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倒逼输入”很多人都听过,但是有哪些输入方式,而且效果比较好,很多 时候我们真的没认真想过。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们潜意识里常用的输入就应该是看 书、思考,反馈这 3 类,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会对其他高质量的输入方式不重视,甚至 忽略。此时,自己安静细想讨论过程中的输入效果?肯定会有自己的答案。而我认知 “讨论过程中的输入效果最好”,是因为讨论过程能够刺激自己大脑快速做出反应,好 像 CPU 被超频,同时也能够从对方的问答中获得更好的输入,这就好比 2 个人在模 拟机器学习,通过正反馈的方式不断优化讨论结果,算出最优解。 实际工作中,大家对会议的看法普遍不太好,大家眼中的会议是这样的:会太了 多,会议很低效,同样的内容反复开了几遍,自己是很小的配合者却要参加 2 个小时 的会议。 而且我观察过很多会议,很多人,绝大部分人都是开着电脑开会,忙着自己的键 盘,特别是我们程序员,虽然会议上编写代码有可能提升项目开发进度,但是在有讨 论,有分享的环境里让自己非常专注写代码还是非常困难的,同时我在团队中做过一 个统计,统计了一个月大家的会议情况,大概每双周会议投入时间平均在 10%~15%, 也就是说双周 1 天到 1.5 天的会议时间,从会议消耗来看,会中处理事务并不一定有 非常大的效率提升,倒不如每时每刻集中注意力专注于一件事,效率也许更高。 所以在参会时,有些会议我尽量不带电脑,让自己的大脑处于思考状态,随时接 收会议中的信息进行思考,训练自己的观点产出能力,训练自己的总结归纳能力,同 时也要求团队同学在没有紧急事情的情况下,尽量合上电脑,让自己专注投入到听别 人讨论,听别人分享,然后自己思考,总结,提炼观点,当然也可以自己参与到讨论 中,成为主角。 会多不一定是坏事,反而可能成为你训练思考,训练总结归纳,训练逻辑表达的 地方。好比机器学习,喂给机器大量的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对训练的结果进行应用、 验证,如果效果不好再次训练调优,整个过程是一次正反馈不断强化训练的过程。回 到参与会议也是一样,通过聆听,讨论不断验证自己的观点正确与否,再次聆听,讨 论,通过一次次的正反馈验证自己的逻辑和观点是否正确。 而且用什么样的身份参与会议,或者在过程中角色如何切换,也是非常重要。我 一般用 3 种角色参加: ● 作为参与者,认真聆听,快速提炼自己想表达的逻辑,然后参与讨论。 ● 作为聆听者,仔细聆听,认真输入,在脑中组织思路,组织逻辑。 ● 作为中断者,发现有些会议真的没有继续的必要了,出于好意,提示会议的重 心或者结束会议。 划重点:参与会议讨论就是在模拟机器学习,通过正反馈来优化自己的逻辑和观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阿里云实名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阿里云开发者社区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具体规则请查看《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用户服务协议》和《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知识产权保护指引》。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填写侵权投诉表单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