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巨头公司也来搞“飞行汽车”,以后我们可以直接“滴滴”叫飞机了

简介: 我们从不少科幻电影上都看到过那些飞行汽车的概念产品,很多人以为这种东西只是幻想,离真正实现还有很长时间。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也许梦想很快就可以实现。

我们从不少科幻电影上都看到过那些飞行汽车的概念产品,很多人以为这种东西只是幻想,离真正实现还有很长时间。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也许梦想很快就可以实现。

1.gif


  ◆  


路太堵,航空巨头公司也做起“飞行汽车”来


为了解决城市公路出行拥堵问题,各大有关部门、科技公司操碎了心,航空巨头-空客(Airbus)公司也提出了自己解决方案。

image.png


前段时间,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 DLD 数字技术会议上,空客公司 CEO 托马斯·恩德斯(Tom Enders)表示将会在今年年底之前测试“飞行汽车”原型车,其终极目标是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之痛。

image.png


托马斯·恩德斯在会上谈论道,100 年前城市交通向地下延伸,现在也是时候往天上发展了,他表示该公司研发的“飞行汽车”可以有效解决城市出行拥堵问题,而且还能免去修建道路、桥梁等的巨资费用。


  ◆  


不开玩笑,空客 2016 年已成立“飞行汽车”研发部门


全球两大航空巨头,空客和波音的竞争日益激烈,当然空客前段时间提出的“飞行汽车”概念并非只是为了炒作、上头条,该公司 CEO 表示,希望通过一些新的科技领域来开启一个属于空客的时代。

image.png

(空客公司 CEO 托马斯·恩德斯,左 )


而“飞行汽车”便是空客准备进军的一个领域,其早在 2016 年初已经成立了一个名为 A³ 的“城市空中交通”研发部门,是空客在硅谷的一个重要部门。


该部门主要负责探索、研发可载人的飞行器概念产品,诸如类似直升机车辆的个人空中交通工具等,另外还包括空中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的衍生技术,目前尚不知道空客对该部门投资了多少钱,不过从规模和研发深度来看,数额应该不低。


◆  


“Vahana”是一架怎样的飞机汽车?


空客希望打造一款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的飞行汽车,早在 2016 年 2 月“飞行汽车”部门成立后,便发起了一个代号叫“Vahana”的重点项目研发,该代号的名字来自于梵文,意思是“神的座驾”。


“Vahana”可以理解为是一款可以承载一个人并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飞行器,其在去年3季度的时候完成了设计并公布了概念草图,8 月份便开始建立和测试相关的子系统。

image.png


从概念图可以看出,这款飞行汽车采用类似固定翼飞机的设计,前后两个翼展上个安装有 4 个螺旋桨,座舱采用类似于战斗机座舱的设计,可承载一个人,整个飞行汽车的体积跟普通汽车差不多。

image.png


“Vahana”起飞不需要跑道,螺旋桨可倾斜的角度能让其水平或垂直起飞,并可在空中悬停,另外,其还配备了弹道弹射降落上,在低空中也能保障乘客安全。


可能很多人担心“飞行汽车”驾驶难度问题,而空客研发该产品的出发点是可以自动驾驶,“Vahana”配备全自动驾驶系统,具有自动避障、自动规划路线等功能,其最终的目标是打造一款可以自动驾驶的飞行汽车,用户通过 APP 预订空中汽车,就像“滴滴”打车一样

image.png


◆  


“Vahana”最快 2020 年就可以上天,“飞行汽车”即将满天飞


空客公司推出的“飞行汽车”并非只是概念,“Vahana”正在打造中,目前很多模块也已经成型,官方已发言计划“飞行汽车”的原型机于今年年底前完成升空测试,并计划在 2020 前后开始进行销售,也许人类飞行出行的梦想已不远。

image.png


“飞行汽车”的概念并非只有空客提出,然而由巨头公司来带头确实可以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此前,Google 创始人拉里·佩奇便以个人名义投资了两家研发“飞行汽车”的创业公司:Kitty Hawk 和 Zee.Aero,目前这些“飞行汽车”的原型已开发完成。


获得了 Skype 联合创始人旗下风投公司 Atomico 投资的 Lilium Aviation 初创公司也正在打造飞行汽车,并计划在今年内完成飞行测试。

(Lilium Aviation 的飞行汽车)


