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2016年的杭州云栖大会,马云提出了以“新零售”为代表的“五新”战略——两年来,“新零售”对零售业的系统重构,有目共睹;而今在9月19日举办的2018年杭州云栖大会上,马云详解“新制造”,认为未来的制造业是made in internet,按需制造的核心在于数据,在于制造背后的创造思想、体验、感受以及服务能力。
马云对“新制造”的解读不仅详尽,而且还极为犀利:“新制造很快对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制造业带来席卷性的威胁和席卷性的机会”;“当制造没有国界,贸易变成人人参与的时候,不加速改革的企业,在未来10-15年会哭天喊地”……
或许有人以为马云是在耸人听闻,但如果你对今天的“新零售”足够敏感,又碰巧对2018年杭州云栖大会上重磅出场的SAP、埃森哲、德勤、毕马威、汉得等等比较熟悉,或许你就不会这么认为了。
不信?那就听我娓娓道来吧。
与SAP合作升级的背后
在9月19日当天上午的主论坛上,SAP全球CEO孟鼎铭(Bill McDermott)亲临现场,与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共同宣布双方将扩展全球合作伙伴关系。
SAP全球CEO孟鼎铭(Bill McDermott)与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右)
实际上,阿里巴巴和SAP早在两年前就达成初始合作,但当时还仅限于个别产品线,而今,孟鼎铭带来的是SAP最核心同时也是最新的两大解决方案——SAP S/4HANA Cloud和SAP Cloud Platform,与阿里云一起通过联合创新,加速云端落地,成就智慧企业。
根据笔者的了解,SAP此前已经和AWS、微软Azure、谷歌云和IBM达成了云基础架构层面的全面合作,而今与阿里云的合作全面升级,不仅意味着SAP已经与所有全球前五的云计算供应商展开深度合作,而且从孟鼎铭的亲临现场,也表明了SAP对阿里云和阿里巴巴集团的高度认可。
“我今天看到的是一个杰出的创新者的展示,我们的愿景都是帮助世界更好地运行,改善人们的生活,因此我们两家公司的企业文化是非常一致的。”孟鼎铭说,“很荣幸SAP能与阿里巴巴一起走向未来。”
事实上,SAP是全球500强企业中的绝大部分——其中包括很多中国央企的首选企业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而且SAP作为一家德国企业,更是在制造业领域拥有极高的话语权。
很明显,阿里巴巴与SAP的合作升级,与马云再提“新制造”,把“新制造”的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不是完全孤立的两件事情。
“新零售”已经落地,“新制造”还会远吗?对于阿里巴巴这样一家以“生态”为基因的公司来说,生态体系和技术体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
不止是云计算2.0
让我们从重磅的生态合作回到“新制造”的基础架构。
在上午的主论坛上,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发布了“城市大脑2.0”;而后在下午的主论坛上,阿里云产品总监何云飞又发布了阿里云底层架构的“飞天2.0”。很明显,阿里云全面升级了。
但阿里云的“城市大脑2.0”和“飞天2.0”并不仅仅是一个云计算2.0的概念。众所周知,云计算2.0是相对于互联网行业云化的云计算1.0的概念,云计算2.0意味着互联网行业之外的所谓“传统”行业上云的概念。
而城市大脑显然是人工智能的范畴;飞天2.0则更多与IoT和边缘计算联系在一起——这里所说的IoT,早已不是智能家庭的范畴,而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是工业4.0的基础,也是阿里云“工业大脑”的基础设施。
换句话说,纯粹从基础设施角度,“新制造”的IaaS基础已经就绪。在IaaS之上,是PaaS,是数据中台,打通各个系统间的数据壁垒成为重点;更上层,是“新制造”的SaaS层,也就是各个行业的业务系统,以及SAP、用友这样的ERP、CRM等企业管理解决方案的提供商的应用。
“我们合作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SAP把 S/4HANA Cloud这一全球著名软件架构体系部署在阿里云上,是整个阿里云走向全球服务生态,服务多行业客户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张勇情真意切。
事实上,今天的SAP,并不仅仅是ERP后台,同时还有HANA实时数据库作为中台,以及前台的CRM系统——C/4HANA。
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SAP都看到,物联网技术的大面积普及,使得今天的万物,包括企业的产品、设备、厂房,以及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等全部连接在了一起。这时候,企业不能再闭门设计产品,而是依照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客户的预测来安排生产。因此,一个企业甚至一整条供应链的前台、中台、后台必须打通。
不仅如此,客户的个性化要求需要个性化的定制生产,如何在成本没有上升、交货期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满足企业客户定制化的要求,这就是SAP的价值——让企业升级成为智慧企业,让制造业升级成为新制造。
