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中mmap原理及应用简析

简介: Android中mmap原理及应用简析

mmap是Linux中常用的系统调用API,用途广泛,Android中也有不少地方用到,比如匿名共享内存,Binder机制等。本文简单记录下Android中mmap调用流程及原理。mmap函数原型如下:


void *mmap(void *start,size_t length,int prot,int flags,int fd,off_t offsize);

几个重要参数


  • 参数start:指向欲映射的内存起始地址,通常设为 NULL,代表让系统自动选定地址,映射成功后返回该地址。
  • 参数length:代表将文件中多大的部分映射到内存。
  • 参数prot:映射区域的保护方式。可以为以下几种方式的组合:


返回值是void *类型,分配成功后,被映射成虚拟内存地址。


mmap属于系统调用,用户控件间接通过swi指令触发软中断,进入内核态(各种环境的切换),进入内核态之后,便可以调用内核函数进行处理。 mmap->mmap64->__mmap2->sys_mmap2-> sys_mmap_pgoff ->do_mmap_pgoff

/Users/personal/source_code/android/platform/bionic/libc/bionic/mmap.cpp:

image.png

/Users/personal/source_code/android/platform/bionic/libc/arch-arm/syscalls/__mmap2.S:

image.png

而 __NR_mmap在系统函数调用表中对应的减值如下:

image.png

通过系统调用,执行swi软中断,进入内核态,最终映射到call.S中的内核函数:sys_mmap2

image.png

sys_mmap2最终通过sys_mmap_pgoff在内核态完成后续逻辑。

image.png

sys_mmap_pgoff通过宏定义实现

/Users/personal/source_code/android/kernel/common/mm/mmap.c:

image.png

进而调用do_mmap_pgoff:

/Users/personal/source_code/android/kernel/common/mm/mmap.c:

image.png

unsigned long do_mmap_pgoff(struct file *file, unsigned long addr,
            unsigned long len, unsigned long prot,
            unsigned long flags, unsigned long pgoff,
            unsigned long *populate)
{
    struct mm_struct * mm = current->mm;
    struct inode *inode;
    vm_flags_t vm_flags;
    *populate = 0;
    ...
    <!--获取用户空间有效虚拟地址-->
    addr = get_unmapped_area(file, addr, len, pgoff, flags);
    ...
    inode = file ? file_inode(file) : NULL;
   ...
   <!--分配,映射,更新页表-->
    addr = mmap_region(file, addr, len, vm_flags, pgoff);
    if (!IS_ERR_VALUE(addr) &&
        ((vm_flags & VM_LOCKED) ||
         (flags & (MAP_POPULATE | MAP_NONBLOCK)) == MAP_POPULATE))
        *populate = len;
    return addr;
}

get_unmapped_area用于为用户空间找一块内存区域,

unsigned long
get_unmapped_area(struct file *file, unsigned long addr, unsigned long len,
        unsigned long pgoff, unsigned long flags)
{
    unsigned long (*get_area)(struct file *, unsigned long,
                  unsigned long, unsigned long, unsigned long);
    ...
    get_area = current->mm->get_unmapped_area;
    if (file && file->f_op && file->f_op->get_unmapped_area)
        get_area = file->f_op->get_unmapped_area;
    addr = get_area(file, addr, len, pgoff, flags);
    ...
    return error ? error : addr;
}

current->mm->get_unmapped_area一般被赋值为arch_get_unmapped_area_topdown,

image.png

unsigned long
arch_get_unmapped_area_topdown(struct file *filp, const unsigned long addr0,
            const unsigned long len, const unsigned long pgoff,
            const unsigned long flags)
{
    struct vm_area_struct *vma;
    struct mm_struct *mm = current->mm;
    unsigned long addr = addr0;
    int do_align = 0;
    int aliasing = cache_is_vipt_aliasing();
    struct vm_unmapped_area_info info;
    ... 
    addr = vm_unmapped_area(&info);
   ...
    return addr;
}

先找到合适的虚拟内存(用户空间),几经周转后,调用相应文件或者设备驱动中的mmap函数,完成该设备文件的mmap,至于如何处理处理虚拟空间,要看每个文件的自己的操作了。

image.png

这里有个很关键的结构体


const struct file_operations    *f_op;

