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架构 | 12.1 使用 Apache Dubbo 实现远程通信
Apache Dubbo 是一个分布式服务框架,主要实现多个系统之间的高性能、透明化调用; Dubbo 相关内容笔者之前写过一篇入门笔记:Dubbo快速上手笔记 - 环境与配置。入门笔记强调的是 Dubbo 的一些基本特性,以与 Zookeeper 的整合。因此这里将重点放在 Dubbo 与 Spring Cloud 的联系、区别以及整合;
微服务架构 | 3.2 Alibaba Nacos 注册中心
Nacos 致力于解决微服务中的统一配置、服务注册与发现等问题。它提供了一组简单易用的特性集,帮助开发者快速实现动态服务发现、服务配置、服务元数据及流量管理;
《springcloud超级入门》微服务的概念和优缺点《一》
微服务是什么?它的优缺点有哪些? “微服务”一词来源于 Martin Fowler 的《Microservices》一文。微服务是一种架构风格,即将单体应用划分为小型的服务单元,微服务之间使用 HTTP 的 API 进行资源访问与操作。
商城项目02_环境搭建、安装vagrant、docker、mysql、redis、从0搭建各个微服务项目、数据库初始化(六)
商城项目02_环境搭建、安装vagrant、docker、mysql、redis、从0搭建各个微服务项目、数据库初始化(六)
商城项目02_环境搭建、安装vagrant、docker、mysql、redis、从0搭建各个微服务项目、数据库初始化(三)
商城项目02_环境搭建、安装vagrant、docker、mysql、redis、从0搭建各个微服务项目、数据库初始化(三)
Spring Cloud构建微服务架构:服务容错保护(Hystrix依赖隔离)【Dalston版】
Spring Cloud构建微服务架构:服务容错保护(Hystrix依赖隔离)【Dalston版】
案例教你一步步设计DDD微服务项目(中)
DDD战略设计从事件风暴开始,然后我们要找出实体等领域对象,找出聚合根构建聚合,划分限界上下文,建立领域模型。 战术设计从事件风暴的命令开始,识别和设计服务,建立各层服务的依赖关系,设计微服务内的实体和值对象,找出微服务中所有的领域对象,并建立领域对象与代码对象的映射关系。
Spring Cloud构建微服务架构:分布式服务跟踪(整合zipkin)【Dalston版】
Spring Cloud构建微服务架构:分布式服务跟踪(整合zipkin)【Dalston版】
微服务架构如何避免大规模故障?
微服务架构通过一种良好的服务边界划分,能够有效地进行故障隔离。但就像其他分布式系统一样,在网络、硬件或者应用级别上容易出现问题的机率会更高。服务的依赖关系,导致在任何组件暂时不可用的情况下,就它们的消费者而言都是可以接受的。为了能够降低部分服务中断所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容错服务,来优雅地应对特定类型的服务中断。
别再用 kill -9 了,这才是微服务上下线的正确姿势!
就上线来说,如果组件或者容器没有启动成功,就不应该对外暴露服务,对于下线来说,如果机器已经停机了,就应该保证服务已下线,如此可避免上游流量进入不健康的机器。
微服务设计 10 大反模式和陷阱!
O’Reilly的电子书《Microservices AntiPatterns and Pitfalls》讲述了在微服务设计实现时十种最常见的反模式和陷阱。本文基于此书,将这十个点列出。
聊聊微服务架构及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
分布式事务场景如何设计系统架构及解决数据一致性问题,个人理解最终方案把握以下原则就可以了,那就是:大事务=小事务(原子事务)+异步(消息通知),解决分布式事务的最好办法其实就是不考虑分布式事务,将一个大的业务进行拆分,整个大的业务流程,转化成若干个小的业务流程,然后通过设计补偿流程从而考虑最终一致性。
【springcloud合集】02:微服务架构理论基础
以前的服务器就好像,一个会语数外全能的老师,为学生提供服务,这个老师生病了,那全校停课。现在微服务流行后,学校有了数学教研组,语文教研组,外语教研组,每个教研组有一群老师具体负责某科的教学,缺了谁,学校都照样运转。
微服务介绍与实践总结
近年来,微服务与DevOps等概念不断热炒。两者实际上是紧密相联,又相辅相成,Docker、Mesos、Kubernates等技术方案的快速崛起,为微服务提供了更坚实土壤,使其得以更顺利地实施落地。 类似spirng-boot等技术的发展与大为传播,更是直接促进了微服务成熟化发展。本文将从与对传统单体架构服务与微服务的比较,介绍微服务,并在最后对DevOps与微服务联系做简单介绍。 单体架构(Monolithic Architecture ) 假设你要开发一个Web后台服务,大部份开发者一开始肯定向于将,所有功能实现放在一个服务进程内。例如JavaWeb的开发者,往往会产出一个War包,这就
Go与微服务-序言
好奇心 我是在2012年左右开始接触Go,那会主要是基于C/C++做大型的嵌入式系统。最初并不觉得Go有什么优势。一方面来看,性能比不上C/C++,相差数倍,且无法控制内存生命周期,只能依赖Go本身的GC机制。另一方面来看,我们基于C/C++已有一套程序的流程体系,用Go的开发效率并没有显著提升,且编译后的二进制程序往往过大,这对大多嵌入式系统而言是难以接受的。 那时候关注Go主要是出于好奇心,为什么Rob Pike和Ken Thompson等大拿要设计这么一门语言,是因为C不够好?具体是哪里不好?Go本身又有什么优势,在设计最初究竟做了怎样的取舍? 权衡 同年,开始推行敏捷开发,尝试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