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定要掌握自学能力?
最近一直在讨论延长退休年龄,我们的父辈在五十岁就退休了。再过去的几十年里,人类的平均寿命预期增长的十分惊人!拿中国地区做例子,1949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不足35岁。 2021年,这个数字达到77.3岁。 72年,人均预期寿命长一倍还多。所以,各位,我们的未来还有很长。曾经有一家机构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人们的职业与自己大学所学专业的相符的比例不足20%。因为这世界变化太快了,因为大多数教育机构与世界发展脱钩的程度越来越严重。你的未来日子还有很长,这世界进步的这么快,你有让自己有在未来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吗?自学能力是唯一值得被不断磨练的长技,没有自学能力的人是没有未来的,这样我们才能在很长的未来中不被世界所抛弃。
自学需要的元素
自学过程我们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学、练、用、造。
学:重复学,多次重复学,特别是面对“过早引用”的知识结构时;反复学,锻炼我们归纳总结的能力。
练:在接触用的过程中,我们就开始接触练。无论你之前学了多少遍,一旦开始练,我们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每次自学时,我们都要放空自己,保持空杯的心态。
用:只要有时间或者只要有需求我们就要用我们自学的知识,重复反复大量的用,在用的过程中练习;
造:这个阶段我目前还没达到
耐心
在开始一门新知识的自学之前,我们要有足够的心理预期建设。我们要明白两点:
1、这个时间要比你想象的长的多
2、自学过程中,什么都要重复很多遍,学,练,用都需要大量的重复过程
大多数人缺乏耐心的根源是“没有准备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就需要我们有预算观念。
预算观念——这个观念存在与否,成熟与否,基本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盈利能力。
我们恪守一个原则,未来就很有可能超过大多数人:绝对不做预算不够的事。
在自学的过程中,我们学的时候比别人重复的多,练的时候比别人重复的多,到最后用得比别人多。再开始自学的过程中,我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后来我越来越淡定了,因为早已习惯投入大量时间换取新的技能。
刻意练习
在自学的过程中,有一些部分是要刻意练习的。好比小时候我们学写字,老师为什么总是让我们写很多遍?还有卖油翁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吗?手艺这个是需要刻意反复练习,主要是靠时间。在这过程中也需要我们刻意练习,如果卖油翁总是很随意,油撒的很多,想必他很快干不下去了。需要刻意练习的地方,是因人而异的,那就是对于自己来说很难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经过大量的重复的联系,最终我们达到无他,唯手熟尔!
琢磨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多思考。琢磨就是刻意的去思考!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最有价值的琢磨就是“这个东西刻意用在哪里?”
自学过程要打破的几个幻觉
感觉总是我们人生中最大的坑。每次考试完是不是总感觉自己考的不错,学习过程也总感觉自己学会了,其实带最后发现自己啥也不会。很多人的自学能力都是被“自己的感觉”给耽误了。
刚需幻觉
“刚需幻觉”的根本原因就是感觉,你不会的东西对你来说感觉很难。18岁时你感觉英语很难,22岁有个外企机会,你没把握住;16岁时你感觉游泳很难,18岁时,心中的女神约你去游泳你只能说自己没时间!一项技能在你没有学会它的时候,你不可能觉得那是个刚需(就像房子,你不结婚,永远不会觉得这是刚需)。所以我们在开始学习一个新技能时,这么告诉自己不要问学它有什么用,学就是了。如何客服刚需幻觉?这要我们学习一个策略,让自己成为一个自驱动的人!自驱动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找活干”。