它是文件驱动操作的入口,在open的时候,完成file_operations的绑定,open流程跟mmap类似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先通过get_unused_fd_flags获取个未使用的fd,再通过do_file_open完成file结构体的创建及初始化,最后通过fd_install完成fd与file的绑定。

image.png

重点看下path_openat:

static struct file *path_openat(int dfd, struct filename *pathname,
        struct nameidata *nd, const struct open_flags *op, int flags)
{
    struct file *base = NULL;
    struct file *file;
    struct path path;
    int opened = 0;
    int error;
    file = get_empty_filp();
    if (IS_ERR(file))
        return file;
    file->f_flags = op->open_flag;
    error = path_init(dfd, pathname->name, flags | LOOKUP_PARENT, nd, &base);
    if (unlikely(error))
        goto out;
    current->total_link_count = 0;
    error = link_path_walk(pathname->name, nd);
    if (unlikely(error))
        goto out;
    error = do_last(nd, &path, file, op, &opened, pathname);
    while (unlikely(error > 0)) { /* trailing symlink */
        struct path link = path;
        void *cookie;
        if (!(nd->flags & LOOKUP_FOLLOW)) {
            path_put_conditional(&path, nd);
            path_put(&nd->path);
            error = -ELOOP;
            break;
        }
        error = may_follow_link(&link, nd);
        if (unlikely(error))
            break;
        nd->flags |= LOOKUP_PARENT;
        nd->flags &= ~(LOOKUP_OPEN|LOOKUP_CREATE|LOOKUP_EXCL);
        error = follow_link(&link, nd, &cookie);
        if (unlikely(error))
            break;
        error = do_last(nd, &path, file, op, &opened, pathname);
        put_link(nd, &link, cookie);
    }
out:
    if (nd->root.mnt && !(nd->flags & LOOKUP_ROOT))
        path_put(&nd->root);
    if (base)
        fput(base);
    if (!(opened & FILE_OPENED)) {
        BUG_ON(!error);
        put_filp(file);
    }
    if (unlikely(error)) {
        if (error == -EOPENSTALE) {
            if (flags & LOOKUP_RCU)
                error = -ECHILD;
            else
                error = -ESTALE;
        }
        file = ERR_PTR(error);
    }
    return file;
}

拿Binder设备文件为例子,在注册该设备驱动的时候,对应的file_operations已经注册好了,

image.png

image.png

open的时候,只需要根根inode节点,获取到file_operations既可,并且,在open成功后,要回调file_operations中的open函数

image.png

open后,就可以利用fd找到file,之后利用file中的file_operations *f_op调用相应驱动函数,接着看mmap。


Binder mmap 的作用及原理(一次拷贝)


Binder机制中mmap的最大特点是一次拷贝即可完成进程间通信。Android应用在进程启动之初会创建一个单例的ProcessState对象,其构造函数执行时会同时完成binder mmap,为进程分配一块内存,专门用于Binder通信,如下。

ProcessState::ProcessState(const char *driver)
    : mDriverName(String8(driver))
    , mDriverFD(open_driver(driver))
    ...
 {
    if (mDriverFD >= 0) {
        // mmap the binder, providing a chunk of virtual address space to receive transactions.
        mVMStart = mmap(0, BINDER_VM_SIZE, PROT_READ, MAP_PRIVATE | MAP_NORESERVE, mDriverFD, 0);
        ...
    }
}

第一个参数是分配地址,为0意味着让系统自动分配,流程跟之前分子类似,先在用户空间找到一块合适的虚拟内存,之后,在内核空间也找到一块合适的虚拟内存,修改两个控件的页表,使得两者映射到同一块物力内存。


