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K集合源码之HashSet解析

简介: HashSet简介

HashSet的特点

  • 无序性(存储元素无序)
  • 唯一性(允许使用null
  • 本质上,HashSet底层是通过HashMap来保证唯一性
  • HashSet没有提供get()方法,同HashMap一样,因为Set内部是无序的,所以只能通过迭代的方式获得

HashSet的继承体系


image.png

HashSet源码分析

1. 属性(成员变量)

// HashSet内部使用HashMap来存储元素,因此本质上是HashMap
private transient HashMap<E,Object> map;
// 虚拟对象,用来作为value放到map中(在HashSet底层的HashMap中,key为要存储的元素,value统一为PRESENT)
private static final Object PRESENT = new Object();

2. 构造方法

public HashSet() {
    map = new HashMap<>();
}
public HashSet(Collection<? extends E> c) {
    map = new HashMap<>(Math.max((int) (c.size()/.75f) + 1, 16));
    addAll(c);
}
public HashSet(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
    map = new HashMap<>(initialCapacity, loadFactor);
}
public HashSet(int initialCapacity) {
    map = new HashMap<>(initialCapacity);
}
// 注意:这里未用public修饰,主要是给LinkedHashSet使用的
HashSet(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boolean dummy) {
    map = new LinkedHashMap<>(initialCapacity, loadFactor);
}


构造方法都是调用HashMap对应的构造方法。最后一个构造方法有点特殊,它不是public的,意味着它只能被同一个包或者子类调用,这是LinkedHashSet专属的方法。

3. 成员方法

3.1 添加元素add(E e)

// HashSet添加元素的时候,直接调用的是HashMap中的put()方法,
// 把元素本身作为key,把PRESENT作为value,也就是这个map中所有的value都是一样的。
public boolean add(E e) {
    return map.put(e, PRESENT)==null;
}

3.2 删除元素remove(Object o)

// HashSet删除元素,直接调用HashMap的remove方法
public boolean remove(Object o) {
    // 注意:map的remove返回是删除元素的value,而Set的remov返回的是boolean类型
    // 如果是null的话说明没有该元素,如果不是null肯定等于PRESENT
    return map.remove(o)==PRESENT;
}

3.3 查找元素contains(Object o)

// Set中没有get()方法,不像List那样可以按index获取元素
public boolean contains(Object o) {
    return map.containsKey(o);
}

4. 完整代码

HashSet是基于HashMap的,所以其源码较少:

