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屏已大势所趋,谁能担起“普及”重任?

简介: 全面屏已大势所趋,谁能担起“普及”重任?

image.png

随着三星、LG、JDI、天马、京东方等一众上游厂商全面屏产能的不断爬坡,越来越多的手机企业开始上马全面屏产品。自三星发布Galaxy S8之后,一众国产手机品牌小米、华为、金立等都先后发布了全面屏手机,甚至连苹果也以iPhone X的发布宣告倒向全面屏。从体验角度看,全面屏确实给用户带来了更好的视觉体验和沉浸感,而且在整体外观上也为手机的颜值提升不少。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为全面屏手机更具科技感,并认为其是未来手机发展的必然趋势。遗憾的是,尽管全面屏已是大势所趋,但其离真正的普及似乎还尚缺一款真正的爆款产品。


全面屏走下神坛成为标配


Countpoint研究主管彼得·理查森(Peter·Richardson)对于智能手机市场出现的全面屏趋势曾发表评论指出,“随着超高速4G网络的到来,智能手机已成为内容创造和产品消费的主要设备来源,推动了用户对更大屏幕的追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为了满足用户对更大屏幕的追求,手机企业往往选择增加手机的尺寸来实现。而随着手机尺寸的增加受到手掌和口袋大小的制约之后,手机厂商开始转而追求手机屏幕的屏占比,18:9全面屏的出现就是这一趋势的结果。


最早的全面屏手机当属2014年夏普推出的“Aquos”,第一次打破了手机面板尺寸的束缚。接着2016年,小米概念手机MIX诞生,84.02%的屏占比和超前的外观设计让业内惊艳不已。但可惜的是小米MIX毕竟还是概念手机,因为良品率和工艺问题,在量产过程中遭遇重大困难,出货量少的可怜,而且价格居高不下。尽管随后三星S8/Note8、小米MIX2、iPhone X等全面屏产品相继发布,但依然遭遇了工艺不成熟的量产难题。这也是为什么全面屏技术往往被用在高端手机产品之上,且价格较为昂贵的主要原因所在。


庆幸的是,随着三星、LG、JDI、天马、京东方等一众上游厂商对全面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更加成熟的18:9全面屏方案出现。华为、金立等国产手机都先后采用该方案,全面屏手机的发布终于迎来井喷之势。金立更是激进地宣布,旗下所有产品线全部使用全面屏。至此,全面屏彻底脱离黑科技范畴,走下神坛,成为智能手机一个标准的配置选项,甚至它将成为将来手机的一个标配。


标配到普及还有多远距离


目前的全面屏手机还多集中在高端市场。例如三星Galaxy S8和Note8,尽管产品足够惊艳,但高昂的售价足以让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根据近日市场调研机构IHS Markit对外发布了一份有关上半年智能手机销量的调研报告显示,苹果的iPhone 7仍是今年上半年销量最好的手机,三星的上半年旗舰机Galaxy S8+仅排名第五位。这一结果似乎和三星预期相差不少,也恰恰说明,全面屏手机居高不下的价格是阻止全面屏手机迅速普及的第一大障碍。

image.png

除了价格,工艺和量产率问题也是导致全面屏手机无法迅速普及的另一“元凶”。iPhone X的全面屏方案可以算得上业内屏占比最高的解决方案,但“刘海”式的异形切割以及感应器和摄像头的高度集成,让iPhone X遭遇难产。多个信源渠道都表示,尽管苹果有意通过iPhone X来控制市场,但其量产却遭遇巨大困难,甚至结果可能会减产40%,主要是其前置刘海中的TrueDepth相机系统集成了大量的传感器,而这些零部件是良品率大大降低了手机量产进度。


最重要的,如今的消费者对于手机产品的选购已经趋向理性。是否全面屏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消费者的购买决断,但除此之外,手机的其他功能,诸如续航能力、拍照、系统体验等诸多方面对于消费者的购买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不是全面屏手机都会大卖,这也是全面屏从标配到普及要跨的一道坎。