Linux的内存分用户空间跟内核空间,同时页表有也分两类,用户空间页表跟内核空间页表,每个进程有一个用户空间页表,但是系统只有一个内核空间页表。而Binder mmap的关键是:也更新用户空间对应的页表的同时也同步映射内核页表,让两个页表都指向同一块地址,这样一来,数据只需要从A进程的用户空间,直接拷贝拷贝到B所对应的内核空间,而B多对应的内核空间在B进程的用户空间也有相应的映射,这样就无需从内核拷贝到用户空间了。

static int binder_mmap(struct file *filp, struct vm_area_struct *vma)
{
    int ret;
    ...
    if ((vma->vm_end - vma->vm_start) > SZ_4M)
        vma->vm_end = vma->vm_start + SZ_4M;
   ...
    // 在内核空间找合适的虚拟内存块
    area = get_vm_area(vma->vm_end - vma->vm_start, VM_IOREMAP);
   proc->buffer = area->addr;
   <!--记录用户空间虚拟地址跟内核空间虚拟地址的差值-->
   proc->user_buffer_offset = vma->vm_start - (uintptr_t)proc->buffer;
        ...
    proc->pages = kzalloc(sizeof(proc->pages[0]) * ((vma->vm_end - vma->vm_start) / PAGE_SIZE), GFP_KERNEL);
   ..<!--分配page,并更新用户空间及内核空间对应的页表-->
    ret = binder_update_page_range(proc, 1, proc->buffer, proc->buffer + PAGE_SIZE, vma);
    ...
    return ret;
}

binder_update_page_range完成了内存分配、页表修改等关键操作:

static int binder_update_page_range(struct binder_proc *proc, int allocate,
            void *start, void *end,
            struct vm_area_struct *vma)
{
...
 <!--一页页分配-->
for (page_addr = start; page_addr < end; page_addr += PAGE_SIZE) {
    int ret;
    struct page **page_array_ptr;
    <!--分配一页-->
    page = &proc->pages[(page_addr - proc->buffer) / PAGE_SIZE];
    *page = alloc_page(GFP_KERNEL | __GFP_HIGHMEM | __GFP_ZERO);
    ...
    <!-- 修改页表,让物理空间映射到内核空间-->
    ret = map_vm_area(&tmp_area, PAGE_KERNEL, &page_array_ptr);
    ..
     <!--根据之前记录过差值,计算用户空间对应的虚拟地址-->
    user_page_addr =
        (uintptr_t)page_addr + proc->user_buffer_offset;
    <!--修改页表,让物理空间映射到用户空间-->
    ret = vm_insert_page(vma, user_page_addr, page[0]);
}
...
  return -ENOMEM;
}

可以看到,binder一次拷贝的关键是,完成内存的时候,同时完成了内核空间跟用户空间的映射,也就是说,同一份物理内存,既可以在用户空间,用虚拟地址访问,也可以在内核空间用虚拟地址访问。


普通文件mmap原理


普通文件的访问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通过read/write系统调访问,先在用户空间分配一段buffer,然后,进入内核,将内容从磁盘读取到内核缓冲,最后,拷贝到用户进程空间,至少牵扯到两次数据拷贝;同时,多个进程同时访问一个文件,每个进程都有一个副本,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


另一种是通过mmap来访问文件,mmap()将文件直接映射到用户空间,文件在mmap的时候,内存并未真正分配,只有在第一次读取/写入的时候才会触发,这个时候,会引发缺页中断,在处理缺页中断的时候,完成内存也分配,同时也完成文件数据的拷贝。并且,修改用户空间对应的页表,完成到物理内存到用户空间的映射,这种方式只存在一次数据拷贝,效率更高。同时多进程间通过mmap共享文件数据的时候,仅需要一块物理内存就够了。


