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新基建”或许对机器人帮助不大

简介: 新基建”一次性按下了七大领域的加速键,一夜之间许多行业都为自己打上了“新基建”的标签,说也有趣,仿佛每个公司都有先见之明。

“新基建”一次性按下了七大领域的加速键,一夜之间许多行业都为自己打上了“新基建”的标签,说也有趣,仿佛每个公司都有先见之明。


无论是“真”还是“蹭”,新基建确实为许多行业注入了一针强化剂,但也有例外,比如近两年本就“风头大盛”的机器人行业,即便在“新基建”政策的覆盖范围内,但或许其帮助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智能相对论”在与一些机器人企业交流过后,这似乎也是他们的普遍认知。



01“新基建”之下机器人有发挥,但更像“边角余料”


机器人的热度,从资本投资情况能够略知一二,仅今年2、3月份不完全统计,机器人赛道的融资数量就超过20起,融资规模达到数十亿。


质疑,同样也在机器人行业中上出现过,很多人认为许多所谓的“智能机器人”其实都是“智障机器人”。


例如,去年日本一家机器人酒店,就因为各种事故频出,最终解雇了所有机器人。又例如曾在网络上大火的一个视频,一个大妈在银行办理业务,因不满办事效率,与大厅服务机器人展开了一场“对话”,机器人的态度却引得大量吐槽。


“所以,机器人行业其实近两年一直在遭遇“拐点”,向上或是向下,每年也有所谓的风口,像此次新基建也好,疫情也好,对于机器人行业也是个拐点,但要说起决定性作用谈不上。”一位任职于配送机器人企业的PR告诉“智能相对论”。


那么“新基建”作用于机器人行业,主要能体现在哪些方面?对此,超能机器人CEO肖湘江对“智能相对论”表述了他的看法。


1、传统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


“新基建”下,无疑将会诞生更多新的应用场景。


“在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方面,比如新能源充电桩,现在都是固定式的充电桩,如果我们可以将机器人与充电桩结合,像手机充电宝一样,使充电桩也可以移动化,有没有可能解决目前充电桩建设数量不足,或是难以寻找的痛点?”肖湘江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移动充电桩只是一个应用方向,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市等诸多领域或许也有机器人的发挥空间。


2、服务于基础设施的机器人有需求


“新基建”发力的七大领域,像特高压、城市交通所引发的建设需求升级,将为机器人带去一定增量。


“新基建发展特高压,那就会建设很多特高压线路,未来巡线的需求肯定会大增,这对于机器人是一个机会,在大数据方面,也会建设更多数据机房,巡查、检测都用人力,成本太高,这些地方就能用到安防、安保机器人。”


那位配送机器人企业PR举了个例子,“疫情期间,我们将配送机器人加上消毒、清洁的功能,并且做了实地投放,在使用机器人以前,一栋楼需要配备5名保洁阿姨,一天6次的来回打扫消毒,而在机器人进场后,三台机器人就能包干所有的事情。”


特定时期下,机器人适时的体现了自己的价值。


3、直接受益于新基建带来的技术推动


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在“新基建”的推动下,当然也有些直接助力。


在肖湘江看来“目前虽然我国在信息通信领域有比较长足的发展,但无论在通讯、云端算力等方面一直还存在较大瓶颈,在5G这些项目落地后,就给远程机器人提供了一个很大的舞台,如远程医疗这类。”


电子科大机器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程洪接受中新社报道时同样提到受“中国人力成本偏低”等传统观念影响,传统制造业与AI结合后的显性终端产品服务型机器人一度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局面,此次疫情催生的“无接触服务”让服务机器人市场发育度迅速提升。当前5G商用正加速推进,这将进一步促进服务机器人“上云”。”


“但整体来说,其实“新基建”对机器人更像是“边角余料”,毕竟核心渗透的领域并不是机器人。”最后肖湘江这样总结。


可以看到,其实行业人士的看法与媒体、专家们是存在一些分歧的,至少“兴奋度”远不如外界所以为。

 


02“新基建”的机会在那些还差临门一脚的企业


“对于企业自身而言“新基建”的政策红利,作用当然也会有,不过更多的可能是体现在那些离市场化还差临门一脚的企业身上。”有行业人士告诉“智能相对论”。


至于为什么?其实“新基建”的作用或许与此次“疫情”有些类似。


那么,机器人行业为何会在疫情期间迎来拐点?智能相对论认为主要在于两个方面。


1、疫情完成了市场教育


都知道想要改变一个人或某个群体的生活习惯、社会习惯有多难,但在疫情来临时,又显得多么轻而易举。


就像家电市场,疫情期间,消毒柜、洗碗机、除菌洗衣机等家电产品悄然走俏,据苏宁发布的报告显示,疫情期间,苏宁平台多款健康除菌类家电销量增长超200%,其中,消毒柜销量同比增长205%,洗碗机搜索量同比增长283%,壁挂新风及新风系统同比销量增长304%。


机器人市场同样如此,受病毒传播模式影响,大量密集接触类工作让机器人价值得到体现,像上面提到的消毒机器人,除了替代人工提高效率,更能避免交叉感染,降低风险。


从而让机器人在医疗、配送、巡检等方面大显身手,即加深了市场对机器人行业潜力的认知,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机器人产品在需求端的推广与落地。


