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间求和の解决方案】307. 区域和检索 - 数组可修改 :「树状数组」&「线段树」

简介: 【区间求和の解决方案】307. 区域和检索 - 数组可修改 :「树状数组」&「线段树」

网络异常,图片无法展示
|


题目描述



这是 LeetCode 上的 307. 区域和检索 - 数组可修改 ,难度为 中等


Tag : 「区间和」、「树状数组」、「线段树」


给你一个数组 nums,请你完成两类查询,其中一类查询要求更新数组下标对应的值,另一类查询要求返回数组中某个范围内元素的总和。


实现 NumArray 类:


  • NumArray(int[] nums) 用整数数组 nums 初始化对象
  • void update(int index, int val)nums[index] 的值更新为 val
  • int sumRange(int left, int right) 返回子数组 nums[left, right] 的总和(即,nums[left] + nums[left + 1], ..., nums[right]


示例:


输入:
["NumArray", "sumRange", "update", "sumRange"]
[[[1, 3, 5]], [0, 2], [1, 2], [0, 2]]
输出:
[null, 9, null, 8]
解释:
NumArray numArray = new NumArray([1, 3, 5]);
numArray.sumRange(0, 2); // 返回 9 ,sum([1,3,5]) = 9
numArray.update(1, 2);   // nums = [1,2,5]
numArray.sumRange(0, 2); // 返回 8 ,sum([1,2,5]) = 8
复制代码


提示:


  • 1 <= nums.length <= 3 * 10^41<=nums.length<=3104
  • -100 <= nums[i] <= 100100<=nums[i]<=100
  • 0 <= index < nums.length0<=index<nums.length
  • -100 <= val <= 100100<=val<=100
  • 0 <= left <= right < nums.length0<=left<=right<nums.length
  • 最多调用 3 * 10^43104updatesumRange 方法


解题思路



这是一道很经典的题目,通常还能拓展出一大类问题。


针对不同的题目,我们有不同的方案可以选择(假设我们有一个数组):


  1. 数组不变,求区间和:「前缀和」、「树状数组」、「线段树」
  2. 多次修改某个数(单点),求区间和:「树状数组」、「线段树」
  3. 多次修改某个区间,输出最终结果:「差分」
  4. 多次修改某个区间,求区间和:「线段树」、「树状数组」(看修改区间范围大小)
  5. 多次将某个区间变成同一个数,求区间和:「线段树」、「树状数组」(看修改区间范围大小)


这样看来,「线段树」能解决的问题是最多的,那我们是不是无论什么情况都写「线段树」呢?


答案并不是,而且恰好相反,只有在我们遇到第 4/5 类问题,不得不写「线段树」的时候,我们才考虑线段树。


因为「线段树」代码很长,而且常数很大,实际表现不算很好。我们只有在不得不用的时候才考虑「线段树」。


总结一下,我们应该按这样的优先级进行考虑:


  1. 简单求区间和,用「前缀和」
  2. 多次将某个区间变成同一个数,用「线段树」
  3. 其他情况,用「树状数组」


树状数组



本题只涉及「单点修改」和「区间求和」,属于「树状数组」的经典应用。


「树状数组」本身是一个很简单的数据结构,但是要搞懂其为什么可以这样「查询」&「更新」还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为什么可以这样更新),往往需要从「二进制分解」进行出发理解。


树状数组涉及的操作有两个,复杂度均为 O(\log{n})O(logn)


  • void add(int x, int u):含义为在 xx 的位置增加 uu(注意位置下标从 11 开始);
  • int query(int x):含义为查询从 [1, x][1,x] 区间的和为多少(配合容斥原理,可实现任意区间查询)。


代码:


class NumArray {
    int[] tr;
    int lowbit(int x) {
        return x & -x;
    }
    void add(int x, int u) {
        for (int i = x; i <= n; i += lowbit(i)) tr[i] += u;
    }
    int query(int x) {
        int ans = 0;
        for (int i = x; i > 0; i -= lowbit(i)) ans += tr[i];
        return ans;
    }
    int[] nums;
    int n;
    public NumArray(int[] _nums) {
        nums = _nums;
        n = nums.length;
        tr = new int[n + 10];
        for (int i = 0; i < n; i++) add(i + 1, nums[i]);
    }
    public void update(int index, int val) {
        add(index + 1, val - nums[index]);
        nums[index] = val;
    }
    public int sumRange(int left, int right) {
        return query(right + 1) - query(left);
    }
}
复制代码


