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arDB-X计算节点收到后续查询请求后,会尝试从线程池中分配一个执行线程,用于处理查询请求。单

已解决

PolarDB-X计算节点收到后续查询请求后,会尝试从线程池中分配一个执行线程,用于处理查询请求。单个CN节点默认维护一个1024大小的线程池,如果并发查询数量超过线程池大小,后续请求会排队等待,那么这个访问上限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展开
收起
云上静思 2022-07-11 19:14:15 549 分享
分享
版权
举报
1 条回答
写回答
取消 提交回答
  • 推荐回答

    与 MariaDB 相似,PolarDB-X计算节点收到后续查询请求后,会尝试从线程池中分配一个执行线程,用于处理查询请求。单个CN节点默认维护一个1024大小的线程池,如果并发查询数量超过线程池大小,后续请求会排队等待。由此可以得到以下公式:

    • 应用访问单个CN的QPS上限 = 单个连接的QPS上限×MIN(连接数, 线程池大小)

    • 应用访问数据库的QPS上限 = 单个连接的QPS上限×MIN(连接数, 线程池大小)×CN数量

    以上内容摘自《PolarDB-X 从入门到实战》电子书,点击https://developer.aliyun.com/ebook/download/7674可下载完整版

    2022-07-12 14:21:16 举报
    赞同 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0)

    登录后可评论

PolarDB 分布式版 (PolarDB for Xscale,简称“PolarDB-X”) 采用 Shared-nothing 与存储计算分离架构,支持水平扩展、分布式事务、混合负载等能力,100%兼容MySQL。 2021年开源,开源历程及更多信息访问:OpenPolarDB.com/about

收录在圈子:
还有其他疑问?
咨询AI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