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bbo 是一款开源的 RPC 框架,主要有3个角色:提供者(provider)、消费者(consumer) 、注册中心(registry)
提供者启动时向注册中心注册服务地址,消费者启动时订阅服务,并通过获取到的提供者地址发起调用,当提供者地址变更时,通过注册中心向消费者推送变更。这就是 dubbo 主要的工作流程。
在2.7.5之前,dubbo 只支持接口级服务发现模型,>=2.7.5的版本提供了接口级与应用级两种服务发现模型,3.0之后的版本应用级服务发现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
本文将从为什么需要引入应用级服务发现,dubbo 实现应用级服务发现的难点以及dubbo3 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三个部分进行讲解。
开始前,我们先了解下 dubbo 最初提供的接口级服务发现是怎样的。
接口级服务发现长啥样
ubbo 服务的注册发现是以接口为最小粒度的,在 dubbo 中将其抽象为一个URL,大概长这样:
dubbo://10.1.1.123:20880/org.newboo.basic.api.MyDemoService?anyhost=true&application=ddog-my-demo&deprecated=false&dubbo=2.0.2&dynamic=true&generic=false&interface=org.newboo.basic.api.MyDemoService&methods=setUser,getUser&owner=roshilikang&release=2.7.6&side=provider&threads=500
看着很乱?捋一捋:
- 协议代表提供服务的协议,如果注册了 grpc 服务,这里就是 grpc://
- ip、port 代表是哪台机器的哪个端口提供服务
- interface 代表了注册的接口名,它直接对应到代码中需要暴露服务的 interface,如下:
package org.newboo.basic.api; import org.newboo.basic.model.User; public interface MyDemoService { void setUser(User user); User getUser(String uid); }
- 参数代表了服务的一些参数,可能是元数据,也可能是配置信息
细心的你一定发现了,一个 interface 可以包含多个 dubbo 接口,所以把它称为接口级服务发现有些不妥,应该是服务级服务发现,但服务的定义比较模糊,可能会被误认为是应用,甚至后面介绍的 dubbo 应用级服务发现使用的关键字也是 service,所以我们用接口级这个更加易懂的概念来代替。
接口级服务发现有什么问题
数据太多
无论是存储还是变更推送压力都可能遇到瓶颈,数据多表现在这两个方面:
- 注册的单条数据太大
这个问题好解决:拆!
dubbo 在 2.7 之后的版本支持了元数据中心与配置中心,对于URL的参数进行分类存储。持久不变的(如application、method等)参数存储到元数据中心中,可能在运行时变化(timeout、tag)的存储到配置中心中
- 注册数据条数太多
无论是增加一台机器还是增加一个接口,其增长都是线性的,这个问题比单条数据大更严重。
当抹去注册信息中的 interface 信息,这样数据量就大大减少
非主流
只用过 dubbo 的同学可能觉得这很主流。
但从服务发现的角度来看:
无论是用的最多的服务注册发现系统 DNS,又或者是 SpringCloud 体系、K8S 体系,都是以应用为维度进行服务注册发现的,只有和这些体系对齐,才能更好地与之进行打通。
在我了解的范围里,目前只有 dubbo、SOFARPC、HSF 三个阿里系的 RPC 框架支持了接口级的服务发现。
接口级服务发现如何使用
provider端暴露服务:
<dubbo:registry address="zookeeper://127.0.0.1:2181"/> <dubbo:service interface="org.newboo.basic.api.MyDemoService" ref="myNewbooDemoService"/>
consumer端引用服务:
<dubbo:registry address="zookeeper://127.0.0.1:2181"/> <dubbo:reference id="myNewbooDemoService" interface="org.newboo.basic.api.MyDemoService"/>
本地调用远程的方法时,只需要配置一个 reference,然后直接使用 interface 来调用,我们不必去实现这个 interaface,dubbo 自动帮我们生成了一个代理进行 RPC 调用,屏蔽了通信的细节,让我们有种像调用本地方法一样调用远程方法的感觉,这也是 dubbo 的优势。
从这里我们能看出为什么 dubbo 要设计成接口级服务发现,因为要为每一个 interface 生成一个代理,就必须定位到该 interface 对应服务暴露的服务地址,为了方便,dubbo 就这么设计了。
如果要实现应用级服务发现你会怎么做
如果让我来设计应用级服务发现,注册不必多说,按应用名注册即可。
但这里有个隐藏问题是应用名的唯一性,应用名必须得很好的管理起来,否则重复、随意改动都可能导致服务发现失效
至于订阅,在目前 dubbo 机制下,必须得告诉消费者消费的每个接口是属于哪个应用,这样才能定位到接口部署在哪里。
难点是什么
实现 dubbo 应用级服务发现,难点在于
- 兼容性,除了服务发现,其他改动点尽量少,且能兼容接口级到应用级的过渡
- 接口到应用的部署关系,在接口级服务发现中,是不需要关心接口部署在哪个应用上的,但换做应用级,必须得知道这点,但这点就增加了开发者的使用难度,有没有方案尽量屏蔽细节?
dubbo3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容性
保留接口级服务发现,且默认采取双注册方式,可配置使用哪种服务发现模型,如下配置使用应用级服务发现
<dubbo:registry address="zookeeper://127.0.0.1:2181?registry-type=service"/>
居然使用了service这个关键字😅
如何查找接口对应的应用
- 方案1:手动配置,实现简单,架构简单,但用户使用成本高,这种方式 dubbo3 已支持
<dubbo:service services="ddog-my-demo-p0" interface="org.newboo.basic.api.MyDemoService" ref="myNewbooDemoService"/>
- 方案2:服务自省
名词有点高大上,但道理很简单,让 dubbo 自己去匹配,提供者注册的时候把接口和应用名的映射关系存储起来,消费者消费时根据接口名获取到部署的应用名,再去做服务发现。
数据存储在哪里?显然元数据中心非常合适。该方案用户使用起来和之前接口级没有任何不同,但需要增加一个元数据中心,架构变得复杂。
且有一个问题是,如果接口在多个应用下部署了,dubbo 查找的策略是都去订阅,这可能在某些场景下不太合适。
最后
本文从接口级服务发现讲到应用级服务发现,包含了为什么 dubbo 设计成接口级服务发现,接口级服务发现有什么痛点?基于 dubbo 现状如何设计应用级服务发现,应用级服务发现实现有什么难点等等问题进行解答,相信看完的小伙伴一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