  • 时间复杂度:插入和查询复杂度均为 O(\log{n})O(logn)
  • 空间复杂度:O(n)O(n)


线段树



相比「树状数组」,另外一个更为进阶且通用的做法是使用「线段树」。


线段树的所有操作同样为 O(\log{n}),O(logn)由于本题不涉及「区间修改」操作,因此我们的线段树只需要实现 pushup 操作(子节点往上更新父节点),而不需要实现用于懒标记的 pushdown 操作(父节点往下传递「更新」的操作)。


关于线段树设计的几种操作:


  • void build(int u, int l, int r):含义为从编号为 uu 的节点开始,构造范围为 [l,r][l,r] 的树节点;
  • void update(int u, int x, int v):含义为从编号为uu的节点开始,在xx位置增加vv
  • 更具一般性(涉及区间修改)的操作应该为 void update(int u, int l, int r, int v),代表在 [l, r][l,r] 范围增加 vv
  • int query(int u, int l, int r):含义为从编号为 uu 的节点开始,查询 [l, r][l,r] 区间和为多少。


注意:对于编号为 u 的节点而言,其左子节点的编号为 u << 1,其右节点的编号为 u << 1 | 1


代码(考虑为线段树增加 static 优化的代码见 P2P2,样例个数较少,优化不明显):


class NumArray {
    Node[] tr;
    class Node {
        int l, r, v;
        Node(int _l, int _r) {
            l = _l; r = _r;
        }
    }
    void build(int u, int l, int r) {
        tr[u] = new Node(l, r);
        if (l == r) return;
        int mid = l + r >> 1;
        build(u << 1, l, mid);
        build(u << 1 | 1, mid + 1, r);
    }
    void update(int u, int x, int v) {
        if (tr[u].l == x && tr[u].r == x) {
            tr[u].v += v;
            return ;
        }
        int mid = tr[u].l + tr[u].r >> 1;
        if (x <= mid) update(u << 1, x, v);
        else update(u << 1 | 1, x, v);
        pushup(u);
    }
    int query(int u, int l, int r) {
        if (l <= tr[u].l && tr[u].r <= r) return tr[u].v;
        int mid = tr[u].l + tr[u].r >> 1;
        int ans = 0;
        if (l <= mid) ans += query(u << 1, l, r);
        if (r > mid) ans += query(u << 1 | 1, l, r);
        return ans;
    }
    void pushup(int u) {
        tr[u].v = tr[u << 1].v + tr[u << 1 | 1].v;
    }
    int[] nums;
    public NumArray(int[] _nums) {
        nums = _nums;
        int n = nums.length;
        tr = new Node[n * 4];
        build(1, 1, n);
        for (int i = 0; i < n; i++) update(1, i + 1, nums[i]);
    }
    public void update(int index, int val) {
        update(1, index + 1, val - nums[index]);
        nums[index] = val;
    }
    public int sumRange(int left, int right) {
        return query(1, left + 1, right + 1);
    }
}
复制代码

class NumArray {
    static int N = 30010;
    static Node[] tr = new Node[N * 4];
    class Node {
        int l, r, v;
        Node(int _l, int _r) {
            l = _l; r = _r;
        }
    }
    void build(int u, int l, int r) {
        if (tr[u] == null) {
            tr[u] = new Node(l, r);
        } else {
            tr[u].l = l; tr[u].r = r; tr[u].v = 0;
        }
        if (l == r) return ;
        int mid = l + r >> 1;
        build(u << 1, l, mid);
        build(u << 1 | 1, mid + 1, r);
    }
    void update(int u, int x, int v) {
        if (tr[u].l == x && tr[u].r == x) {
            tr[u].v += v;
            return ;
        }
        int mid = tr[u].l + tr[u].r >> 1;
        if (x <= mid) update(u << 1, x, v);
        else update(u << 1 | 1, x, v);
        pushup(u);
    }
    int query(int u, int l, int r) {
        if (l <= tr[u].l && tr[u].r <= r) return tr[u].v;
        int mid = tr[u].l + tr[u].r >> 1;
        int ans = 0;
        if (l <= mid) ans += query(u << 1, l, r);
        if (r > mid) ans += query(u << 1 | 1, l, r);
        return ans;
    }
    void pushup(int u) {
        tr[u].v = tr[u << 1].v + tr[u << 1 | 1].v;
    }
    int[] nums;
    public NumArray(int[] _nums) {
        nums = _nums;
        int n = nums.length;
        build(1, 1, n);
        for (int i = 0; i < n; i++) update(1, i + 1, nums[i]);
    }
    public void update(int index, int val) {
        update(1, index + 1, val - nums[index]);
        nums[index] = val;
    }
    public int sumRange(int left, int right) {
        return query(1, left + 1, right + 1);
    }
}
复制代码


