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记性不与烂笔头,互联网blog就是烂笔头啊。
大学里、研究生期间,老师一直告诫我们要多写文档,在写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在写的过程中加深认识、在写的过程中全面回顾、若干月、年后再温习就知道自己是如何进步的。
从ppt开始,老师告诉我们ppt如何整理、风格等等。
之后写专利,完整的30-60张word页的专利,从格式到内容,从广泛搜集到慎重引用,从继承到不同。
之后写论文,自斟句琢,每一个地方所谓的“大话、经典话、新话”都应该注明出去,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前人的要明确说明白,不要含糊其词、偷换内容、甚至剽窃,要尊重知识。
所有写的,最终要能讲出来,那时才真正进入你的脑子里,会一直保存的。
写文档其实更多的是给自己看的,当然如果好的文档不妨分享出来。
经历过,就一直保留着思考、总结的习惯。入职后,对文档又有新的认识了。
对于团队内部,尽管内部沟通相对外部沟通成本低,但是如果有文档沟通效率无疑更加高效。
更重要的我理解文档的重要性是:
一个产品尤其是积累了好几年的产品,应该形成历史文档,这样一来避免单点效应,避免团队出现所谓缺一不可的人,而且来新人加入,学习成本明显降低,进度更快。自己从新人走过来,感触最深。
对于团队外部,给业务方的文档,虚实都要。虚的可能是宏观的、拔高的、价值方面的,实的就是具体怎么使用、使用的帮助文档、深入了解的帮助文档等。
对于个人,当不停的将平凡的细节汇总、整理、归纳,自然会对一个问题的解决转为一类问题的解决,真正看清楚来龙去脉,尽管很多场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思考为什么,完成任务优先。
另外,坚信前3年工作的深入性、接触面、系统性、底层性、专一性、继承性,注定影响后续的工作发展和规划。
快餐式的产品、快速迭代的产品、带病前进的系统,似乎淘汰的都是低价值的,不适应发展的,我到觉得知晓该技术的过去,才能真正体会该技术的现在和未来。当然不是什么都知道就好,重要的还是专注领域相关的、工作的主体任务相关的。
文档只是写给自己的,顺带分享出去。这是我的起点,适合自己的习惯而以,别无它由。
当然有人是为了KPI、为了某些个人利益而写文档,不反对这种驱动,关键是分享出来的知识有价值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