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易用且高效的基于 PyTorch 的 MoE 模型训练系统.

简介: 一个易用且高效的基于 PyTorch 的 MoE 模型训练系统.

FastMoE 系统


https://github.com/laekov/fastmoe


简介


FastMoE 是一个易用且高效的基于 PyTorch 的 MoE 模型训练系统.


安装


依赖


启用了 CUDA 的 PyTorch 是必要的. 当前版本的 FastMoE 在 PyTorch v1.8.0 和 CUDA 10

的平台上经过了测试. 本系统从设计上也支持更旧的 PyTorch 版本.

如果需要使能 FastMoE 模型并行特性, 那么支持点对点通信的 NCCL 库 (即不旧于

2.7.5 版本) 也是必需的.


安装


FastMoE 包含一些定制的 PyTorch 算子, 包含一些 C 的组件. 用 python setup.py install

来简单地安装 FastMoE.

FastMoE 分布式模型并行特性默认是不被启用的. 如果它需要被启用,

则需要在运行上述命令时加入环境变量 USE_NCCL=1.

注意, 由于 PyTorch 框架通常仅集成了 NCCL 的运行时组件, 额外的 NCCL

开发包需要被安装在编译环境中, 而且它的版本需要与 PyTorch 的版本相对应. 推荐使用

PyTorch 官方 Docker 镜像,

因为那里的环境较为干净. 如果您希望手工配置环境, 可以在 NCCL
全部版本的下载链接

下载合适版本的 NCCL 开发包.


使用


将一个 Transformer 模型 FMoE 化


Transformer 是当前最流行的可被 MoE 化的模型. FastMoE 可以一键将一个普通的

Transformer 模型变为一个  MoE 的模型. 其使用方法如下.

例如在 Megatron-LM 中,

添加如下的代码即可将 Transformer 中的每个 MLP 层变为多个 MLP 层构成的 MoE 网络.

model = ...
from fmoe.megatron import fmoefy
model = fmoefy(model, num_experts=<number of experts per worker>)
train(model, ...)


一个更详细的在 Megatron-LM 中使用 fmoefy 函数的样例参见此处.


将 FastMoE 作为一个网络模块使用


一个使用 FastMoE 的 Transformer 模型见这个示例.

最简单的使用方式是使用 FMoE 层来代替 MLP 层.


分布式地使用 FastMoE


FastMoE 支持数据并行和模型并行.


数据并行.


在 FastMoE 的数据并行模式下,

门网络(gate)和专家网络都被复制地放置在各个运算单元上.

下图展示了一个有三个专家的两路数据并行MoE模型进行前向计算的方式.


30.png


对于数据并行, 额外的代码是不需要的. FastMoE 与 PyTorch 的 DataParallel

DistributedDataParallel 模块都可以无缝对接. 该方式唯一的问题是,

专家的数量受到单个计算单元(如GPU)的内存大小限制.


模型并行


在 FastMoE 的模型并行模式中, 门网络依然是复制地被放置在每个计算单元上的,

但是专家网络被独立地分别放置在各个计算单元上. 因此, 通过引入额外的通信操作,

FastMoE 可以允许更多的专家网络们同时被训练,

而其数量限制与计算单元的数量是正相关的.

下图展示了一个有六个专家网络的模型被两路模型并行地训练.

注意专家1-3被放置在第一个计算单元上, 而专家4-6被放置在第二个计算单元上.


31.png


FastMoE 的模型并行模式需要专门的并行策略, 而 PyTorch 和 Megatron-LM

都不支持这样的策略. 因此, 需要使用 fmoe.DistributedGroupedDataParallel

模块来代替 PyTorch 的 DDP 模块.

