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社区 问答 正文

表格存储的数据存储


表格存储对实例的数据总量按小时计费。由于用户的数据总量会动态变化,因此表格存储以固定的时间间隔统计表的数据总量大小,计算每小时数据总量的平均值,将平均值乘以单价进行计费。单价可能发生变化,请参见[backcolor=transparent] 阿里云官网信息
实例中所有表的数据大小之和是该实例的数据总量,表的数据大小是表中的所有行数据大小之和,下面举例说明表的数据大小的计算。
假设存在下表,id 是主键列,其他均为属性列:


  • 对于 id=1 的行,其数据大小为:len (‘id’) + len (‘name’) + len (‘length’) + len (‘comments’) = 8 Byte + 10 Byte + 8 Byte + 32 Byte = 78 Byte。

  • 对于 id=2 的行,其数据大小为:len (‘id’) + len (‘name’) + len (‘length’) + len (‘comments’) = 8 Byte + 20 Byte + 8 Byte+ 999 Byte = 1055 Byte。

  • 对于 id=3 的行,其数据大小为:len (‘id’) + len (‘name’) + len (‘length’) = 8 Byte + 43 Byte + 8 Byte = 71 Byte。

  • 因此,表的数据大小之和为: 78 + 1055 + 71 =1204 Byte。

假设 1 小时内表的数据大小之未发生变化,将会按 1204 Byte 进行计费。表格存储对单表数据大小没有限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使用,按需付费。

展开
收起
云栖大讲堂 2017-10-26 10:23:37 2323 分享
分享
版权
举报
阿里云 AI 助理回答

阿里云表格存储(Tablestore)的计费方式针对实例的数据总量采取按小时计费策略。这一计费过程考虑到了用户数据量的动态变化特性,具体操作如下:

  1. 数据总量统计与计费周期

    • 表格存储系统会以固定时间间隔来统计表中的数据总量。
    • 计算每小时内数据总量的平均值,该平均值用于计费基础。
    • 每小时数据总量的平均值乘以当前单价即为该时段的费用。
  2. 数据大小计算方法

    • 数据大小是所有表内行数据大小的总和。
    • 单行数据大小计算包括所有字段长度之和,例如,主键列和其他属性列的字符串长度相加。
    • 举例说明:若某表有三行数据,分别计算其长度后累加得到该表的总数据大小。如id=1的行数据大小为78 Byte,id=2的行数据大小为1055 Byte,id=3的行数据大小为71 Byte,则该表总数据大小为1204 Byte。
  3. 计费注意事项

    • 计费单价可能随时间调整,请定期查看阿里云官网上的表格存储价格详情页获取最新信息。
    • 若1小时内表数据大小不变,则按照此期间的平均数据大小(如上述示例中的1204 Byte)进行计费。
    • 表格存储对单个表的数据大小没有上限限制,鼓励用户根据实际需求使用,实现成本的灵活控制。

综上所述,阿里云表格存储通过动态监测并统计实例内所有表的数据总量,基于每小时的平均数据大小及当前单价来执行计费,确保了计费的灵活性与准确性。用户在使用时应关注数据存储的变化趋势以及官方定价策略,以便有效管理成本。

有帮助
无帮助
AI 助理回答生成答案可能存在不准确,仅供参考
0 条回答
写回答
取消 提交回答
问答分类:
问答标签:
问答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