共享内存中mmap的使用


共享内存是在普通文件mmap的基础上实现的,其实就是基于tmpfs文件系统的普通mmap,有机会再分析,不再啰嗦。


目录
相关文章
|
2月前
|
开发框架 前端开发 Android开发
Flutter 与原生模块(Android 和 iOS)之间的通信机制,包括方法调用、事件传递等,分析了通信的必要性、主要方式、数据传递、性能优化及错误处理,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其应用效果,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文深入探讨了 Flutter 与原生模块(Android 和 iOS)之间的通信机制,包括方法调用、事件传递等,分析了通信的必要性、主要方式、数据传递、性能优化及错误处理,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其应用效果,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对于实现高效的跨平台移动应用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72 4
|
2月前
|
缓存 Java 数据库
Android的ANR原理
【10月更文挑战第18天】了解 ANR 的原理对于开发高质量的 Android 应用至关重要。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可以有效避免 ANR 的发生,提升应用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135 56
|
1月前
|
JSON Java API
探索安卓开发:打造你的首个天气应用
在这篇技术指南中,我们将一起潜入安卓开发的海洋,学习如何从零开始构建一个简单的天气应用。通过这个实践项目,你将掌握安卓开发的核心概念、界面设计、网络编程以及数据解析等技能。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开发者,这篇文章都将为你提供一个清晰的路线图和实用的代码示例,帮助你在安卓开发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让我们一起开始这段旅程,打造属于你自己的第一个安卓应用吧!
74 14
|
1月前
|
Java Linux 数据库
探索安卓开发:打造你的第一款应用
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中,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创意的实现者。本文将带你走进安卓开发的奇妙世界,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和实际代码示例,引导你从零开始构建自己的第一款安卓应用。无论你是编程新手还是希望拓展技术的开发者,这篇文章都将为你打开一扇门,让你的创意和技术一起飞扬。
|
1月前
|
搜索推荐 前端开发 测试技术
打造个性化安卓应用:从设计到开发的全面指南
在这个数字时代,拥有一个定制的移动应用不仅是一种趋势,更是个人或企业品牌的重要延伸。本文将引导你通过一系列简单易懂的步骤,从构思你的应用理念开始,直至实现一个功能齐全的安卓应用。无论你是编程新手还是希望拓展技能的开发者,这篇文章都将为你提供必要的工具和知识,帮助你将创意转化为现实。
|
1月前
|
Java Android开发 开发者
探索安卓开发:构建你的第一个“Hello World”应用
在安卓开发的浩瀚海洋中,每个新手都渴望扬帆起航。本文将作为你的指南针,引领你通过创建一个简单的“Hello World”应用,迈出安卓开发的第一步。我们将一起搭建开发环境、了解基本概念,并编写第一行代码。就像印度圣雄甘地所说:“你必须成为你希望在世界上看到的改变。”让我们一起开始这段旅程,成为我们想要见到的开发者吧!
51 0
|
2月前
|
JSON Java Android开发
探索安卓开发之旅:打造你的第一个天气应用
【10月更文挑战第30天】在这个数字时代,掌握移动应用开发技能无疑是进入IT行业的敲门砖。本文将引导你开启安卓开发的奇妙之旅,通过构建一个简易的天气应用来实践你的编程技能。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经验的开发者,这篇文章都将成为你宝贵的学习资源。我们将一步步地深入到安卓开发的世界中,从搭建开发环境到实现核心功能,每个环节都充满了发现和创造的乐趣。让我们开始吧,一起在代码的海洋中航行!
|
2月前
|
存储 搜索推荐 Java
打造个性化安卓应用:从设计到实现
【10月更文挑战第30天】在数字化时代,拥有一个个性化的安卓应用不仅能够提升用户体验,还能加强品牌识别度。本文将引导您了解如何从零开始设计和实现一个安卓应用,涵盖用户界面设计、功能开发和性能优化等关键环节。我们将以一个简单的记事本应用为例,展示如何通过Android Studio工具和Java语言实现基本功能,同时确保应用流畅运行。无论您是初学者还是希望提升现有技能的开发者,这篇文章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见解和实用的技巧。
|
2月前
|
搜索推荐 开发工具 Android开发
打造个性化Android应用:从设计到实现的旅程
【10月更文挑战第26天】在这个数字时代,拥有一个能够脱颖而出的移动应用是成功的关键。本文将引导您了解如何从概念化阶段出发,通过设计、开发直至发布,一步步构建一个既美观又实用的Android应用。我们将探讨用户体验(UX)设计的重要性,介绍Android开发的核心组件,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如何克服开发中的挑战。无论您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开发者,这篇文章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见解和实用的技巧,帮助您在竞争激烈的应用市场中脱颖而出。
|
2月前
|
算法 Java 数据库
Android 应用的主线程在什么情况下会被阻塞?
【10月更文挑战第20天】为了避免主线程阻塞,我们需要合理地设计和优化应用的代码。将耗时操作移到后台线程执行,使用异步任务、线程池等技术来提高应用的并发处理能力。同时,要注意避免出现死循环、不合理的锁使用等问题。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确保主线程能够高效地运行,提供流畅的用户体验。
96 2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