时间幻觉
我们很多时候都受时间幻觉的拖累。玩游戏时你总是觉得时间很短,然后一整天就过去了;我在写这篇文章时总感觉时间还有很多,然后这周就过到周五了。时间从来都是匀速的,每个人的时间都是24小时的。在学习一个技能时,最大幻觉就是总是以为“时间不够了”。回头看看,回头想一想,五年前,十年前的自己在做什么?有没有一转眼时间就过去了。每年的毕业季是否总是有人很多人感叹,自己怎么就毕业了辣么久了!如何客服时间幻觉呢?只管坚持着做,坚持着学。时间会给你答案的。
困难幻觉
无论做什么都是有难点的,有瓶颈期。当我们客服难点后,发现原来不过如此–这就是困难幻觉。古人早就有总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把一件事当成手艺看,就像开车一样,你开的多就会了,这样带来的好处之一就是心态平和。因为我们知道这事和天分智商关系不大,它靠的是不混时间(你如何对待时间的,时间也将如何对待你)、琢磨(刻意思考)、刻意练习。阅读难点在于起初的时候它是非常枯燥的。刚识字、刚上学的时候,由于理解能力有限,又由于年龄的关系于是耐心有限,所以,那时需要老师耐心陪伴、悉心引导。这就好像小朋友刚出生的时候,没有牙齿,所以只能喝奶差不多…… 然而,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一定要断奶,是不是?可绝大多数人的实际情况却是,小学的时候爱上了 “奶嘴”(有人带着阅读),而后一生没有奶嘴就吃不下任何东西。
他们必须去 “上课”,需要有人给他们讲书。不仅如此,讲得 “不生动”、“不幽默” 还不行;就算那职业提供奶嘴的人(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真相:很多的时候,所谓的 “老师” 本质上只不过就是奶妈而已)帅气漂亮、生动幽默、尽职尽力…… 最终还是一样的结果 —— 绝大多数人依然没有完整掌握所有应该掌握的细节。
自学过程需要的几项技能
拆解
在自学的过程中遇到难点,复杂的。我们不妨拆解他们,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问题予以突破。把那些很难的任务无限拆分——直到每个子任务都很小,小到我们可以唾手可得为止。当我们习惯了这么做之后,就会发现一切任务(不仅有自学还有别的)其实都是不难的,只是复杂繁琐而已。很多人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就是不懂拆分任务,要么就是怕麻烦!有句话不知道大家听过没——人活着,其实就挺麻烦的。。。。
专注
现在这个网络时代,大家有没有发现自己的注意力经常莫名的就被转移了。比如,你本来只不过就想着去 Google 一个编程错误信息的解读,结果不知道怎么就 “注意到” 了另外一个东西,比如,“某编辑器的皮肤”,然后你就 “顺手” 把它下载下来,然后 “很自然地顺手把它装上”,而后又看了看,觉得有点必要于是 “顺手做了点定制”…… 然后欣赏了一会儿,并自我得意一番之后 “突然发现” 自己还没有解决两小时之前要解决的问题!好奇心越重的人,越是容易被注意力漂移所拖累。
好奇心是好东西,而且是必须认真呵护的东西 —— 几乎最重要、最强劲的自学动力,都混合着好奇心出现并持续。
如何专注,我们列一个清单。把我们首要做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并牢牢地记住它。一旦发现自己的注意力没有集中在这上面的关键之时,一旦发现自己的注意力已经漂移到其它当前并不重要的事项上,就马上纠正。
沟通
普遍认为,手艺人的特征是缺乏沟通能力,或者沟通能力差 —— 也许是因为平时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投入到磨练手艺上去了罢。
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讲课、写教程,甚至写书 —— 这是最高效的提升沟通能力的刻意练习手段。
沟通要注意以下几点
内容第一
无论是平日里讲话、还是台上讲课,抑或是写篇文章、写本书,永远都是内容第一,至于形式,并非不重要,但绝对不能喧宾夺主。