“普及”尚需爆款,全面屏之争在屏外


随着华为发布Mate 10,小米发布MIX2,国产手机品牌的全面屏产品进入井喷阶段,消费者可以选择的面也越来越广。在全面屏已成标配的前提下,所谓的全面屏之争其实已经在屏幕之外了。相对于国内各厂商的迫不及待,OPPO对于全面屏的迎合表现出出奇的冷静,直到10月22号,才正式公布即将发布首款搭载全面屏的产品R11s。对于OPPO的这一举动,我认为,在全面屏技术、市场已经成熟的情况下,OPPO推出搭载全面屏的R11s,既迎合了市场的全面屏趋势,又在全面屏的基础上加入了自身的拍照优势;既摆脱了可能存在的量产风险,又可以“后发制人”收割全面屏市场红利,甚至有希望凭借一款爆款产品一举成为全面屏普及者。

回顾OPPO最近几年成绩,从R7、R9、R9s到R11,个个爆款。尤其R11,上市三个月连续占据销量排行榜第一的位置,根据Counterpoint在9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全球智能手机单机市场份额排名,OPPO R11排名第三,成安卓机型第一。R11s作为R11的升级版,必然会更受用户欢迎。在本次OPPO对R11s的预热宣传中,出人意料的是并没有将全面屏作为主推卖点,依然强调了其强大的拍照功能,印证了我对全面屏之争已在屏外的判断。


上游的全面屏生产企业数量还在不断扩大,良品率也在逐步提升,产能不断爬坡。就全面屏而言,供应链层面的制约已经不在,所有的手机厂商都可以拿到所需的全面屏屏幕。而恰恰就是因此,全面屏的竞争彻底失去意义,手机企业之间的比拼重新回归原有的格局。品质和体验再次成为焦点,智能手机厂商之间的竞争似乎又经历了一个轮回。


相关文章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建模
【机器学习基础】决策树(Decision Tree)
【机器学习基础】决策树(Decision Tree)
333 0
|
关系型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 数据库
PolarDB产品使用问题之行数评估是通过什么估算的
PolarDB产品使用合集涵盖了从创建与管理、数据管理、性能优化与诊断、安全与合规到生态与集成、运维与支持等全方位的功能和服务,旨在帮助企业轻松构建高可用、高性能且易于管理的数据库环境,满足不同业务场景的需求。用户可以通过阿里云控制台、API、SDK等方式便捷地使用这些功能,实现数据库的高效运维与持续优化。
|
负载均衡 Java API
Spring Cloud Gateway整合Nacos实现服务路由及集群负载均衡
我们都知道Spring Cloud Gateway是一个基于Spring Boot、Spring WebFlux、Project Reactor构建的高性能网关,旨在提供简单、高效的API路由。
Spring Cloud Gateway整合Nacos实现服务路由及集群负载均衡
关于使用云服务器的感受
我们学生党需要花钱吗?以及使用感受和我们的操作感受以及体验感
关于使用云服务器的感受
|
云安全 存储 缓存
阿里云与清华大学合作论文被ACM旗舰安全会议收录
日前,由阿里云安全团队和清华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Ohio State University的多位研究人员共同合著的论文《See through Walls: Detecting Malware in SGX Enclaves with SGX-Bouncer》在ACM AsiaCCS 2021会议上正式发表。
阿里云与清华大学合作论文被ACM旗舰安全会议收录
|
2天前
|
SpringCloudAlibaba 负载均衡 Dubbo
微服务架构下Feign和Dubbo的性能大比拼,到底鹿死谁手?
本文对比分析了SpringCloudAlibaba框架下Feign与Dubbo的服务调用性能及差异。Feign基于HTTP协议,使用简单,适合轻量级微服务架构;Dubbo采用RPC通信,性能更优,支持丰富的服务治理功能。通过实际测试,Dubbo在调用性能、负载均衡和服务发现方面表现更出色。两者各有适用场景,可根据项目需求灵活选择。
335 123
微服务架构下Feign和Dubbo的性能大比拼,到底鹿死谁手?
|
1天前
|
Java 数据库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Spring 微服务和多租户:处理多个客户端
本文介绍了如何在 Spring Boot 微服务架构中实现多租户。多租户允许单个应用实例为多个客户提供独立服务,尤其适用于 SaaS 应用。文章探讨了多租户的类型、优势与挑战,并详细说明了如何通过 Spring Boot 的灵活配置实现租户隔离、动态租户管理及数据源路由,同时确保数据安全与系统可扩展性。结合微服务的优势,开发者可以构建高效、可维护的多租户系统。
178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