以上这些“飞行汽车”的案例只是比较知名的几个,世界各地正在研发“飞行汽车”的团队不下十家。在我国一家来自广州的无人机公司亿航也在去年的 CES 上推出一架名为亿航 184 的载人飞行器,该机型已处于测试阶段。

1.gif

(亿航 184 载人飞行器)


现在看来,或许很多人觉得这些“飞行汽车”依然离我们还有很远距离,甚至某些公司的产品只是概念炒作、骗投资,不过通过这些产品,我们对于飞行汽车的概念已经变得越来越清晰,随着科技的进步,相信梦想很快会成为现实。


相关文章
|
10月前
|
Kubernetes Linux 容器
如何在centos中关闭swap分区
在CentOS中,关闭swap分区可以通过临时关闭和永久禁用两种方式实现。临时关闭swap分区适用于临时测试和故障排除,而永久禁用swap分区则需要修改 `/etc/fstab`文件。通过遵循上述步骤,可以确保系统在没有swap的情况下稳定运行。这对于某些应用场景(如Kubernetes集群)是必要的配置步骤。
1180 3
|
9月前
|
数据采集 监控 搜索推荐
用户画像构建:年度数据分析的用户视角
在数据驱动的时代,年度数据分析对企业战略规划和运营优化至关重要。本文从数据收集、预处理、分析、可视化到应用实践,全面探讨如何通过年度数据分析实现业务增长,助力企业精准决策。通过构建全面的数据源体系、清洗整合数据、洞察趋势、发现机会,并借助数据可视化工具,最终将数据转化为实际行动,持续优化企业运营。
|
Kubernetes 并行计算 数据挖掘
构建高可用的数据分析平台:Dask 集群管理与部署
【8月更文第29天】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长,传统的单机数据分析方法已无法满足大规模数据处理的需求。Dask 是一个灵活的并行计算库,它能够帮助开发者轻松地在多核 CPU 或分布式集群上运行 Python 代码。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搭建和管理 Dask 集群,以确保数据分析流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092 3
|
缓存 NoSQL 应用服务中间件
零拷贝并非万能解决方案:重新定义数据传输的效率极限
本文讨论了零拷贝在优化数据传输效率方面的局限性。尽管零拷贝技术在减少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内存拷贝次数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它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文章介绍了一些其他的优化方法,如异步I/O和直接I/O的组合、根据文件大小选择不同的优化方式。至此,我们的计算机基础专栏就结束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操作系统底层提供了丰富的解决方案来支持应用程序的复杂性和可扩展性。对于任何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我们都可以从操作系统的角度寻找解决方法。
251 0
零拷贝并非万能解决方案:重新定义数据传输的效率极限
|
负载均衡 监控 开发者
构建高性能微服务架构:后端开发的终极指南
【4月更文挑战第24天】 在当今快速迭代和高并发的互联网环境中,构建一个高性能、可扩展且易于维护的后端系统显得至关重要。微服务架构作为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有效方法,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的首选架构模式。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利用最新的后端技术和实践来构建高性能的微服务架构,包括服务拆分、容器化部署、服务发现与注册、负载均衡策略以及分布式事务管理等关键技术点,旨在为开发者提供一套全面的技术解决方案和实施建议。
|
存储 XML JSON
Protobuf应用层协议设计
Protobuf应用层协议设计
272 0
|
存储 监控 算法
云计算中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策略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计算中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策略也在不断演进。一方面,更加强大的加密算法和技术将为数据加密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隐私保护协议和机制也将不断完善,以满足用户对隐私保护的需求。同时,数据审计和监控技术也将更加智能化,能够更准确地检测异常行为。
1165 0
云计算中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策略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算法
LLM as Controller—无限拓展LLM的能力边界(1)
LLM as Controller—无限拓展LLM的能力边界
|
Python
【python读取nc文件】报错:ValueError: unrecognized engine netcdf4 must be one of: [‘store‘]
【python读取nc文件】报错:ValueError: unrecognized engine netcdf4 must be one of: [‘store‘]
515 0
|
存储 负载均衡 算法
ZooKeeper 工作、选举 原理
ZooKeeper 工作、选举 原理
29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