通常,我们用 “干货” 来描述内容的重要性。第一步就是准备干货,至于修辞啊、笑点啊、酷炫幻灯片啊等等等等,都必须是次要的,否则就是喧宾夺主。干货不够好,其它的做得越多、越好,最终越是容易露怯 —— 这很可怕。
内容质量
重点突出
“重点突出”,是最简单朴素、成本最低的 “优秀结构”。
既然是沟通,就要了解对方。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对方想要的才是重点。
可问题在于,我们平日里面对单个人的时候都觉得 “了解对方很困难”,我们又如何判断 “一个群体” 呢?与很多人想象得相反,判断群体远比判断个体容易得多…… 因为你可以用粗暴分类,比如,你把听众或读者划分为 “小白” 和 “专家”,那你就知道了,你面对的群体中,更可能 “大部分是小白,小部分是专家”。于是,你就可以思考,“小白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专家们最重视的是什么?”,于是,你就可以在脑子里对所谓的 “重点” 有应对策略。
例证生动
寻找好例子,是需要很多时间精力的事情 —— 从来就没有任何 “信手拈来” 的生动例子。信手拈来,是读者或者听众的感觉而已,对你来说,肯定是举重若轻的 —— 你明明是在举重,却被认为 “如若举轻”。在第一部分,讲文件的那一章里,我举了个 “我自己费尽心机找好例子” 的例子,相信你读过之后,一定有所感触。
消除歧义
消除一切歧义。这是真功夫,因为这东西很难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自顾自练成。并且,每个人有自己的 “容易引发误解” 的特殊属性,大家各不相同 —— 于是,只能靠自己探索。
自学者的终点
必须学会一个没人教、没人带、甚至没有书可以参考技能!尽量只靠阅读获得一项新技能!
总结
你一定要想办法启动自学,否则你没有未来;
你把自学当作一门手艺,长期反复磨练它;
你懂得学、练、用、造各个阶段之间的不同,以及针对每个阶段的对应策略;
面对 “过早引用” 过多的世界,你有你的应对方式;
你会 “囫囵吞枣”,你会 “重复重复再重复”,你深刻理解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以后你最擅长的技能之一就是拆解拆解再拆解;
你用你的拆解手艺把所有遇到的难点都拆解成能搞定的小任务;
自学任何一门手艺之前你都不会去问 “有什么用”,而是清楚地知道,无论是什么只要学会了就只能也必然天天去用;
你没有刚需幻觉,你也没有时间幻觉,你更没有困难幻觉,反正你就是相对更清醒;
不管你新学什么手艺,你都知道只要假以时日你就肯定能做好,因为所有的手艺精湛,靠的只不过是充足的预算;
你知道如何不浪费生命,因为只要不是在刻意练习、不是在刻意思考,那就是在 “混时间”;
你总是在琢磨你能做个什么新作品;
你刻意地使用你的作品作为有效社交工具,也用作品去过滤无效社交;
你乐于分享,乐于阅读也更乐于写作 —— 因为这世界怎么帮助你的,你就想着要怎样回报;
你把全面和完整当作最高衡量标准,也用这个标准去克制、应对自己的注意力漂移;
你会不断自学新的手艺,因为你越来越理解单一技能的脆弱,越来越理解多项技能的综合威力;
你越来越依赖互联网,它是你最喜欢的 “书”,而 Google 是你最好的朋友 —— 他总是能帮你找到更好的老师;
偶尔,你会学会没人教、没人带、甚至没书可参考的手艺,别人都说你 “悟性” 高,可你自己清楚地知道那其实是怎么回事;
你越来越明白,其实没什么 “秘密”,越简单、越朴素的道理越值得重视;
你发现你用来思考的时间越来越多 —— 准确地讲,是 “琢磨”…… 只不过是因为你真会琢磨了 —— 你很清楚你应该花时间琢磨的是什么。
没什么不能自学的,反正都只不过是手艺 —— 只不过,我们每个人都受限于自己的时间精力而已。
自学不过是一门手艺,而且还是谁都能掌握的。不要 “试试” 而已,而是 “直接开干” —— 这样才好。
自学过程还需要
心理建设——没什么可怕的!
不懂也要硬着头皮读完,然后重复读很多遍
磨练 “只字不差地阅读” 的能力
就算不明白也要先记住——“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是记在笔记本上是要记在脑子里
尽早开始归纳总结
先用起来,在研究怎么用的
多听老人言——多听前辈的经验和总结,但不要盲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