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传统容灾的手段无法满足云原生需求呢?

为什么传统容灾的手段无法满足云原生需求呢? image.png

展开
收起
游客6k7pwl5wdtibc 2021-11-26 14:14:14 737 分享 版权
阿里云 AI 助理回答

传统容灾手段主要通过主备架构实现高可用性,但在云原生环境下,这些手段存在以下不足,难以满足云原生需求:

  1. 数据一致性问题

    • 传统主备架构中,数据同步为异步进行,导致数据在备实例上的可见性存在延迟,无法达到强一致性的要求。这对于需要即时数据一致性的云原生应用是不可接受的,可能导致业务逻辑错误或数据混乱。
  2. 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 备实例在大多数时间处于空闲状态,资源利用率不高,不符合云原生高效、弹性资源管理的原则。
  3. 手动运维负担重

    • 主备切换操作依赖人工监控与决策,缺乏自动化能力,增加了运维复杂度和响应时间,不适应云环境快速变化和自动化的运维需求。
  4. 透明度与灵活性不足

    • 传统方案的主备切换逻辑和策略需用户自定义,对业务不够透明,增加了实施难度和定制成本,限制了云服务的灵活性和易用性。

相比之下,云原生多模数据库如Lindorm提供的多可用区部署方案,通过内置的Replica Consensus协议实现了数据的强一致或最终一致,支持自动故障识别与切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并且对业务透明,更符合现代云原生应用对于高可用性、数据一致性和运维自动化的要求。

有帮助
无帮助
AI 助理回答生成答案可能存在不准确,仅供参考
0 条回答
写回答
取消 提交回答
问答分类:
问答地址:

阿里云拥有国内全面的云原生产品技术以及大规模的云原生应用实践,通过全面容器化、核心技术互联网化、应用 Serverless 化三大范式,助力制造业企业高效上云,实现系统稳定、应用敏捷智能。拥抱云原生,让创新无处不在。

收录在圈子:
+ 订阅
阿里云 云原生应用平台 肩负阿里巴巴集团基础设施云化以及核心技术互联网化的重要职责,致力于打造稳定、标准、先进的云原生产品,成为云原生时代的引领者,推动行业全面想云原生的技术升级,成为阿里云新增长引擎。商业化产品包括容器、云原生中间件、函数计算等。
还有其他疑问?
咨询AI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