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回首2008,从平昌回望北京。过去的这十年,恰是互联网和科技发展最为迅猛的十年,也让奥运精神在科技的变革中,逐渐释放出不同以往的光芒。
2008年北京奥运首次提出科技奥运的口号,而在2018年的平昌,阿里则阐述了云上奥运的理念。十年前的科技奥运,其实仍然建立在“信息化”的水平上,以信息服务、安防保障和节能环保等各自独立的信息化场景组成,并未深入到奥运本身。
十年后,阿里所展现的云上奥运,以阿里云ET奥运大脑为核心,并将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IoT、大数据等技术与体育赛事相结合,从数字化运营、数字化体验、数字化竞技、数字化传播四个方面推动奥运进化。
短短十年,科技革命已经从信息化时代过渡到互联网时代,又进入到了移动互联网为主体的云时代。而科技奥运,也历经了数字奥运,开始领会到云上奥运的精髓。
科技因奥运而伟大,奥运因科技而前行
很少人知道,奥运会在百年历程当中,一直都是最新科技成果的试验田,而每一次的改变都会带给奥运新的改变。
例如,1948年伦敦奥运会是第一届有正式、系统的电视台与电台转播的奥运会,从此“转播权”开始成为国际奥委会的重点盈利项目。1952年奥斯陆冬奥会,电子计算机开始在奥运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这是科技奥运史中的一项历史性的突破。
而我们所熟知的过去几届奥运,也就是所谓的现代奥运,正是在科技元素的运用下,创造了难忘的经典。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第一次使用了大型电子信息服务系统,赛事的运转在电脑的帮助下井井有条,从数据处理、报表打印到资料汇编,全部都在电脑上完成。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共投入了七万台电脑参与这届奥运会的各项赛事工作;2012年伦敦奥运会,3D转播技术第一次在奥运赛场得到实践;2016年里约奥运会,8K清晰度的转播与VR技术的使用让电视转播又上升到新的台阶……
很显然,奥运的历史就像是一面映照人类科技进步的镜子,在这面镜子里最新的科技得到运用,同时成功的实践又往往推动了科技向下一个时代进化。
科技因奥运而伟大,而奥运则推动了科技的前行。
马云在接受CCTV-5采访时表示:阿里巴巴可能是奥运史上“最奇怪”的顶级合作伙伴,阿里巴巴不像可口可乐、三星等品牌,它没有东西可卖。但最后阿里巴巴却成为了奥运全球TOP合作伙伴,而且史上少有的占据两个门类(云服务、电子商务平台服务),更少有的是实现了长达12年的合作。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同一年,阿里巴巴还是一家初创的电商公司,那时候仍然在生存线上努力的马云,其实也并没有想过有一天,阿里巴巴这个名字会成为科技奥运的推动者。奥运,也该到了全面数字化的阶段。
数字化,正在“拯救”奥运
客观的说,在2008年之后,奥运对社会民众的影响力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
据美国尼森调查统计公司的数据显示,美国人观看奥运节目的电视收视率要比伦敦奥运会时降低35%,尽管奥运会仍具有巨大的全球影响力,但固有传播模式在年轻人中的吸引力减退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016年里约奥运会,美国18到49岁人群的电视收视率较上一届奥运会下滑了25%。
奥运对年轻群体失去了吸引力,并非是因为奥运本身出了问题,而是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和社交平台,抢走了原本属于传统媒体的流量。单以美国NBC给出的数据为例,里约奥运会流媒体总时长高达22.5亿分钟,比之前所有奥运会加起来还多了7.5亿分钟,同时在国际奥委会运营的社交媒体账号下,奥运相关新闻的阅读量达到40亿次,是伦敦奥运会的5倍。
