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PAI模型是如何区分哪个是emb,哪个是dense的啊?

机器学习PAI模型是如何区分哪个是emb,哪个是dense的啊?image.png

展开
收起
真的很搞笑 2024-03-11 20:24:44 92 分享 版权
阿里云 AI 助理回答

在阿里云机器学习平台PAI中,模型区分embedding(emb)和dense(稠密)特征的方式主要依赖于用户在配置文件或代码中的显式定义。以下是具体的区分方式和实现细节:


1. 通过Feature Groups的定义区分

在PAI的组件化框架(如EasyRec)中,特征通常被组织为不同的Feature Groups,每个组可以明确指定其包含的特征类型。例如: - dense组:用于存储连续型数值特征。 - sparse组:用于存储离散型特征(如ID类特征),这些特征通常会被映射为Embedding。

以下是一个示例配置文件片段:

feature_groups: {
  group_name: "dense"
  feature_names: "F1", "F2"  # 连续型特征
}
feature_groups: {
  group_name: "sparse"
  feature_names: "C1", "C2"  # 离散型特征
}

在这个配置中,dense组的特征会直接作为模型输入,而sparse组的特征则会通过Embedding层进行映射。


2. 通过Embedding Layer的使用区分

对于离散型特征(如ID类特征),PAI提供了专门的Embedding机制来处理。例如,使用tf.get_embedding_variablefeature_column接口时,用户需要明确指定哪些特征需要通过Embedding进行映射。

示例代码:

# 使用EmbeddingVariable定义稀疏特征
var = tf.get_embedding_variable("var_0", embedding_dim=3, initializer=tf.ones_initializer(tf.float32))
emb = tf.nn.embedding_lookup(var, tf.cast([0, 1, 2, 5, 6, 7], tf.int64))

# 使用feature_column定义稀疏特征
columns_list = [tf.contrib.layers.sparse_column_with_embedding(column_name="col_emb", dtype=tf.string)]
W = tf.contrib.layers.shared_embedding_columns(sparse_id_columns=columns_list, dimension=3)

在这段代码中: - embedding_lookupshared_embedding_columns明确指定了哪些特征需要通过Embedding层进行处理。 - 其他未经过Embedding处理的特征(如连续型特征)则被视为dense特征。


3. 通过模型配置文件的Block定义区分

在PAI的深度推荐算法模型(如DLRM)中,模型的主干网络(Backbone)通过blocks定义了不同特征的处理方式。例如: - num_emb块:处理数值型特征的Embedding。 - sparse块:处理稀疏特征的Embedding。

以下是一个示例配置:

backbone {
  blocks {
    name: 'num_emb'
    inputs {
      feature_group_name: 'dense'
    }
  }
  blocks {
    name: 'sparse'
    inputs {
      feature_group_name: 'sparse'
    }
  }
}

在这个配置中: - num_emb块处理的是dense组的特征。 - sparse块处理的是sparse组的特征。


4. 通过数据预处理阶段的特征标注区分

在数据预处理阶段,用户可以通过标注字段的类型来区分denseemb特征。例如,在PAI Designer工作流中,用户可以在字段设置中选择哪些列是特征列,并标注其类型(连续型或离散型)。

示例:

字段名称字段类型处理方式
F1连续型直接作为dense特征输入
C1离散型通过Embedding层映射为emb特征

5. 动态Embedding的支持

PAI-TF引入了动态Embedding机制(如EmbeddingVariable),允许用户无需预先指定词汇表大小(vocabulary_size),而是根据训练数据动态扩展词典。这种方式特别适用于在线学习场景,能够自动区分并处理稀疏特征。

示例代码:

var = tf.get_embedding_variable("dynamic_var", embedding_dim=16)
emb = tf.nn.embedding_lookup(var, tf.cast([0, 1, 2, 5, 6, 7], tf.int64))

在这种情况下,dynamic_var会动态地为稀疏特征分配Embedding空间,而其他未涉及的特征则默认为dense


重要提醒

  • 显式定义是关键:无论是通过配置文件、代码还是数据预处理阶段,用户都需要明确指定哪些特征是dense,哪些是emb
  • 动态Embedding的优势:使用EmbeddingVariable可以避免手动管理词汇表大小的问题,同时支持特征无损训练。
  • 框架灵活性:PAI的组件化框架(如EasyRec)提供了高度灵活的配置方式,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自定义特征处理逻辑。

通过以上方法,PAI模型能够清晰地区分denseemb特征,并针对不同类型特征采用合适的处理方式。

有帮助
无帮助
AI 助理回答生成答案可能存在不准确,仅供参考
0 条回答
写回答
取消 提交回答

人工智能平台 PAI(Platform for AI,原机器学习平台PAI)是面向开发者和企业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工程平台,提供包含数据标注、模型构建、模型训练、模型部署、推理优化在内的AI开发全链路服务,内置140+种优化算法,具备丰富的行业场景插件,为用户提供低门槛、高性能的云原生AI工程化能力。

还有其他疑问?
咨询AI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