相关文章
PyTorch量化感知训练技术:模型压缩与高精度边缘部署实践
本文深入探讨神经网络模型量化技术,重点讲解训练后量化(PTQ)与量化感知训练(QAT)两种主流方法。PTQ通过校准数据集确定量化参数,快速实现模型压缩,但精度损失较大;QAT在训练中引入伪量化操作,使模型适应低精度环境,显著提升量化后性能。文章结合PyTorch实现细节,介绍Eager模式、FX图模式及PyTorch 2导出量化等工具,并分享大语言模型Int4/Int8混合精度实践。最后总结量化最佳策略,包括逐通道量化、混合精度设置及目标硬件适配,助力高效部署深度学习模型。
264 21
PyTorch量化感知训练技术:模型压缩与高精度边缘部署实践
机器学习异常检测实战:用Isolation Forest快速构建无标签异常检测系统
本研究通过实验演示了异常标记如何逐步完善异常检测方案和主要分类模型在欺诈检测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Isolation Forest作为一个强大的异常检测模型,无需显式建模正常模式即可有效工作,在处理未见风险事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150 46
Flow Matching生成模型:从理论基础到Pytorch代码实现
本文将系统阐述Flow Matching的完整实现过程,包括数学理论推导、模型架构设计、训练流程构建以及速度场学习等关键组件。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将掌握Flow Matching的核心原理,获得一个完整的PyTorch实现,并对生成模型在噪声调度和分数函数之外的发展方向有更深入的理解。
221 0
Flow Matching生成模型:从理论基础到Pytorch代码实现
提升模型泛化能力:PyTorch的L1、L2、ElasticNet正则化技术深度解析与代码实现
本文将深入探讨L1、L2和ElasticNet正则化技术,重点关注其在PyTorch框架中的具体实现。关于这些技术的理论基础,建议读者参考相关理论文献以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67 4
提升模型泛化能力:PyTorch的L1、L2、ElasticNet正则化技术深度解析与代码实现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机器学习模型部署的七大陷阱及PyTorch Serving避坑指南
本文深入探讨了机器学习模型从实验室到生产环境部署过程中常见的七大陷阱,并提供基于PyTorch Serving的解决方案。内容涵盖环境依赖、模型序列化、资源管理、输入处理、监控缺失、安全防护及模型更新等关键环节。通过真实案例分析与代码示例,帮助读者理解部署失败的原因并掌握避坑技巧。同时,文章介绍了高级部署架构、性能优化策略及未来趋势,如Serverless服务和边缘-云协同部署,助力构建稳健高效的模型部署体系。
阿里云PAI-DLC任务Pytorch launch_agent Socket Timeout问题源码分析
DLC任务Pytorch launch_agent Socket Timeout问题源码分析与解决方案
144 18
阿里云PAI-DLC任务Pytorch launch_agent Socket Timeout问题源码分析
深入解析torch.compile:提升PyTorch模型性能、高效解决常见问题
PyTorch 2.0推出的`torch.compile`功能为深度学习模型带来了显著的性能优化能力。本文从实用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torch.compile`的核心技巧与应用场景,涵盖模型复杂度评估、可编译组件分析、系统化调试策略及性能优化高级技巧等内容。通过解决图断裂、重编译频繁等问题,并结合分布式训练和NCCL通信优化,开发者可以有效提升日常开发效率与模型性能。文章为PyTorch用户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助力充分挖掘`torch.compile`的潜力。
197 17
基于昇腾用PyTorch实现CTR模型DIN(Deep interest Netwok)网络
本文详细讲解了如何在昇腾平台上使用PyTorch训练推荐系统中的经典模型DIN(Deep Interest Network)。主要内容包括:DIN网络的创新点与架构剖析、Activation Unit和Attention模块的实现、Amazon-book数据集的介绍与预处理、模型训练过程定义及性能评估。通过实战演示,利用Amazon-book数据集训练DIN模型,最终评估其点击率预测性能。文中还提供了代码示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每个步骤的实现细节。
从零开始用Pytorch实现LLaMA 4的混合专家(MoE)模型
近期发布的LLaMA 4模型引入混合专家(MoE)架构,以提升效率与性能。尽管社区对其实际表现存在讨论,但MoE作为重要设计范式再次受到关注。本文通过Pytorch从零实现简化版LLaMA 4 MoE模型,涵盖数据准备、分词、模型构建(含词元嵌入、RoPE、RMSNorm、多头注意力及MoE层)到训练与文本生成全流程。关键点包括MoE层实现(路由器、专家与共享专家)、RoPE处理位置信息及RMSNorm归一化。虽规模小于实际LLaMA 4,但清晰展示MoE核心机制:动态路由与稀疏激活专家,在控制计算成本的同时提升性能。完整代码见链接,基于FareedKhan-dev的Github代码修改而成。
108 9
从零开始用Pytorch实现LLaMA 4的混合专家(MoE)模型
比扩散策略更高效的生成模型:流匹配的理论基础与Pytorch代码实现
扩散模型和流匹配是生成高分辨率数据(如图像和机器人轨迹)的先进技术。扩散模型通过逐步去噪生成数据,其代表应用Stable Diffusion已扩展至机器人学领域形成“扩散策略”。流匹配作为更通用的方法,通过学习时间依赖的速度场将噪声转化为目标分布,适用于图像生成和机器人轨迹生成,且通常以较少资源实现更快生成。 本文深入解析流匹配在图像生成中的应用,核心思想是将图像视为随机变量的实现,并通过速度场将源分布转换为目标分布。文中提供了一维模型训练实例,展示了如何用神经网络学习速度场,以及使用最大均值差异(MMD)改进训练效果。与扩散模型相比,流匹配结构简单,资源需求低,适合多模态分布生成。
175 13
比扩散策略更高效的生成模型:流匹配的理论基础与Pytorch代码实现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镜像

更多
登录插画

登录以查看您的控制台资源

管理云资源
状态一览
快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