拓宽生态领域
显然,整条供应链前台、中台、后台的打通,实际上就意味着“新制造”与“新零售”的联动。零售和供应链,无疑是阿里巴巴的看家本领,与制造业的打通,则意味着阿里巴巴跨入了一个新的领域,意味着阿里云的整个生态体系,都会在趋向“新制造”的道路上,得到加强。
“我们提出新制造,不是阿里巴巴要进军制造业,而是要帮助制造业进行改革和进行变革。”马云说。
确实,在9月19日下午的阿里云生态峰会上,阿里云总裁胡晓明与毕马威亚太区及中国主席陶匡淳共同宣布阿里云与KPMG毕马威达成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KPMG是一家总部位于荷兰的老资格的全球专业服务机构,为金融、电信、能源、工业和消费品等行业提供审计、税务和咨询等服务。
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左)与毕马威亚太区及中国主席陶匡淳
除了KPMG,在阿里云生态峰会上发表讲演和经验分享的嘉宾还有埃森哲、德勤、汉得等全球和国内顶级的专业咨询和实施服务机构。要知道,这些顶级的咨询服务商,之前都是SAP和制造业圈子里的重量级嘉宾,而今全部成为了阿里云的座上宾,不仅让阿里云的生态峰会第一次有了和AWS、微软、IBM比肩的阵容;而且也改变了阿里云生态圈以往的商业氛围。
“我带来了与阿里云合作服务三家央企的案例。”德勤管理服务咨询云服务团队总监安艺的气场足够强大:“一家是石化企业,希望从油品服务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型;一家是大型的能源行业央企,多业态布局了化工、农业、金融、房地产,希望打造一个统一共享的电商平台;还一家是石油石化装备国际贸易公司,希望利用全渠道营销,满足客户需求。”
这三个案例的共同点在于“新零售”,不仅采用了阿里云的基础架构,还采用了阿里云的数据中台,建立了两层共享,支持各个业务板块上的营销需求。下一步,无论是德勤还是埃森哲、汉得,一定会越来越多地帮助制造业的ERP系统上云。
“真正的数字化转型,一定是以数据为驱动,带来全新的IT架构的重构、业务中台的重构、数据中台的重构,帮助企业实现‘新零售’和‘新制造’。“胡晓明表示:“阿里云专注技术和平台,希望在软件和解决方案生态、销售生态、交付和服务生态上与合作伙伴全面结合,希望未来100%的服务都是合作伙伴做。”
云合100计划重构生态
众所周知,阿里云的生态战略叫做“云合计划”。这些年,阿里云从1000个合作伙伴发展到如今8000多家合作伙伴,从最早的分销到授权服务中心,覆盖了中国大中小各种体量的、总共近10万家客户。
“去年阿里云合作伙伴业务取得了400%的增长,云市场去年实现200万个订单,让阿里云成为中国最大的云上第三方市场。”阿里云副总裁金戈话锋一转,“从今年起,我们进入第二次创业,主题就是驱动数字中国。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需要更多的场景,一方面促进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阿里云的生态体系,另一方面联合伙伴分享了数字化转型的方法论,与伙伴一道,帮助中国的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
阿里云副总裁金戈
显然,随着数字化的推进和不断涌现新的商业形态,阿里云合作伙伴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我们认识到阿里云必须坚持走生态道路,需要有更多的投资投入到合作伙伴当中,尤其是头部合作伙伴,把头部的经验和积累的场景复制到广大的区域客户中,因此我们推出了‘云合100计划’。”金戈说,阿里云计划呼唤一百家合作伙伴,希望其中有30家未来具备上市资格,营造中国最强大的生态体系,驱动数字中国。
与“云合100计划”相配套的,是阿里云生态的3311战略。
“第1个3是3个坚定:坚定投入产品技术,坚定走生态道路,坚定捍卫客户数据;第2个3是3个生态:销售生态、技术生态、服务生态。”金戈介绍说,“而2个1中的第1个1是承诺阿里云产品支持100%被合作伙伴集成;第2个1是承诺把阿里云的业务100%开放给合作伙伴。”
实际上,在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行业细分的领域多如牛毛,阿里云必然要更多聚焦产品和技术,才能与合作伙伴的场景更好、更快地结合起来——完全开放API,被集成到合作伙伴与客户的场景中去,才是康庄大道。
不仅细分行业,阿里云还希望加大覆盖,这就需要把阿里云的营收更多托付给合作伙伴。“我们愿意投入更多的资源,我们愿意把客户资源拿出来,按照合作伙伴擅长的客户,擅长的项目类型、擅长的技术开放给合作伙伴。”金戈补充说,“我们愿意把产品和技术更多跟合作伙伴的场景结合起来,我们也愿意合作伙伴把他们的技术结合到阿里云的产品里面去——我们希望做大第三方的API市场,做大第三方云市场,做大第三方的产品市场。”
在笔者看来,中国最大的整合IT方案提供商神州数码就是一家典型的阿里云3311生态伙伴。作为阿里云钻石级合作伙伴,神州数码不仅通过旗下上海云角具备了上云咨询和云上自动化运维服务的能力,而且神州数码自身也在全面云化和数字化转型,赋能庞大的销售伙伴体系,助力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
应该说,无论是SAP、埃森哲、德勤、毕马威,还是神州数码、太极、汉得,都让阿里云的数字化转型生态体系变得更加厚重和强大,在亚太地区独步天下,在全球范围内直追AWS和微软Azure。
这样的生态优势,也让马云有了底气,在“新零售”之后,续写“新制造”,驱动数字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