package java.util;
import java.io.InvalidObjectException;
import sun.misc.SharedSecrets;
public class HashSet<E>
    extends AbstractSet<E>
    implements Set<E>, Cloneable, java.io.Serializable
{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5024744406713321676L;
    // 内部元素存储在HashMap中
    private transient HashMap<E,Object> map;
    // 虚拟元素,用来存到map元素的value中的,没有实际意义
    private static final Object PRESENT = new Object();
    // 空构造方法
    public HashSet() {
        map = new HashMap<>();
    }
    // 把另一个集合的元素全都添加到当前Set中
    // 注意,这里初始化map的时候是计算了它的初始容量的
    public HashSet(Collection<? extends E> c) {
        map = new HashMap<>(Math.max((int) (c.size()/.75f) + 1, 16));
        addAll(c);
    }
    // 指定初始容量和装载因子
    public HashSet(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
        map = new HashMap<>(initialCapacity, loadFactor);
    }
    // 只指定初始容量
    public HashSet(int initialCapacity) {
        map = new HashMap<>(initialCapacity);
    }
    // LinkedHashSet专用的方法
    // dummy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只是为了跟上上面那个操持方法签名不同而已
    HashSet(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boolean dummy) {
        map = new LinkedHashMap<>(initialCapacity, loadFactor);
    }
    // 迭代器
    public Iterator<E> iterator() {
        return map.keySet().iterator();
    }
    // 元素个数
    public int size() {
        return map.size();
    }
    // 检查是否为空
    public boolean isEmpty() {
        return map.isEmpty();
    }
    // 检查是否包含某个元素
    public boolean contains(Object o) {
        return map.containsKey(o);
    }
    // 添加元素
    public boolean add(E e) {
        return map.put(e, PRESENT)==null;
    }
    // 删除元素
    public boolean remove(Object o) {
        return map.remove(o)==PRESENT;
    }
    // 清空所有元素
    public void clear() {
        map.clear();
    }
    // 克隆方法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public Object clone() {
        try {
            HashSet<E> newSet = (HashSet<E>) super.clone();
            newSet.map = (HashMap<E, Object>) map.clone();
            return newSet;
        } catch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e) {
            throw new InternalError(e);
        }
    }
    // 序列化写出方法
    private void writeObject(java.io.ObjectOutputStream s)
        throws java.io.IOException {
        // 写出非static非transient属性
        s.defaultWriteObject();
        // 写出map的容量和装载因子
        s.writeInt(map.capacity());
        s.writeFloat(map.loadFactor());
        // 写出元素个数
        s.writeInt(map.size());
        // 遍历写出所有元素
        for (E e : map.keySet())
            s.writeObject(e);
    }
    // 序列化读入方法
    private void readObject(java.io.ObjectInputStream s)
        throws java.io.IOException,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 读入非static非transient属性
        s.defaultReadObject();
        // 读入容量, 并检查不能小于0
        int capacity = s.readInt();
        if (capacity < 0) {
            throw new InvalidObjectException("Illegal capacity: " +
                                             capacity);
        }
        // 读入装载因子, 并检查不能小于等于0或者是NaN(Not a Number)
        // java.lang.Float.NaN = 0.0f / 0.0f;
        float loadFactor = s.readFloat();
        if (loadFactor <= 0 || Float.isNaN(loadFactor)) {
            throw new InvalidObjectException("Illegal load factor: " +
                                             loadFactor);
        }
        // 读入元素个数并检查不能小于0
        int size = s.readInt();
        if (size < 0) {
            throw new InvalidObjectException("Illegal size: " +
                                             size);
        }
        // 根据元素个数重新设置容量
        // 这是为了保证map有足够的容量容纳所有元素, 防止无意义的扩容
        capacity = (int) Math.min(size * Math.min(1 / loadFactor, 4.0f),
                HashMap.MAXIMUM_CAPACITY);
        // 再次检查某些东西, 不重要的代码忽视掉
        SharedSecrets.getJavaOISAccess()
                     .checkArray(s, Map.Entry[].class, HashMap.tableSizeFor(capacity));
        // 创建map, 检查是不是LinkedHashSet类型
        map = (((HashSet<?>)this) instanceof LinkedHashSet ?
               new LinkedHashMap<E,Object>(capacity, loadFactor) :
               new HashMap<E,Object>(capacity, loadFactor));
        // 读入所有元素, 并放入map中
        for (int i=0; i<size; i++) {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E e = (E) s.readObject();
            map.put(e, PRESENT);
        }
    }
    // 可分割的迭代器, 主要用于多线程并行迭代处理时使用
    public Spliterator<E> spliterator() {
        return new HashMap.KeySpliterator<E,Object>(map, 0, -1, 0, 0);
    }
}

总结

HashSet内部使用HashMap的key存储元素,以此来保证元素不重复;

HashSet是无序的,因为HashMap的key是无序的;

HashSet中允许有一个null元素,因为HashMap允许key为null;

HashSet是非线程安全的;

HashSet是没有get()方法的;

扩展:


当向HashMap中存储n个元素时,它的初始化容量应指定为:((n/0.75f) + 1),如果这个值小于16,就直接使用16为容量。初始化时指定容量是为了减少扩容的次数,提高效率。


LinkedHashSet分析

package java.util;
// LinkedHashSet继承自HashSet
public class LinkedHashSet<E>
    extends HashSet<E>
    implements Set<E>, Cloneable, java.io.Serializable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2851667679971038690L;
    // 传入容量和装载因子
    public LinkedHashSet(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
        super(initialCapacity, loadFactor, true);
    }
    // 只传入容量, 装载因子默认为0.75
    public LinkedHashSet(int initialCapacity) {
        super(initialCapacity, .75f, true);
    }
    // 使用默认容量16, 默认装载因子0.75
    public LinkedHashSet() {
        super(16, .75f, true);
    }
    // 将集合c中的所有元素添加到LinkedHashSet中
    // 好奇怪, 这里计算容量的方式又变了
    // HashSet中使用的是Math.max((int) (c.size()/.75f) + 1, 16)
    // 这一点有点不得其解, 是作者偷懒?
    public LinkedHashSet(Collection<? extends E> c) {
        super(Math.max(2*c.size(), 11), .75f, true);
        addAll(c);
    }
    // 可分割的迭代器, 主要用于多线程并行迭代处理时使用
    @Override
    public Spliterator<E> spliterator() {
        return Spliterators.spliterator(this, Spliterator.DISTINCT | Spliterator.ORDERED);
    }
}

LinkedHashSet继承自HashSet,它的添加、删除、查询等方法都是直接用的HashSet的,唯一的不同就是它使用LinkedHashMap存储元素。

LinkedHashSet是有序的,它是按照插入的顺序排序的。

LinkedHashSet是不支持按访问顺序对元素排序的,只能按插入顺序排序。

因为,LinkedHashSet所有的构造方法都是调用HashSet的同一个构造方法,如下:

