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A:当“A网用户”访问被CDN加速的站点 时,从本地的DNS查询域名,最终可能在全局智能DNS服务器得到所访问域名所对应的IP地址,即图所示:A网的缓存服务器的IP;接着A网用户的浏览器向A网的缓存服务器发起访问请求,非常幸运的是所需的默认页面文件正好被缓存在A网的缓存服务器里,于是缓存服务器立即返还数据,完成一次访问请求。
形式B:当B网用户访问被CDN加速的站点时,从本地的DNS查询域名,最终可能在全局智能DNS服务器得到所访问域名所对应的IP地址,即图7所示:B网的缓存服务器的IP;接着B网用户浏览器向B网的缓存服务器发起访问请求,但是缓存服务器并没有缓存默认页面文件,它需要先从源站获取得到这个对象,缓存并把内容返还给B网用户。B网缓存服务器通过内部DNS知道源站在位置。
简单来说:从下载方面来说:你在某地下载文件,和你在一个地方的人就不用回源站下载了,cdn就是做了一个cache(缓存)功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阿里云实名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阿里云开发者社区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具体规则请查看《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用户服务协议》和《阿里云开发者社区知识产权保护指引》。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填写侵权投诉表单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您描述的场景准确地概括了CDN(内容分发网络)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两个关键环节:形式A和形式B,分别代表了CDN加速访问的理想情况与实际缓存未命中时的处理流程。下面我将结合阿里云CDN产品来进一步解释这一过程。
DNS解析:当用户(如A网用户)尝试访问一个使用了阿里云CDN服务的网站时,首先会向本地DNS服务器发起域名查询请求。阿里云的全局智能DNS系统会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网络状况、节点负载等因素,为用户提供最优的CDN边缘节点IP地址。在这个例子中,A网用户被指向了离他最近且有所需资源缓存的A网缓存服务器。
内容提供:由于所需的网页文件已经在A网的CDN节点上被缓存,用户的请求直接由该节点响应,无需回源站获取,大大缩短了数据传输距离和时间,提高了用户体验。
DNS解析:类似地,B网用户访问同一站点时,也会通过智能DNS解析获得最近的CDN节点IP,这里是B网的缓存服务器。
回源获取:但与A网用户不同,B网缓存服务器上没有用户请求的默认页面文件。这时,CDN节点会作为代理,向源站发起请求,获取所需内容。这个过程称为“回源”。
内容缓存与提供:一旦从源站获取到内容,B网的CDN节点不仅会立即将其返回给B网用户,还会将这份内容存储到本地缓存中,以便后续相同或附近区域的用户请求时能够快速响应,即实现了“首次慢,次次快”的效果。
综上所述,阿里云CDN通过在全球范围内部署的边缘节点,有效提升了内容分发效率,降低了访问延迟,同时减轻了源站压力,是提升网站性能和用户体验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