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odelscope-funasr我的html demo没有实时识别是什么原因啊,需要在哪里配置吗?我在docker里面bash run_server_2pass.sh启动了服务(funasr-runtime-sdk-cpu-0.3.0),html客户端点击“连接”后需要再次点击“开始”才能录音,点击“停止”之后发送音频数据。我看有人演示的时候,点击“连接”就可以了边说话边识别了,没有再点击“开始”按钮。
根据您描述的情况,您的HTML Demo在使用ModelScope-FunASR时未能实现“边说话边识别”的实时语音识别功能。以下是可能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您提到通过bash run_server_2pass.sh
启动了服务(funasr-runtime-sdk-cpu-0.3.0)。需要确认以下几点: - 服务是否支持流式处理:FunASR的实时语音识别功能依赖于流式处理能力。如果服务端未正确配置为流式模式,则无法实现实时识别。 - 检查run_server_2pass.sh
脚本中是否启用了流式处理选项。如果没有,请参考官方文档或代码仓库中的示例脚本,确保服务以流式模式运行。 - WebSocket连接是否正常:实时语音识别通常通过WebSocket协议与客户端通信。请确认服务端是否正确启用了WebSocket,并监听了正确的端口。
从您的描述来看,HTML客户端需要手动点击“开始”按钮才能录音,这表明客户端可能未正确配置为自动录音模式。以下是可能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 自动录音功能未启用:某些HTML Demo默认需要用户手动触发录音(即点击“开始”按钮)。如果您希望实现“边说话边识别”,需要修改HTML Demo的代码,使其在连接成功后自动调用录音功能。 - 检查HTML Demo的JavaScript代码,找到录音相关的逻辑部分(通常是navigator.mediaDevices.getUserMedia
或类似API),并将其绑定到WebSocket连接成功的事件上。 - 示例代码片段: javascript // WebSocket连接成功后自动开始录音 websocket.onopen = function() { navigator.mediaDevices.getUserMedia({ audio: true }) .then(stream => { const mediaRecorder = new MediaRecorder(stream); mediaRecorder.start(); console.log("自动开始录音..."); }) .catch(err => console.error("录音失败:", err)); };
- 音频数据发送频率:实时语音识别要求客户端以较小的时间间隔(如100ms)将音频数据分片发送到服务端。如果发送间隔过长,可能导致识别延迟。 - 确保客户端代码中设置了合理的音频分片大小和发送频率。
funasr-runtime-sdk-cpu-0.3.0
版本可能存在已知问题或不支持某些功能。建议升级到最新版本,并参考官方文档确认其支持的功能。
pip install --upgrade funasr
/var/log/funasr/
或Docker容器的标准输出中。要实现“边说话边识别”的实时语音识别功能,您需要: 1. 确保服务端以流式模式运行,并正确启用了WebSocket。 2. 修改HTML Demo代码,使其在连接成功后自动开始录音。 3. 检查网络和Docker资源配置,避免性能瓶颈。 4. 确保FunASR和HTML Demo版本兼容。
如果仍有问题,请提供更详细的日志信息以便进一步分析。您可以复制页面截图提供更多信息,我可以进一步帮您分析问题原因。
ModelScope旨在打造下一代开源的模型即服务共享平台,为泛AI开发者提供灵活、易用、低成本的一站式模型服务产品,让模型应用更简单!欢迎加入技术交流群:微信公众号:魔搭ModelScope社区,钉钉群号:44837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