  // HashSet的构造方法
    HashSet(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boolean dummy) {
        map = new LinkedHashMap<>(initialCapacity, loadFactor);
    }

通过调用LinkedHashMap的构造方法初始化map,如下所示:

    public Linked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
        super(initialCapacity, loadFactor);
        accessOrder = false;
    }

可以看到,这里把accessOrder写死为false了。

所以,LinkedHashSet是不支持按访问顺序对元素排序的,只能按插入顺序排序。

目录
打赏
0
0
0
0
257
分享
相关文章
深入理解HTTP/2:nghttp2库源码解析及客户端实现示例
通过解析nghttp2库的源码和实现一个简单的HTTP/2客户端示例,本文详细介绍了HTTP/2的关键特性和nghttp2的核心实现。了解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HTTP/2协议,提高Web应用的性能和用户体验。对于实际开发中的应用,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扩展代码,以满足具体需求。
409 29
JS数组操作方法全景图,全网最全构建完整知识网络!js数组操作方法全集(实现筛选转换、随机排序洗牌算法、复杂数据处理统计等情景详解,附大量源码和易错点解析)
这些方法提供了对数组的全面操作,包括搜索、遍历、转换和聚合等。通过分为原地操作方法、非原地操作方法和其他方法便于您理解和记忆,并熟悉他们各自的使用方法与使用范围。详细的案例与进阶使用,方便您理解数组操作的底层原理。链式调用的几个案例,让您玩转数组操作。 只有锻炼思维才能可持续地解决问题,只有思维才是真正值得学习和分享的核心要素。如果这篇博客能给您带来一点帮助,麻烦您点个赞支持一下,还可以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有疑问和错误欢迎在评论区指出~
从入门到精通:H5游戏源码开发技术全解析与未来趋势洞察
H5游戏凭借其跨平台、易传播和开发成本低的优势,近年来发展迅猛。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 H5 游戏源码开发的技术教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线教育网课系统源码开发指南:功能设计与技术实现深度解析
在线教育网课系统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教育形式的核心载体,具备用户管理、课程管理、教学互动、学习评估等功能。本文从功能和技术两方面解析其源码开发,涵盖前端(HTML5、CSS3、JavaScript等)、后端(Java、Python等)、流媒体及云计算技术,并强调安全性、稳定性和用户体验的重要性。
分片上传技术全解析:原理、优势与应用(含简单实现源码)
分片上传通过将大文件分割成多个小的片段或块,然后并行或顺序地上传这些片段,从而提高上传效率和可靠性,特别适用于大文件的上传场景,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不佳时,分片上传能有效提高上传体验。 博客不应该只有代码和解决方案,重点应该在于给出解决方案的同时分享思维模式,只有思维才能可持续地解决问题,只有思维才是真正值得学习和分享的核心要素。如果这篇博客能给您带来一点帮助,麻烦您点个赞支持一下,还可以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有疑问和错误欢迎在评论区指出~
高级java面试---spring.factories文件的解析源码API机制
【11月更文挑战第20天】Spring Boot是一个用于快速构建基于Spring框架的应用程序的开源框架。它通过自动配置、起步依赖和内嵌服务器等特性,极大地简化了Spring应用的开发和部署过程。本文将深入探讨Spring Boot的背景历史、业务场景、功能点以及底层原理,并通过Java代码手写模拟Spring Boot的启动过程,特别是spring.factories文件的解析源码API机制。
217 2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创建型模式的主要关注点是“怎样创建对象?”,它的主要特点是"将对象的创建与使用分离”。这样可以降低系统的耦合度,使用者不需要关注对象的创建细节。创建型模式分为5种:单例模式、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式、原型模式、建造者模式。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行为型模式篇】11种行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案例实现、优缺点、扩展对比、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行为型模式用于描述程序在运行时复杂的流程控制,即描述多个类或对象之间怎样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单个对象都无法单独完成的任务,它涉及算法与对象间职责的分配。行为型模式分为类行为模式和对象行为模式,前者采用继承机制来在类间分派行为,后者采用组合或聚合在对象间分配行为。由于组合关系或聚合关系比继承关系耦合度低,满足“合成复用原则”,所以对象行为模式比类行为模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行为型模式分为: • 模板方法模式 • 策略模式 • 命令模式 • 职责链模式 • 状态模式 • 观察者模式 • 中介者模式 • 迭代器模式 • 访问者模式 • 备忘录模式 • 解释器模式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行为型模式篇】11种行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案例实现、优缺点、扩展对比、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镜像

更多
  • DNS
  • AI助理

    你好,我是AI助理

    可以解答问题、推荐解决方案等

    登录插画

    登录以查看您的控制台资源

    管理云资源
    状态一览
    快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