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lScope中背景是我在做一个ner任务 在qwen1.8b微调,要怎么调整?

ModelScope中背景是我在做一个ner任务 在qwen1.8b微调,我把ner里的多个属性词单独拆开来问,比如:需要抽取国家、省份、城市,text为:中国福建省厦门市 训练数据为{instruction:国家,input:text,output:中国}{instruction:省份,input:text,output:福建省}{instruction:城市,input:text,output:厦门市} 我现在推理的时候是把 query = f'{instruction}\n{input}' 依次问每一属性 每次都需要对input编码 再去推理 有点浪费时间 你觉得我这个任务整体框架上该怎么调整比较好?

展开
收起
小小鹿鹿鹿 2024-03-05 15:46:37 174 分享 版权
阿里云 AI 助理回答

在您的任务中,您希望通过微调Qwen-1.8B模型来完成NER(命名实体识别)任务,并且已经将多个属性词单独拆开进行训练和推理。然而,当前的推理方式存在效率问题,因为每次都需要对输入文本重新编码并逐一推理。以下是一些优化建议,帮助您提升整体框架的效率和性能:


1. 合并多属性推理为单次推理

目前的推理方式是逐个属性分别提问,这种方式会导致重复的编码和推理操作,浪费计算资源。可以考虑将多个属性的抽取任务合并为一个统一的推理任务。

具体实现:

  • 调整训练数据格式:将多个属性的抽取任务整合到一个输出中。例如:

    {
    "instruction": "提取国家、省份和城市",
    "input": "中国福建省厦门市",
    "output": {
      "国家": "中国",
      "省份": "福建省",
      "城市": "厦门市"
    }
    }
    

    这样,模型在一次推理中就可以同时输出所有属性的结果。

  • 修改模型输出结构:在微调时,让模型学习生成一个结构化的输出(如JSON格式)。这需要对模型的输出层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能够处理多标签或多属性的任务。

  • 推理优化:在推理阶段,只需对输入文本编码一次,然后通过模型直接生成包含所有属性的结果。


2. 使用Pipeline模式加速推理

如果无法完全合并多属性推理,可以通过Pipeline模式减少重复编码的开销。

具体实现:

  • 共享编码器:在推理时,先对输入文本进行一次编码,然后将编码结果缓存下来。对于每个属性的推理,直接复用编码结果,而无需重新编码。

    • 在ModelScope中,您可以利用transformers库的pipeline功能来实现这一点。
    • 示例代码:
    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AutoTokenizer, AutoModelForSeq2SeqLM
    
    # 加载模型和分词器
    tokenizer = AutoTokenizer.from_pretrained("Qwen-1.8B-Chat")
    model = AutoModelForSeq2SeqLM.from_pretrained("Qwen-1.8B-Chat")
    
    # 编码输入文本
    text = "中国福建省厦门市"
    inputs = tokenizer(text, return_tensors="pt")
    
    # 复用编码结果进行多次推理
    for instruction in ["国家", "省份", "城市"]:
        query = f"{instruction}\n{text}"
        outputs = model.generate(**inputs)
        result = tokenizer.decode(outputs[0], skip_special_tokens=True)
        print(f"{instruction}: {result}")
    

3. 引入批处理推理

如果需要处理大量输入文本,可以进一步优化推理流程,通过批处理的方式一次性处理多个样本。

具体实现:

  • 批量编码:将多个输入文本一起编码,减少逐个编码的时间开销。
  • 批量推理:将多个属性的推理任务打包成一个批次,利用GPU的并行计算能力加速推理。

    • 示例代码:
    batch_texts = ["中国福建省厦门市",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
    batch_inputs = tokenizer(batch_texts, padding=True, truncation=True, return_tensors="pt")
    
    # 批量推理
    outputs = model.generate(**batch_inputs)
    results = tokenizer.batch_decode(outputs, skip_special_tokens=True)
    
    for i, result in enumerate(results):
        print(f"Sample {i+1}: {result}")
    

4. 优化模型架构

如果上述方法仍无法满足性能需求,可以考虑对模型架构进行优化。

具体实现:

  • 引入多任务学习:在模型中添加多个输出头,每个输出头负责一个属性的预测。这样可以在一次前向传播中完成所有属性的预测。
  • 使用轻量化模型:如果Qwen-1.8B模型的推理速度较慢,可以尝试使用更小的模型(如Qwen-1.8B的量化版本或Qwen-7B的裁剪版本)进行微调和推理。

5. 部署优化

在实际部署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一步提升推理效率:

  • 使用高性能硬件:选择支持AMX指令集的Intel CPU实例或高显存的GPU实例(如V100或GU30系列机型)。
  • 分布式推理:如果任务规模较大,可以利用xFasterTransformer等框架进行分布式部署,提升推理吞吐量。
  • 服务化部署:将模型部署为在线服务(如通过PAI-EAS或ACK部署),并通过API接口调用,避免重复加载模型的开销。

总结

通过以上优化措施,您可以显著提升NER任务的整体效率: 1. 合并多属性推理为单次推理,减少重复操作。 2. 使用Pipeline模式或批处理推理,复用编码结果。 3. 优化模型架构,引入多任务学习或轻量化模型。 4. 部署时选择高性能硬件和服务化方案。

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您更好地完成任务!如果有进一步的问题,欢迎随时咨询。

有帮助
无帮助
AI 助理回答生成答案可能存在不准确,仅供参考
0 条回答
写回答
取消 提交回答

ModelScope旨在打造下一代开源的模型即服务共享平台,为泛AI开发者提供灵活、易用、低成本的一站式模型服务产品,让模型应用更简单!欢迎加入技术交流群:微信公众号:魔搭ModelScope社区,钉钉群号:44837352

还有其他疑问?
咨询AI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