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
的Node
内部类中,对volatile Node prev
成员变量获取方法predecessor()
如下
final Node predecessor() throws NullPointerException {
Node p = prev;
if (p == 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else
return p;
}
在源码中,这里对volatile类型的成员变量prev的返回,是先把他赋值给一个中间变量p,然后拿p返回。
这种设计在AQS的源码中很多地方都有涉及到,包括在其它源码中也经常看到对volatile类型的变量先赋值给另外一个变量,然后把这个变量返回.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在predecessor()
这个方法里,Node p
的效果不那么明显。请允许我把例子变得更极端一些:
final Node extremePredecessor() throws NullPointerException {
// #L0: Node p = prev;
// #L1
if (crazyConditional_1(prev)) {
...
}
// #L2
else if (crazyConditional_2(prev)) {
...
}
// #L3
else if (crazyConditional_3(prev)) {
...
}
// #L4
else {
return prev;
}
}
假定有100个threads调用会改动prev的值,则在#L1到#L4之间,任何对于shared variable -- prev的改动都对extremePredecessor()是可见的。
这会有以下问题:
和同步锁很类似,对prev的同步更新,会造成性能损耗,prev就成了整个Queue就有了bottleneck。
在#L1到#L4之间的prev的值可能是inconsistent的,因为别的thread改动了他。这使得理解code的难度大大增加。
如果使用Node p = prev;那么#L0之后,就不需要同步p的值了。#L1到#L4的p也是consistent的。
对于volatile,请参见:
Java Language Spec volatile keyword
https://docs.oracle.com/javase/specs/jls/se7/html/jls-8.html#jls-8.3.1.4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阿里云实名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阿里云开发者社区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具体规则请查看《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用户服务协议》和《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知识产权保护指引》。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填写侵权投诉表单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