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单元测试(Unit Testing)是根据特定的输入数据,针对程序模块输出的正确性进行验证的工作。这些程序模块包括,
- 单个程序
- 函数
- 类
- ……
我们在实现一个程序时不能仅仅实现功能方面的端到端调试,仅仅是能够从数据输入到数据输出能够实现贯通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保证每个最小模块能够按照对应的输入能够实现正确的输出,这样我们就需要设定一些测试数据来验证程序的正确性。
举个例子,参加过IT、互联网行业的同学应该都有过刷题的经历,例如,比较知名的LeetCode,我们实现一项功能,LeetCode会提供多个测试用例去验证我们程序的输出和预期输出是否形同,以此来验证我们编写程序的正确性。
可想而知,这一系列的工作是无法手动完成的,因此,很多自动化测试工具就应用而生了。在Python中比较知名的有以下几种单元测试工具,
- unittest
- pytest
- doctest
- nose
- ……
本文的主角就是unittest,这是一款受到JUnit的启发,与其他语言中的主流单元测试框架有着相似的风格。其支持测试自动化,配置共享和关机代码测试。在Python自动化测试中使用频率较高,后续还会讲到pytest和doctest。
基本示例
下面先看一个unittest单元测试实例,
import unittest # 用于测试的类 class TestClass(object): def add(self, x, y): return x + y def is_string(self, s): return type(s) == str def raise_error(self): raise KeyError("test.") # 测试用例 class Case(unittest.TestCase): def setUp(self): self.test_class = TestClass() def test_add_5_5(self): self.assertEqual(self.test_class.add(5, 5), 10) def test_bool_value(self): self.assertTrue(self.test_class.is_string("hello world!")) def test_raise(self): self.assertRaises(KeyError, self.test_class.raise_error) def tearDown(self): del self.test_class if __name__ == "__main__": unittest.main()
上述这个例子就概括了unittest的基本使用,下面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关键点。
首先,我在这里实现了一个用于测试的类TestClass
,它包含3个方法,分别是用于加和的add
,返回的是一个确切的数值;其次,是一个判断是否为字符串的方法is_string
,返回的是一个布尔型的结果;最后是抛出异常的raise_error
方法,返回的是一个异常类型。
我们接下来就要测试TestClass
中的3个方法是否按照我们期望的那样获取正确的结果,我们来用特定的数据作为输入,
add
:输入数据为5,5,如果功能正确返回值是10;is_string
:输入数是'hello world!',如果功能正确返回的是True;raise_error
:直接抛出异常;
明确了我们要测试的方法和重点,接下来就是写测试用例,在这个示例中我的测试用例是这样写的,
class Case(unittest.TestCase): def setUp(self): self.test_class = TestClass() def test_add_5_5(self): self.assertEqual(self.test_class.add(5, 5), 10) def test_bool_value(self): self.assertTrue(self.test_class.is_string("hello world!")) def test_raise(self): self.assertRaises(KeyError, self.test_class.raise_error) def tearDown(self): del self.test_class
这个测试用例包含几个需要关注的点:
- 继承
- 测试方法名称
- setUp
- tearDown
- 断言
下面以此来说一下上述提及的这几点。
继承
unittest提供一个基类TestCase,如果我们要编写一个测试用例,就需要继承这个抽象基类,这样当我们运行测试程序时它会自动的运行这些测试用例。
测试方法的名称
测试方法要以test开头,这样测试程序能够自动找到要运行的方法,在上述例子中包含3个测试方法,
- test_add_5_5
- test_bool_value
- test_raise
setUp和tearDown
setUp和tearDown有点类似于C++中的构造方法和析构方法,通俗的来讲,它们分别用于处理测试开始前和完成后要执行的命令。我们都知道C++中有构造和析构的概念,当调用一个类时,它会首先进入构造方法,用于一些初始化操作,当执行完成,它会调用析构方法,用于调用后的处理,例如清理内存和对象等。
setUp和tearDown和这个有点类似,当一个测试用例开始之前,会先进入setUp方法,当测试结束后会进入tearDown方法。
在上面测试用例中,我在setUp中用于实例化TestClass
这个要被测试的类,然后在tearDown中清理对象。
断言
在上述测试用例中也用到一些用于断言的方法,它们来自于unittest基类,assertEqual()
来检查预期的输出;调用assertTrue()
或assertFalse()
来验证一个条件;调用assertRaises()
来验证抛出了一个特定的异常。
执行测试程序,得到如下结果,
... ---------------------------------------------------------------------- Ran 3 tests in 0.001s OK
可以看出,共执行了3个测试,没有出现异常现象。
如果觉得上述输出的信息比较少,不够详细,也可以在命令行执行下面命令,
$ python -m unittest -v test
其中test
是脚本名称。
输出详细信息如下,
test_add_5_5 (test.Case) ... ok test_bool_value (test.Case) ... ok test_raise (test.Case) ... ok ---------------------------------------------------------------------- Ran 3 tests in 0.002s OK
