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 yes。
面向对象编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写了这么多代码你对面向对象有清晰的认识吗?
来看看这几个问题:
- 到底什么是面向对象编程?
- 和面向过程编程有什么区别?
- 什么又称为面向对象语言、面向过程语言?
- 用面向对象语言写的代码就面向对象了?
- 面向对象编程真的就这么好吗?
- 复杂的业务用面向对象编程就合适了吗?
我还真没具体地定义过到底什么是面向对象编程。
所以假设有人问到底什么是面向对象编程?有什么好处?
一时还真不知道怎么说,或者说成体系的解释。
这篇文章我就谈谈我的理解,也试着看能不能说清啥叫面向对象编程。
正文
从二进制命令到汇编语言。
从汇编语言到面向过程语言再到面向对象语言。
计算机语言的发展是为了便于人类的使用,使其更符合人类的思考方式。
计算机的思路就是取指执行,一条直道走到底,它可不会管你什么抽象,不管什么业务建模,通通得给它变成一条条指令,排好顺序让它执行。
而我们人类不一样,我们的思维在简单场景来看是一条道,但在复杂场景就需要做各种分类,才能理清楚关系,处理好事务。
就像法庭,分为法官、书记员、法警、原告、被告、证人等角色。
这么多人分好类,按照法庭审理各司其职,一个案子才能高效、顺利得审判。
再回到计算机语言来,汇编我就不说了,面向过程其实就是一条道的思路,因为起初就是按计算机的思路来编写程序。
我就拿用咖啡机煮咖啡为例,按照面向过程的流程是:
- 执行加咖啡豆方法
- 执行加水方法
- 执行煮咖啡方法
- 执行喝咖啡方法
很简单直观的操作,你可能没什么感觉,我再按面向对象思想来分析下这个流程。
在执行煮咖啡操作前要抽象出:人和咖啡机(分类),然后开始执行:
- 人.加咖啡豆
- 人.加水
- 咖啡机.煮
- 人.喝咖啡
是不是有点感觉了?
面向过程,从名字可以得知重点是过程,而面向对象的重点是对象。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两者的不同:面向过程是很直接的思维,一步步的执行,一条道走到底。
而面向对象是先抽象,把事物分类得到不同的类,划分每个类的职责,暴露出每个类所能执行的动作,然后按逻辑执行时调用每个类的方法即可,不关心内部的逻辑。
从例子可以看出面向对象编程执行的步骤没有变少,整体执行流程还是一样的,都是先加咖啡豆、加水、煮咖啡、喝,这个逻辑没有变。
无非就是划分了类,把每一步骤具体的实现封装了起来,散布在不同的类中。
对我们程序员来说是最最直接的感受:变的其实就是代码的分布,煮咖啡的代码实现被封装在咖啡机内部,喝咖啡的代码实现被封装在人内部,而不是在一个方法中写出来。
代码的分布确实是最直观的,但是变得不仅只是分布,而是思想上的变化。
就是上面提到的计算机思维到人类思维的变化。
我认为这个变化是因为软件的发展,业务越来越复杂。
人们用面向过程语言编写复杂的软件时,需要按照不同的功能把一些数据和函数放到不同的文件中,渐渐地人们就发现这不就是先分类吗?
并且好像业务分析下来都能和现实世界的东西对应上?
于是人们慢慢地总结、提炼就演变成了面向对象,再根据面向对象的特性提炼出关键点:封装、继承和多态。
而这个面向对象思想就类似我们人类面对复杂场景时候的分析思维:归类、汇总。
所以面向对象编程就成为了现在主流的编程风格,因为符合人类的思考方式。
面向过程编程和面向对象编程从思想上的变化是:从计算机思维转变成了人类的思维来编写编码。
所以我们知道面向对象编程其实是一种进步,一种更贴近人类思考方式的编码风格,是源于人们用面向过程编程时的经验总结。
至此我们知道了面向对象编程的来源,相信知晓了来源能更好的理解面向对象。
那到底什么是面向对象编程?
面向对象编程(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OOP)是一种编程范式或者说编程风格。
学术一点讲就是把类或对象作为基本单元来组织代码,并且运用提炼出的:封装、继承和多态来作为代码设计指导。
这其实就是面向对象编程。
其实从上面煮咖啡的流程应该能 get 到这个含义了。
OOP 说白了就是拿到需求开始分析,进行抽象建立业务模型,每个模型建立对应的类。
思考业务的交互,根据交互定义好接口并做好接口的控制访问,将于此类相关的数据和动作都封装起来。
抽象出父类,子类继承父类来进行代码的复用和扩展。
执行功能时用父类来调用,在实际代码运行过程会进行动态绑定,调用子类的实现达到多态的特性。
多态,学术点讲就是:运行时用相同的代码根据不同类型的实例呈现出不同行为的现象。
如果有新功能要实现,只需要创建一个新子类,以前的执行逻辑不需要发生变化,这就是「开闭原则」,对修改关闭,对扩展开放”。
来简单的看个代码可能会有更直观的感受,没记错的话大学时也是拿动物举例。
狗是动物、鸭子是动物,所以有个 Animal 类。
然后能发声,所以有 voice 方法。
public class Animal { public void voice(){ System.out.println("动物的叫声"); } }
然后搞个 Dog、Duck 继承 Animal 实现各自的 voice。
public class Dog extends Animal { public void voice(){ System.out.println("汪汪汪~"); } } public class Duck extends Animal { public void voice(){ System.out.println("gagaga~"); } }
然后到时候就可以实例化不同的对象来达到多态的效果。
public class Test{ private Animal animal; public void setAnimal(Animal animal) { this.animal = animal; } public void voice(){ animal.voice(); } }
多态带来的好处,无非就是 Test 里面代码不用动,你想要狗叫你就 new Dog 然后 set 进去,如果要鸭子就 new Duck 然后 set 进去。
如果加入了新动物那就建一个新动物类 set 进去就行,符合开闭原则。
和面向过程编程有什么区别?
其实从上面煮咖啡和动物的这两个例子应该能感受出来区别。
最重要的是思想上的区别,上面也已经提到了。
还有一点就是数据和动作。
面向过程编程这种编程风格是以过程作为基本单元来组织代码的,过程其实就是动作,对应到代码中来就是函数,面向过程中函数和数据是分离的,数据其实就是成员变量。
而面向对象编程的类中数据和动作是在一起的,这也是两者的一个显著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