很显然,传统的奥运传播和参与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即便是奥运作为全球最顶级的强大IP,也面临着被分流的危险。况且,奥运在数字化方面的体验不佳也造成了用户粘性的缺失。摆在奥委会面前的难题,就是如何利用最新的技术手段,来创造新的体验,重新赢得用户。
所以,这正是奥委会选择阿里巴巴,作为未来12年的科技合作伙伴的原因。正如阿里巴巴首席市场官董本洪曾说过的,“阿里巴巴不仅是电子商务公司,也是一家科技公司。阿里巴巴通过DT构建未来商业的基础设施,在每一个0与1背后,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都能带来巨大的改变,这也是阿里巴巴最希望为奥运带来的价值。”
其实,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过去一直再谈,“现代奥运也需要改变,需要找回对年轻人的相关性,奥运会很多流程都应该走到数字化时代。”而在2月10日,巴赫又在平昌提出,“加大数字技术使用可以扩大奥运会的吸引力,保持奥运会观众的用户黏性,即便奥运年之后也不会热情冷却。”
巴赫说的很对,奥运是阶段性的强IP,持续的影响力是百年奥运史上都没有解决的大难题,那么数字奥运,则能够将奥运的精神和内容,最大程度的延续,就像是云计算的价值一样,打破每个单点的信息孤岛,让每个奥运节点能够共通,让奥运的体验升级,精神长久不衰。
这,就是云上奥运,阿里巴巴将要为奥运打开的一扇门。
云上奥运,阿里云刚刚打开一扇门
马云说,2008年北京的科技奥运,通过中国自己的技术和思想,让大家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奥运会。那么,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要让世界看到中国在高科技领域里面、在文化里面、在创新里面不亚于世界任何国家。
科技让奥运成就伟大,数字化延续了奥运的持续影响力,而云上奥运则让奥运创造完全不同的用户体验。
根据阿里与奥委会的协议,双方的合作会延续到2028年。这意味着,阿里巴巴作为奥运历史上首个奥运会的“云服务”官方合作伙伴,将在一个长达12年的跨度中去服务于奥运会。这让阿里有机会真正用云计算去改变奥运。
所以,平昌的云上奥运展馆,本质是对未来12年阿里所要做的工作的一种梳理,在未来阿里会通过阿里云的能力一步步让这些场景化的应用走向实现。
例如人工智能将为每位观众提供一张人脸识别的“通行证”,只要刷下脸就能在奥运场馆“无感通行”,此外人工智能技术还将预测场馆人流并给出智能指引。人工智能将调控举办地的交通情况,最大限度提高车辆通行速度。在紧急情况发生时,人工智能还能调控红绿灯,为救护车等应急车辆开辟绿色通道。
不难发现,这些智能化的应用,都是阿里云通过实际的项目践行过的,在杭州的ET城市大脑中,已经可以看到成功的行业部署,这也是当初胡晓明之所以喊出行业AI的重要原因。
再比如,对于对远在万里之外的观众来说,以往中心化的赛事内容分发系统,将基于云计算平台分布到距离每一个观众最近的资源点,协助每个观众、每个体育粉丝能无缝衔接观看奥运比赛,并得到最大化的参与体验。
云计算对奥运的改造还不止于此,我们知道过去奥运的很多基础设施,比如系统和运营的能力,可以通过阿里云的能力做到重复使用,让运营主办的成本得到降低。在数据层面,如果都做到赛事数据的云存储,那么每一场赛事都会让观众产生直观的的认识。云上应用,也会加快人工智能落地的速度。
由此可见,云上奥运对奥运来说是的确是一次全新的改造。马云说,北京冬奥会要融合技术阐述我们的文化。中国的文化很强大,用技术、用全世界能理解的语言去解读中国文化。可见,平昌只是云上奥运的“小考”,四年后的北京,才是阿里云上奥运的”大考“。毫无疑问,云上奥运的改造,会是非常宏大的工程,但它对阿里的意义一定会超过双11,以云上奥运做到最佳实践,阿里云收获的的将不仅仅是经验,随之而来的将会是全球品牌影响力的一次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