线程池:故障梳理总结
本文从故障视角和技术视角深入分析了线程池类问题,帮助开发者理解故障原因及优化方法。故障视角中,总结了数据库相关(如热更新、大表加字段、索引问题)、深分页、调用量过大等典型场景,指出慢SQL或高并发可能导致线程池满,最终影响服务可用性。技术视角则聚焦于远程调用IO慢、计算密集型任务及自定义线程池配置不当等问题,强调通过设置合理的超时时间(如ConnectionTimeout、SocketTimeout)和采用fast-fail理念来快速失败,避免资源浪费。同时,文章建议通过流控、背压机制保护系统,并谨慎处理重试逻辑以防止雪崩效应。这些经验和教训对提升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理解的Java中SPI机制
本文深入解析了JDK提供的Java SPI(Service Provider Interface)机制,这是一种基于接口编程、策略模式与配置文件组合实现的动态加载机制,核心在于解耦。文章通过具体示例介绍了SPI的使用方法,包括定义接口、创建配置文件及加载实现类的过程,并分析了其原理与优缺点。SPI适用于框架扩展或替换场景,如JDBC驱动加载、SLF4J日志实现等,但存在加载效率低和线程安全问题。
Java的动态代理
Java动态代理是一种强大的机制,允许在运行时创建接口的代理实例,并拦截方法调用。其核心组件包括`java.lang.reflect.Proxy`和`java.lang.reflect.InvocationHandler`。通过自定义接口、实现接口、编写`InvocationHandler`处理器并生成代理对象,可以灵活地增强方法功能,如日志记录、事务管理等。典型应用场景包括AOP、RPC、延迟加载和Mock测试。与CGLIB相比,JDK动态代理基于接口,性能稍慢但无需第三方库,适用于需要无侵入式增强的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