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工程项目-观察者和订阅-发布的区别,各自用在哪里(网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阿里云实名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阿里云开发者社区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具体规则请查看《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用户服务协议》和《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知识产权保护指引》。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填写侵权投诉表单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在软件工程中,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和发布-订阅模式(Publish-Subscribe Pattern,简称Pub/Sub)都是行为设计模式,用于实现对象之间的解耦通信。尽管它们有相似之处,但两者在使用场景和机制上存在细微差别。
概念: 观察者模式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让多个观察者对象同时监听一个主题对象。当这个主题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会通知所有相关的观察者对象,使它们能够自动更新自己。
特点: - 直接依赖:观察者直接依赖于被观察的主题。 - 主动推送:主题状态变化后,主动调用观察者的更新方法。 - 精确通知:每个观察者都会收到更新通知,但更新操作通常是统一的,不区分具体观察者。
应用场景: - UI更新:如界面组件根据数据模型的变化自动刷新。 - 事件处理系统:如鼠标键盘事件监听。
概念: 发布-订阅模式是一种消息传递模式,它创建了一个消息中心(也称为“中介”或“代理”),发送者(发布者)发布消息到消息中心,而不是直接发送给接收者(订阅者)。订阅者向消息中心订阅感兴趣的消息类型,当匹配的消息发布时,消息中心负责将消息推送给相应的订阅者。
特点: - 间接通信:发布者和订阅者之间没有直接依赖,通过中间的消息中心进行解耦。 - 订阅机制:订阅者需要事先声明对哪些类型的消息感兴趣。 - 消息过滤:消息中心可以根据订阅者的需求过滤消息,只向感兴趣的订阅者分发。
应用场景: - 大型分布式系统中的事件处理,比如日志系统、消息队列。 - 实时通讯应用,如聊天室、新闻推送服务。 - 微服务架构中的服务间通信。
虽然观察者模式和发布-订阅模式都实现了松耦合的事件处理机制,但发布-订阅模式提供了更高级别的抽象和灵活性,特别是在需要处理大量异步事件和复杂系统集成的场景下更为适用。观察者模式则相对简单,适用于那些直接关联且更新逻辑较为统一的场景。在实际项目中,选择哪种模式取决于系统的具体需求、规模以及对灵活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