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NAS需要内网穿透,如何给自建NAS做内网穿透
内网穿透是一种解决外网访问内网服务的技术,通过公网服务器中转或直连方式,实现对家中的NAS、摄像头等设备的远程访问。文章详细介绍了内网与外网的区别、NAS为何需要内网穿透,以及两种主要实现方式:端口转发和P2P直连。同时列举了常见工具如NAT123、FRP、Ngrok和Infortress,分别适合不同技术基础的用户。总结指出,内网穿透让远程访问变得便捷,而相关工具则降低了使用门槛,让更多人受益于这项技术。
配置PIM-DM示例
本文介绍了在用户密集的小型网络中,通过配置PIM-DM协议实现组播数据传输的方案。网络中Client主机需接收Server发送的组播信息,配置思路包括:1) 配置路由器接口IP与单播路由协议;2) 启用组播路由功能;3) 在所有接口上启用PIM-DM;4) 在主机侧接口启用IGMP维护组成员关系。具体操作步骤涵盖IP、OSPF配置及验证,最终通过VLC播放验证组播服务器内容成功传输至客户端。
在路由引入时应用路由策略
本文介绍了在RouterB上实现IS-IS与OSPF协议间路由引入的配置方法。通过设置路由策略,将IS-IS网络中的路由引入OSPF时,调整特定网段的开销值和Tag属性:使172.16.1.0/24的选路优先级降低,为172.16.2.0/24添加标识以方便后续策略应用。配置包括OSPF、IS-IS的基础设置,以及Route-Policy的创建与应用,并通过验证展示了路由表的变化效果。
配置BGP的MED属性控制路由选择
本文介绍了通过配置BGP的MED属性实现流量路径控制的需求与方法。网络中,AR1位于AS65008,AR2和AR3位于AS65009,AR1与AR2、AR3运行EBGP,AR2与AR3间运行IBGP。目标是使从AS65008到AS65009的流量优先通过AR3。配置思路为:通过增大AR2发送给AR1的MED值,使AR1选择AR3作为流量入口。操作步骤包括IP地址配置、BGP协议配置及MED属性设置,并通过路由表验证配置效果。最终实现流量按需优化路径选择。
Linux的基础IO内容补充-FILE
而当我们将运行结果重定向到log.txt文件时,数据的刷新策略就变为了全缓冲,此时我们使用printf和fwrite函数打印的数据都打印到了C语言自带的缓冲区当中,之后当我们使用fork函数创建子进程时,由于进程间具有独立性,而之后当父进程或是子进程对要刷新缓冲区内容时,本质就是对父子进程共享的数据进行了修改,此时就需要对数据进行写时拷贝,至此缓冲区当中的数据就变成了两份,一份父进程的,一份子进程的,所以重定向到log.txt文件当中printf和fwrite函数打印的数据就有两份。此时我们就可以知道,
Web端实时通信技术SSE在携程机票业务中的实践应用
本文介绍了携程机票前端基于Server-Sent Events(SSE)实现服务端推送的企业级全链路通用技术解决方案。文章深入探讨了 SSE 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包括方案对比、技术选型、链路层优化以及实际效果等多维度的技术细节,为类似使用场景提供普适性参考和借鉴。
菜鸟之路Day36一一Web开发综合案例(部门管理)
本文详细记录了基于Spring Boot的Web开发综合案例——部门管理功能的实现过程。从环境搭建到功能开发,涵盖数据库表设计、Spring Boot项目创建、依赖引入、配置文件设置以及Mapper、Service、Controller的基础结构构建。文章重点讲解了查询、删除、新增和修改部门信息的业务逻辑实现,遵循RESTful规范设计接口,并通过统一响应结果类`Result`优化前后端交互体验。借助Spring的IoC容器管理与MyBatis的SQL映射,实现了高效的数据操作与业务处理,最终完成部门管理的全功能开发。
为什么混合专家模型(MoE)如此高效:从架构原理到技术实现全解析
本文深入探讨了混合专家(MoE)架构在大型语言模型中的应用与技术原理。MoE通过稀疏激活机制,在保持模型高效性的同时实现参数规模的大幅扩展,已成为LLM发展的关键趋势。文章分析了MoE的核心组件,包括专家网络与路由机制,并对比了密集与稀疏MoE的特点。同时,详细介绍了Mixtral、Grok、DBRX和DeepSeek等代表性模型的技术特点及创新。MoE不仅解决了传统模型扩展成本高昂的问题,还展现出专业化与适应性强的优势,未来有望推动AI工具更广泛的应用。
PTP同步时钟使用注意事项及场景应用
精确时间协议(PTP,IEEE1588标准)是数字化时代分布式系统中实现亚微秒级高精度时钟同步的关键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电网、5G通信、工业自动化和金融交易等领域。使用PTP同步时钟时需注意网络环境适配(低延迟、支持硬件时间戳)、主从时钟选择与配置(高稳定性主时钟、硬件时间戳引擎)、时间源校准与抖动抑制以及安全冗余设计。典型应用场景包括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5G基站的纳秒级同步、工业自动化的多轴协同运动及金融交易的高频订单撮合。选型时应根据精度需求(硬件或软件PTP)、网络架构复杂性(透明时钟或边界时钟)和可靠性要求(冗余时钟源与路径)合理配置,以提升系统协同性和数据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