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熊虫成为首个实现星际旅行的地球生物?利用激光,「载虫飞船」将达到光速30%

简介: 水熊虫成为首个实现星际旅行的地球生物?利用激光,「载虫飞船」将达到光速30%

image.png

《三体》中人类走向宇宙深处的尝试正在慢慢实现。

在三体中,人类社会极端理智的代表人物维德为了将云天明安插到三体内部,从而提出了阶梯计划,用不断地核爆将飞船加速到光速的百分之一。

不过由于可以满足的载荷太小,最终维德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只送出云天明的大脑。

现实中,我们不知道遥远的太空深处有没有三体人,送一个人类大脑也不现实,但是将地球上一个活物送到太阳系之外的星系,依旧是很多科学家的设想。

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物理系教授、星光计划(Starlight)首席研究员Philip Lubin在内的一个研究小组已经联手提出了一条测试相对论效应飞行的道路。

这其中就要找到一个生命力顽强的生物来完成这样的实验,这时候研究人员把目光投向了一种号称地球上生命力最顽强的生物——水熊虫(water bear)

水熊虫是缓步动物的俗称,缓步动物对于环境的忍耐力几乎和微生物一样强,当你将其置于极端环境时,它们会蜷缩成一个叫做「tun」的球进入休眠状态,这个过程被称为「隐生」(Cryptobiosis)。

水熊虫具有全部四种隐生性,即低湿隐生、低温隐生、变渗隐生及缺氧隐生,能够在恶劣环境下停止所有新陈代谢,也因此被认为是生命力最强的动物。

image.gifimage.png

这篇研究被发表在《宇航学报》(Acta Astronautica)上。

论文地址: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94576521005518

image.gif image.png

通过激光将光帆航天器加速到光速的20%到30%

“水熊虫”和一些其他生命力极其顽强的无脊椎动物,比如秀丽隐杆线虫,被放在人手大小的晶片级平台上,然后跟随航天器一起飞行。

航天器的加速方式也和现在传统的化学燃料不同。

目前利用化学燃料推进手段发射的航天器要飞到180亿公里外的太阳系末端需要数十年时间,更别说飞到更远的地方了。

为了达到光速的20%至30%,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利用激光(“定向能”或DE阵列)推进太空飞行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利用光子推动安装在航天器上的光帆,可以持续对航天器进行加速。

根据这篇论文,激光阵列的能量会消耗整个美国能源网的1/10,但是这种能量发射过程中只需要几分钟。

Lubin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 “以前从未做过这样的事情,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推动宏观物体。”

image.gifimage.png

水熊虫为何可堪重任?

为什么一定要将活物放到航天器上送往外太空?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对生物体进行的远程实验,包括研究缓足生物和其他地球生物如何在遥远太空领域的恶劣条件下生存,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这些发现来评估恒星际旅行对人类的潜在影响

那为什么会选择水熊虫这样的生物呢?

原因就是水熊虫的生命力太顽强了。在地球上,水熊虫主要生活在淡水的沉渣、潮湿土壤以及苔藓植物的水膜中,少数种类生活在海水的潮间带。

水熊有900余种,其中许多种是世界性分布的,遍布北极、热带、深海、温泉。在喜马拉雅山脉(6000 m以上)或深海(4000 m以下)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影。此外人类还首次发现水熊可在真空中生存。

它体形细小,体长0.05-1.4毫米,通体透明,足迹几乎遍布全球。一旦生存环境恶化,身体便缩成圆桶状自动脱水(隐生状态),蛰伏忍耐。

德国佛莱堡大学的拉姆曾把水熊虫分别放在150℃和零下200℃(接近绝对温度)的环境中,再置于常温下,给予水分,它竟奇迹般地复活。5700戈瑞强度的放射线,原子弹的辐射杀不死它;600兆帕的压力,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水压的6倍也压不扁它。

image.png

这样的生物,可能的确是星际旅行先行者的可靠选手。

此外,研究人员还考虑了将其他星系的生命带回地球的风险,这种风险被称为“向后污染”。

因此,Lubin和Rothman提议任何装有缓步动物的单向太空飞行器,都要完全远程进行所有研究,以确保没有外星微生物返回地球。

未来如何?

道德方面的考虑都是构想地外生命的过程的一部分,超出了我们目前想象的旅行方式。这些考虑是Lubin和Rothman渴望考虑的许多因素之一。

事实上,虽然计划是从小型开始,但是作者在论文中指出,未来激光推进系统可以用在大型飞船上,而且阵列可以建立在太空中的物体上,而不仅仅是地球上。

“我认为继续探索是我们的命运,”Rothman说。“我们在越来越小的水平上探索到亚原子水平,我们也在越来越大的尺度上探索。这种不断探索的动力,是我们作为一个物种的核心。”

相关文章
|
5月前
|
安全
嫦娥六号成功带回月球背面土壤,嫦娥七号整装待发,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
嫦娥六号成功返回,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标志中国航天新成就;嫦娥七号计划2026年前后发射,目标月球南极,寻找水冰证据,多国科学载荷参与,展现国际合作;嫦娥八号将助力月球科研站建设,中国载人登月计划预计2030年前实现。🚀🌙✨
104 0
|
数据可视化 计算机视觉 智能硬件
人在房间里走了一圈,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研究推理出室内3D物体
人在房间里走了一圈,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研究推理出室内3D物体
121 0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图形学 iOS开发
SIGGRAPH 2021 | 98后浙大博士生研制可微分材质扫描仪,轻松采集「流光溢彩」效果
来自浙江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杭州相芯科技有限公司的联合研究团队提出了自由式材质扫描的可微分框架,并研制了材质外观扫描仪原型,实现了对非平面的复杂外观的高精度采集建模,研究论文已被 ACM SIGGRAPH 2021 接收。
229 0
SIGGRAPH 2021 | 98后浙大博士生研制可微分材质扫描仪,轻松采集「流光溢彩」效果
|
安全 数据挖掘
SpaceX载人龙飞船成功返回地球,人类航天进入新时代
SpaceX载人龙飞船成功返回地球,人类航天进入新时代
SpaceX载人龙飞船成功返回地球,人类航天进入新时代
嫦娥四号传回“旅行照”,全球首张月球地形地貌360度环拍照片首发
科研人员已完成了着陆点周围月面地形地貌的初步分析工作。
459 0
首次!嫦娥四号成功软着陆月球背面,中国探测器完成人类航天史壮举
这一次勘探会为我们了解月球、地球、太阳系的演化提供第一手数据和线索,也会丰富之后计划发射的“嫦娥五号”数据样本库。
950 0
现实版《三体》上演,麻省理工研究员要用激光吸引外星人来地球
虽然目前的方法和技术接触的概率很低,但未来几年的进展可能使其成为可能。
372 0
|
传感器 编解码 机器人
Nature:比人眼更强大,港科大开发高密度人工视网膜,科幻人造眼成现实
未来 10 年我们可能会亲眼见着仿生眼在我们生活中的大规模应用。
科学家发现三维石墨烯泡沫材料中的电导率极大现象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峰与王超合作提出了一种理论框架,系统研究了三维石墨烯泡沫的导电性能,并在该体系中发现了电导率极大现象。
2586 0
下一篇
DataWo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