2、供给侧的缺乏,让机器人登上舞台


另一方面,机器人的上台或许也是“无奈”。


“怎么说呢,应该也是供给侧真的太缺乏,有什么就用什么,于是一下就被推向了一线。” 超能机器人CEO肖湘江也认为机器人在疫情期间突然爆发有一定的偶然因素。


不过,在另外一维度,机器人前期的“准备工作”非常扎实,疫情下带来的拐点既是“无奈”,也是“有理可循”。有句调侃的话是这么说的,“想要成为风口上的猪,你先要站在风口上”,在机器人身上正好得到体现。


为什么是那些还差临门一脚的企业呢?那位不愿透露信息的企业PR认为。


首先,机器人本身还算是一个比较新的行业,对于已经在行业里实现量产化、实现了服务闭环的企业而言,“新基建”和“疫情刺激”带来的最多是从1到10的增量,而对那些有初步量产化能力,但还没有完善服务闭环的企业而言,就是从0到1的质变。


其次,机器人行业的考验与大多数行业一样,即有没有“长期价值和短期造血能力”。


长期价值决定企业能走多远,短期造血能力决定企业能不能走下去,说白了就是钱,很多企业都是倒在了半路上,而新基建也好,疫情也好所带来的市场需求,正好可以帮助这些企业完成短期造血能力不足的这个问题。


总的来说想走下去,机器人企业最需要把握三个方向,一是新技术的锚点、二是依附产业的痛点、三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


“智能相对论”看来,第一点机器人行业本身是具备的,第二点在疫情期间这个问题被放大了,第三点就是新基建可能为机器人行业带来的变量。


加上业内人士的分析,也就理解了为什么“新基建”的机会在那些还差“临门一脚”的企业身上。



03总结


“降本增效”是机器人产品的核心价值体现,机器人企业想要长久的走下去,还是要让市场看见相应的价值,“伪智能”的帽子就是因为看不见价值才被提出,而“新基建”等因素,最终也只是外力。


相关文章
|
人工智能 安全 机器人
对不起,“新基建”或许对机器人帮助不大
“新基建”之下机器人有发挥,但更像“边角余料”
对不起,“新基建”或许对机器人帮助不大
|
人工智能 安全 机器人
对不起,“新基建”或许对机器人帮助不大
“新基建”一次性按下了七大领域的加速键,一夜之间许多行业都为自己打上了“新基建”的标签,说也有趣,仿佛每个公司都有先见之明。
|
17天前
|
数据采集 自动驾驶 机器人
数据喂得好,机器人才能学得快:大数据对智能机器人训练的真正影响
数据喂得好,机器人才能学得快:大数据对智能机器人训练的真正影响
69 1
|
7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机器人
9.9K star!大模型原生即时通信机器人平台,这个开源项目让AI对话更智能!
"😎高稳定、🧩支持插件、🦄多模态 - 大模型原生即时通信机器人平台"
205 0
|
5月前
|
弹性计算 自然语言处理 Ubuntu
从0开始在阿里云上搭建基于通义千问的钉钉智能问答机器人
本文描述在阿里云上从0开始构建一个LLM智能问答钉钉机器人。LLM直接调用了阿里云百炼平台提供的调用服务。
从0开始在阿里云上搭建基于通义千问的钉钉智能问答机器人
|
4月前
|
机器人
陌陌自动回复消息脚本,陌陌自动打招呼回复机器人插件,自动聊天智能版
这是一款为陌陌用户设计的自动回复软件,旨在解决用户无法及时回复消息的问题,提高成交率和有效粉丝数。软件通过自动化操作实现消息检测与回复功能
|
5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TsingtaoAI具身智能机器人开发套件及实训方案
该产品套件创新性地融合了先进大模型技术、深度相机与多轴协作机械臂技术,构建了一个功能强大、灵活易用的人机协作解决方案。其核心在于将智能决策、精准感知与高效执行完美结合,为高校实训领域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410 10
|
9月前
|
人工智能 机器人 API
AppFlow:无代码部署Dify作为钉钉智能机器人
本文介绍如何通过计算巢AppFlow完成Dify的无代码部署,并将其配置到钉钉中作为智能机器人使用。首先,在钉钉开放平台创建应用,获取Client ID和Client Secret。接着,创建消息卡片模板并授予应用发送权限。然后,使用AppFlow模板创建连接流,配置Dify鉴权凭证及钉钉连接凭证,完成连接流的发布。最后,在钉钉应用中配置机器人,发布应用版本,实现与Dify应用的对话功能。
1822 7
AppFlow:无代码部署Dify作为钉钉智能机器人
|
6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安全
Deepseek 的 “灵魂”,宇树的 “躯体”,智能机器人还缺一个 “万万不能”
法思诺创新探讨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指出Deepseek的AI“灵魂”与宇树的机器人“躯体”虽技术先进,但缺乏关键的商业模式。文章分析了两者在硬件和软件领域的困境,并提出通过软硬一体化结合及明确商业模式,才能实现真正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未来,需聚焦高频刚需场景、优化付费体验、推动技术创新,让智能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法思诺提供相关课程与咨询服务,助力行业突破。
141 0
|
6月前
|
传感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己都站不稳,怎么护理人?智能机器人的自主平衡问题,用TRIZ和DeepSeek有解吗?
法思诺创新探讨机器人自主平衡难题,结合TRIZ创新理论与DeepSeek大模型,为仿人机器人动态平衡提供解决方案。文章分析了机器人平衡差的原因,包括复杂环境、传感器限制、算法难度和机械设计挑战等,并提出通过TRIZ原理(如矛盾识别、理想解)与DeepSeek的AI能力(如数据学习、强化学习)协同优化平衡性能。展望未来,2024-2028年将实现从实验室验证到家用场景落地,推动消费级人形机器人发展。
229 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