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启动,
“互联网+”战略的实施,
中国的智能制造也
再度回到了风口浪尖。
显示行业的特点是:
资金投入大、技术密集、
工艺复杂、自动化程度高。
智能制造对于
显示行业来说尤为重要,
它虽然不算完全传统的制造业,
但是在科技与制造结合的角度上,
却非常有代表性。
”
成立于2012年11月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在整合了维信诺显示、工研院平板显示技术中心的相关资产和技术资源后,形成了以AMOLED为发展方向的新型显示领域高科技企业。
国显光电所处的显示行业一直是利用智能化的信息技术改造生产流程的先行者,如何结合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与工具,来提高企业各方面的效率,这是国显光电对智能制造的探索,让未来提前到来。
“信息化让创新支撑转型”
据悉,AMOLED因具有更大的显示容量、更优的显示质量、更长的寿命,可以实现柔性显示,并应用于手机、电脑和电视领域,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下一代平板显示技术之一。所以,对AMOLED颇有建树的国显光电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国显光电自动化中心总经理孙海涛表示,“我们是显示行业,在一定程度上来讲跟半导体行业很类似,像我们这种行业它的特点第一是自动化,第二个是流程特别长,另外一个就是技术密集型,技术含量比较高,使得它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就是说没有那么多固定模式可以去直接搬运,在这种情况下,在我们这个行业来讲,信息化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确如此言,近年来,中国平板显示产业异军突起,目前中国大陆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面板制造基地,尤其是在下一代显示技术AMOLED领域,中国企业与海外厂商正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特别是在中国制造2025、2014-2016年新型显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等政策推动下,中国AMOLED产业未来有望在全球范围扮演重要角色。而在这样一个全新的行业中,能够保证国显光电等企业,能够走得更靠前的保证就是利用信息化技术,让创新永不止步。
例如国显光电对智能车间的设计,就非常不简单。孙海涛说,“比如我们的智能车间,实际上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自动化,自动化其实是工业3.0的范畴;二是数字化,就是里面有很多信息流在跑;第三个要智能化,其实智能化的水平,讲的实际是代替人脑的水平,因为自动化是替代人的身体,所以智能化实际上在数字上基础上来讲,让系统做更多的分析,然后提供给人做决策。”
实际上,今天的智能化水平,还达不到能够替代人来做决策的水平。但是智能化的好处是,它的控制都是系统跟设备之间,设备跟设备之间,系统跟系统之间所以它速度比人的反应要快,“所以它实时的这样一些控制,实时的,自动的,很多的东西,规则明确的情况下,它就可以自动反馈,所以我们要建这样一个系统。”,孙海涛说。
在智能制造的框架下,信息时代制造业创新特点正在发生显着变化,例如科研工具日益数字化和智能化,创新模式向协同化方向发展,技术更新周期缩短,创新速度更快。这都给企业的创新和转型增加了难度。但对于国显光电来说,无论通往智能制造的路有多难,这都是一条必由之路。
“智能车间对智能制造的意义”
是的,如果我们将国显光电的智能制造转型进行拆分,其中作为制造核心的业务单元,智能车间的实现,则是重中之重。
孙海涛介绍说:“国显光电的这个系统具体而言来讲,要分为四大部分。第一个部分:企业级的软件,ERP系统。ERP会解决从企业级来讲解决进销存财务、物流等等这样一些问题。第二个部分:制造执行管理系统,MES系统。它会把生产订单分成具体的供单。这个系统主要是控制自动化的。比如要生产多少批,在什么地方生产,什么时候交付,都是在MES这种管理下的。第三部分:数据分析系统,CM系统。它实际上是关于大数据的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它对工艺结果和各种生产状况进行数据收集整理,然后进行包括良率、缺陷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第四部分:工厂自动化系统,FA系统。它是一个偏硬件的系统,可以说是一套自动搬运系统。有些物件无法靠人工搬运,都是通过设备来自动化搬运的。设备自动化的指令首先来自MES系统,随后传达给FA系统,由FA系统统一调度。”
孙海涛表示,“通过这样几个系统,我们实现了从生产的订单,一直到设备生产状况的整个信息链的双向流动,所以我们实现了车间内部的自动化运行,然后与数据分析能力结合,形成了智能化生产车间。”
从国显光电的智能车间,我们可以总结两个要点:
★第一,不管是国显光电的选型还是架构理念,在同行业当中,都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的,并实现了端到端的信息链条。
★第二,国显光电还通过这些系统实现了生产、采购、销售、品质和财务系统的一体化。其中包括,水平管理上面的一些系统,纵向的链条性的现场管理,是横向企业内部的管理,企业级的一个车间级管理。
我们可以发现,在实施智能制造后,企业深入到产业链上的某一个环节变得更加容易了。数据和信息,通过跨越不同系统,产生了实际的价值,并提升了生产的效率。而随着智能制造的深入,实现制造产业链的全方位协同合作将是企业走向未来的关键。
“让未来到来,
还有哪些工作要做?”
无疑,智能车间只是国显光电对智能制造的探索中,最显著的成果,但做到全面的智能制造,肯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第一
做到系统和智能化的升级。
正如孙海涛所说,“首先是PLM的研发,我们要把研发的产品的全线做起来;第二个,要加强大数据分析的这些方面的能力,包括还要上BI的系统;第三,还有财务、资金管理,和一些外围的比如知识产权等系统等等。”总得来说,国显光电一方面要在逐渐把智能化的技术应用到更多的垂直系统,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和商业智能将每个系统进行联通,做到更多的协同。
身兼双重身份的戴尔,不仅成为了智能制造企业践行者,也是智能制造企业的大数据解决方案提供者。Dell BMS系统,使得戴尔内部的销售、财务、供应商等等管理形成统一的系统。以HANA技术为核心,基于Dell PowerEdge R910s服务器平台,BMS成为了一个单一数据平台提供各个业务单位的数据整合,支持业务洞察和决策。从而形成一个精确的、符合客户要求的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销售体系。
第二
做好技术保护和安全保障。
作为一个显示行业的科技企业,国显光电的技术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块,一块是显性技术,例如公司申请的各种专利;还有一种隐性的技术叫做专有技术,这种技术不能申请专利。所以国显光电的信息安全保障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通过大量的专利构建壁垒,另一部分就是保护自己内部的信息。比如,服务器外围的保护,入侵的监测、帐户防护等等,也要选择像戴尔这样可靠的设备供应商,并具有很好的安全防护技术和服务。
最后
对智能制造要有大局观。
针对中国的业态,戴尔专家总结了IT六个维度的趋势,即从基础的体系融合,到标准化、合理化、到服务化,直至到更高的智能化。戴尔不断研究技术的发展,在这样的融合中戴尔的追求就是希望用创新的技术、不断提升效率,去支持企业可持续的发展。在这样的目标下,希望为企业带来一套严谨的IT方案,从IT的角度,不断优化企业的传统模式,带来流程的改变,让新的IT引擎给客户带来商业模式的创新。
对于通向智能制造的的用户来说,简单化、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业务现代化,任何一个因素都不能少。五化归一,联合更多的合作伙伴,驱动数字化快速转型。这就是戴尔现代IT的“五化战略”思考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