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WIFI <-> BLE_MESH网关 设备功能基本描述: 1. WIFI SOC+BLE MESH SOC搭配的网关 2. BLE MESH SOC侧实现了若干Element和若干Model 3. 通过Client型Model转发云端的消息给MESH网络的节点; 4. 通过Server型Model上传MESH网络节点的数据给云端;
配网时的动作: 1. 使用手机APP,通过(网关上的)WIFI热点进行配网,并入网 2. 使用手机APP,对(网关上的)BLE_MESH模组使用provisioning进行配网(犹如添加子设备一样)
问题: 1. 如果按上述流程对网关进行配网,岂不是会在云端生成两个设备?! 2. 有没有更好的方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阿里云实名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阿里云开发者社区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具体规则请查看《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用户服务协议》和《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知识产权保护指引》。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填写侵权投诉表单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在您的描述中,确实存在一个可能的误解,即认为通过WIFI和BLE_MESH两种方式配网会导致云端识别为两个独立的设备。实际上,理想的方案是将这两个过程视为网关同一身份的不同连接方式配置,确保在云端只注册并管理一个设备实体。
不一定会在云端生成两个设备。关键在于如何设计云平台的设备管理体系和APP的配网逻辑。正确的做法是在云端为该网关设备创建一个统一的标识(如Device ID),并在配网过程中,无论是通过Wi-Fi热点还是BLE_MESH模组的Provisioning,都关联到这个唯一的设备标识下。这样,无论使用哪种通信方式,云端都视其为同一设备的不同接口或功能模块。
更好的方案是整合配网流程,确保云端与设备的统一管理,具体可以这样做:
统一设备标识:在设备出厂时预置一个唯一的设备标识符,并在云端预先注册。配网时,不论是Wi-Fi还是BLE_MESH,都使用这个标识符进行认证和绑定。
集成式APP操作:在手机APP中设计一个集成的配网流程,用户只需一次操作即可完成Wi-Fi入网和BLE_MESH网络的配置。APP内部应处理好两种协议的交互逻辑,确保用户体验流畅且后台能正确理解这是同一设备的两个不同连接通道。
云端逻辑优化:在云端服务端,设计逻辑以支持多协议接入同一个设备账户。当接收到来自不同协议的数据时,能够根据设备标识自动归集和处理,避免数据分裂或重复设备实例的产生。
安全性和效率:确保整个配网和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性,比如使用加密的通信协议,同时优化网络响应速度和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灵活的模型设计:在云端设备模型设计上,可以考虑将WIFI和BLE_MESH作为设备的两个不同的接口或功能模块来设计,使得它们在逻辑上既相互独立又统一于同一设备之下,便于管理和数据处理。
综上所述,通过优化软硬件设计和云端管理策略,可以有效避免重复设备的问题,实现更高效、统一的设备管理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