  • 时间复杂度:插入和查询复杂度均为 O(\log{n})O(logn)
  • 空间复杂度:O(n)O(n)


最后



这是我们「刷穿 LeetCode」系列文章的第 No.307 篇,系列开始于 2021/01/01,截止于起始日 LeetCode 上共有 1916 道题目,部分是有锁题,我们将先把所有不带锁的题目刷完。


在这个系列文章里面,除了讲解解题思路以外,还会尽可能给出最为简洁的代码。如果涉及通解还会相应的代码模板。


为了方便各位同学能够电脑上进行调试和提交代码,我建立了相关的仓库:github.com/SharingSour…


在仓库地址里,你可以看到系列文章的题解链接、系列文章的相应代码、LeetCode 原题链接和其他优选题解。

相关文章
|
12月前
|
算法 索引
【算法挨揍日记】day09——35. 搜索插入位置、69. x 的平方根
给定一个排序数组和一个目标值,在数组中找到目标值,并返回其索引。如果目标值不存在于数组中,返回它将会被按顺序插入的位置。
77 0
|
4月前
|
存储 算法 测试技术
力扣经典150题第三十三题:最小覆盖子串
力扣经典150题第三十三题:最小覆盖子串
28 1
|
5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移动开发
【归并排序】【图论】【动态规划】【 深度游戏搜索】1569将子数组重新排序得到同一个二叉搜索树的方案数
【归并排序】【图论】【动态规划】【 深度游戏搜索】1569将子数组重新排序得到同一个二叉搜索树的方案数
|
5月前
|
存储 算法 vr&ar
☆打卡算法☆LeetCode 209. 长度最小的子数组 算法解析
☆打卡算法☆LeetCode 209. 长度最小的子数组 算法解析
|
11月前
|
人工智能 算法
代码随想录算法训练营第三十五天 | LeetCode 435. 无重叠区间、763. 划分字母区间、56. 合并区间
代码随想录算法训练营第三十五天 | LeetCode 435. 无重叠区间、763. 划分字母区间、56. 合并区间
58 0
|
12月前
|
算法
【算法挨揍日记】day10——704. 二分查找、34. 在排序数组中查找元素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位置
给定一个 n 个元素有序的(升序)整型数组 nums 和一个目标值 target ,写一个函数搜索 nums 中的 target,如果目标值存在返回下标,否则返回 -1。
358 0
|
索引
力扣34在排序数组中查找元素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位置:思路分析+图文详解+代码实现(最靠左索引,最靠右索引)
力扣34在排序数组中查找元素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位置:思路分析+图文详解+代码实现(最靠左索引,最靠右索引)
49 0
|
算法 索引
【基础算法】浅浅刷个小题 # 搜索插入位置 # 各位相加 # 寻找数组的中心下标 #
【基础算法】浅浅刷个小题 # 搜索插入位置 # 各位相加 # 寻找数组的中心下标 #
|
算法
(dfs)A -暴力模个拟(我是第一吗?我好像是第一个捏~)(原题目为Serval 的元素周期表)
(dfs)A -暴力模个拟(我是第一吗?我好像是第一个捏~)(原题目为Serval 的元素周期表)
54 0
线段树与树状数组总结分析(可能是最终版)(中)
线段树与树状数组总结分析(可能是最终版)
4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