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DA重大更新:原生Python可直接编写高性能GPU程序
NVIDIA在2025年GTC大会上宣布CUDA并行计算平台正式支持原生Python编程,消除了Python开发者进入GPU加速领域的技术壁垒。这一突破通过重新设计CUDA开发模型,引入CUDA Core、cuPyNumeric、NVMath Python等核心组件,实现了Python与GPU加速的深度集成。开发者可直接用Python语法进行高性能并行计算,显著降低门槛,扩展CUDA生态,推动人工智能、科学计算等领域创新。此更新标志着CUDA向更包容的语言生态系统转型,未来还将支持Rust、Julia等语言。
《打破枷锁:Python多线程GIL困境突围指南》
全局解释器锁(GIL)是CPython解释器中的一项机制,旨在简化内存管理,但同时也限制了多线程并行性能,尤其是在多核处理器上。本文深入剖析GIL的本质及其对CPU密集型任务的局限性,同时探讨突破GIL限制的有效策略,包括多进程编程、C扩展模块、异步编程以及第三方库的应用。通过合理选择这些方法,开发者可以在不同场景下优化Python程序性能,充分发挥硬件潜力,实现高效并发编程。
从多维度解构 Lead Time:定义、应用与优化策略
当我们谈论lead time时,往往会发现这个词在不同领域的定义存在细微差异。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其本质的抽象性与适用场景的多样性。为了深入理解这一概念,我们需要从底层逻辑出发,通过跨领域的对比分析和实际案例验证,逐步揭示其核心内涵。
NVIDIA 实现通义千问 Qwen3 的生产级应用集成和部署
阿里巴巴近期开源了通义千问Qwen3大语言模型(LLM),包含两款混合专家模型(MoE)235B-A22B与30B-A3B,以及六款稠密模型(Dense)从0.6B到32B不等。开发者可基于NVIDIA GPU使用TensorRT-LLM、Ollama、SGLang、vLLM等框架高效部署Qwen3系列模型,实现快速词元生成和生产级应用开发。
在AMD GPU上部署AI大模型:从ROCm环境搭建到Ollama本地推理实战指南
本文详细介绍了在AMD硬件上构建大型语言模型(LLM)推理环境的全流程。以RX 7900XT为例,通过配置ROCm平台、部署Ollama及Open WebUI,实现高效本地化AI推理。尽管面临技术挑战,但凭借高性价比(如700欧元的RX 7900XT性能接近2200欧元的RTX 5090),AMD方案成为经济实用的选择。测试显示,不同规模模型的推理速度从9到74 tokens/秒不等,满足交互需求。随着ROCm不断完善,AMD生态将推动AI硬件多元化发展,为个人与小型组织提供低成本、低依赖的AI实践路径。
企业内训|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技术——某汽车厂商
本课程系统讲解智能汽车两大核心领域技术架构与实现路径。课程涵盖智能驾驶感知层(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视觉融合)、决策规划(A*/RRT算法与端到端模型)及高精地图定位(SLAM与无图方案),解析智能座舱系统演化(IVI/AR-HUD多屏交互)及硬件软件架构(高通芯片选型/QNX/鸿蒙车机)。
uv找不到Python头文件的解决方案
最近在微调LLM的时候,我发现使用uv构建的环境,有时候会找不到Python.h,导致一些库报错,如`fatal error: Python.h: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通过设置`python-preference`可以解决。
如何用 esProc 将数据库表转储提速查询
当数据库查询因数据量大或繁忙变慢时,可借助 esProc 将数据导出为文件进行计算,大幅提升性能。以 MySQL 的 3000 万行订单数据为例,两个典型查询分别耗时 17.69s 和 63.22s。使用 esProc 转储为二进制行存文件 (btx) 或列存文件 (ctx),结合游标过滤与并行计算,性能显著提升。例如,ctx 并行计算将原查询时间缩短至 0.566s,TopN 运算提速达 30 倍。esProc 的简洁语法和高效文件格式,特别适合历史数据的复杂分析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