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TMF2采用加载二方jar的方式集成业务包呢?直接远程RPC调用不是扩展性更好,稳定性更强吗?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阿里云实名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阿里云开发者社区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具体规则请查看《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用户服务协议》和《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知识产权保护指引》。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填写侵权投诉表单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TMF2(Telecom Management Forum Framework 2,电信管理论坛框架第2版)是一个行业标准,用于指导和规范电信业务的管理和运营。关于您提到的采用加载二方jar(即项目依赖的本地库文件)方式集成业务包的问题,这实际上是一种软件架构设计的选择,背后有多种考量因素:
环境隔离与独立性:通过将业务逻辑封装在二方jar中,可以实现应用之间的物理隔离,减少外部依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这种方式使得每个服务或组件能够独立部署、升级和维护,不会因为远程服务的变更直接影响到核心系统的稳定运行。
性能考虑:直接加载本地jar相比于远程RPC调用,在性能上通常有优势。本地方法调用避免了网络延迟、序列化/反序列化开销以及远程调用可能带来的额外错误处理,这对于高性能要求的系统尤为重要。
简化部署与运维:在某些场景下,特别是企业内部系统或者需要高度控制的环境中,直接集成二方jar可以简化部署流程,减少对外部服务的依赖管理,降低运维复杂度。
安全性:内部集成减少了暴露给外部网络的风险,对于敏感业务逻辑和数据处理来说,这是一种更为安全的做法。
扩展性与灵活性的平衡:虽然远程RPC调用在理论上提供了更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但实际应用中,过度依赖远程服务可能会引入分布式系统的一系列复杂问题,如服务发现、负载均衡、容错处理等。对于一些不需要频繁变动且对性能要求较高的业务模块,采用本地集成的方式可能是更优选择。
当然,是否采用这种方案还需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技术栈、团队熟悉度及未来的发展规划来综合判断。在阿里云产品体系中,如果确实需要实现高扩展性和强稳定性的服务间通信,可以考虑使用诸如Dubbo、HSF(High Speed Service Framework)这样的高性能微服务框架,它们支持服务注册与发现、负载均衡、故障恢复等特性,能够在保持服务解耦的同时,提供良好的扩展性和稳定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