上述就是unittest的一种常用方法。
测试套件
上述演示了一种比较基础、简单的测试用例的使用方法,但是这样比较固化,只能自动的去查找以test开头的测试方法,然后顺序的去执行测试方法,这样显然是有点僵化的,不能按照重要程度或者我们的意愿去执行测试方法,而且遇到多个测试用例是会比较混乱。
这里要讲的测试套件能够归档测试用例,能够让我们按照指定的顺序去执行测试方法。
还是针对前面的例子来讲,在之前我们执行测试程序时通过以下方法,
if __name__ == "__main__": unittest.main()
我们要使用测试套件只需要修改执行部分的代码即可,
suite = unittest.TestSuite() tests = [ Case('test_raise'), Case('test_bool_value'), Case('test_add_5_5') ] suite.addTests(tests) runner = unittest.TextTestRunner(verbosity=2) runner.run(suite)
这里也有几个需要注意的点,
- 初始化套件
- 添加测试用例
- 执行测试用例
初始化套件
这里我们通过suite = unittest.TestSuite()
来初始化套件。
添加测试用例
添加测试用例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就是上述示例中使用的这种方法,
- 把测试用例放入一个列表中
- 用
suite.addTests()
把测试用例列表加入套件
还有一种方法是逐个添加测试用例,
suite.addTest(Case('test_raise')) suite.addTest(Case('test_bool_value')) suite.addTest(Case('test_add_5_5'))
的是addTest
。
执行测试用例
这里需要提及一个概念,测试运行器(test runner),它是一个用于执行和输出测试结果的组件。
使用测试运行器,首先要初始化运行器runner = unittest.TextTestRunner(verbosity=2)
,执行器的参数列表如下,
class unittest.TextTestRunner(stream=None, descriptions=True, verbosity=1, failfast=False, buffer=False, resultclass=None, warnings=None, *, tb_locals=False)
其中stream可以用于指定输出测试信息到文件,verbosity用于指定输出详细信息。
然后用运行器运行测试套件即可,结果如下,
test_raise (__main__.Case) ... ok test_bool_value (__main__.Case) ... ok test_add_5_5 (__main__.Case) ... ok ---------------------------------------------------------------------- Ran 3 tests in 0.002s OK
上述就是测试套件的用法。
跳过测试与预计的失
前面已经讲解了unittest的2种常见的使用方法,但是上述2种方法也有一些问题,就是需要会指定自动找到或者传入的测试用例全部执行,无法跳过某些测试用例,或者遇到已损坏的测试会错误的回传报告,这样我们就会用到unittest中一项比较实用的功能--跳过测试与预计的失败。
和前面一样,首先给出一个例子,
class SkipCase(unittest.TestCase): def setUp(self): self.test_class = TestClass() @unittest.skip("Skip test.") def test_add_5_5(self): self.assertEqual(self.test_class.add(5, 5), 10) @unittest.skipIf(NUM < 3, "Skiped: the number is too small.") def test_bool_value(self): self.assertTrue(self.test_class.is_string("hello world!")) @unittest.skipUnless(NUM==3, "Skiped: the number is not equal 3.") def test_raise(self): self.assertRaises(KeyError, self.test_class.raise_error)
unittest中使用装饰器的方式来实现跳过测试与预计的失败,常用的主要有3中,
@unittest.skip
:直接跳过测试用例;@unittest.skipIf
:当满足条件时跳过测试用例;@unittest.skipUnless
:只有满足某一条件时不跳过,其他的都跳过;
执行上面示例,结果如下,
test_raise (__main__.SkipCase) ... skipped 'Skiped: the number is not equal 3.' test_bool_value (__main__.SkipCase) ... skipped 'Skiped: the number is too small.' test_add_5_5 (__main__.SkipCase) ... skipped 'Skip test.' ---------------------------------------------------------------------- Ran 3 tests in 0.002s OK (skipped=3)
复用测试代
代码复用是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项目开发中非常忌讳复用性差、冗余等问题。在单元测试中也是如此,有些测试代码可以在多个模块的测试中重复使用,这样就没必要把这个测试方法转化为每一个测试用例的子类,因此,unittest提供FunctionTestCase类。这个TestCase的子类可用于打包已有的测试函数,并支持设置前置与后置函数。
首先我们先写一个测试函数示例,
def testExample(): test_class = TestClass() assert test_class.add(5, 5) == 10
假如,这个测试函数在很多测试中都会用到,我们就可以使用FunctionTestCase来复用这个测试函数来创建新的测试用例,
testcase = unittest.FunctionTestCase(testExample)
需要注意,setUp和tearDown可以作为FunctionTestCase的参数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