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农业无人机AI「果树」模式首次公开作业:开启全自动时代

简介: 作为第一大产业,农业中的新技术应用一直是众多科研机构和科技公司探索的重要课题。人们花费多年时间让收割机代替了镰刀,而无人机代替人力喷药壶需要多久?4 月 9 日,在江西赣州的信丰县,大疆创新与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共同发布了植保无人机田间实验报告,并展示了最新无人机「果树模式」。

这是大疆新版农业无人机的第一次公开作业展示。「人工智能时代果树精准防疫已经从设想变成了现实。」大疆创新公关总监谢阗地在发布会上表示。


微信图片_20211130231933.gif


本次活动上,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首次发布了 2018 年的大疆植保无人机 MG-1P 田间试验报告。2018 年,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农业无人机联合实验室,在黑龙江虎林玉米种植区、辽宁开原榛子种植区、阿克苏核桃种植区、山西运城小麦种植区等 9 个区域进行了 MG-1P 的一系列测试。


这份报告显示在防治小麦后期的蚜虫测试中,相比背负式电动喷雾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MG-1P 植保无人机低空低容量喷雾技术的农药沉积量多,农药利用率高。与传统的大容量喷雾方式相比,在同样的防治效果下具有省时、省水、省药的效果。


报告同时还测试了 MG-1P 在水稻、玉米、核桃、柑橘、桃树、榛子树、马铃薯等作物上的最佳作业参数。


「研究人员使用大疆无人机进行农药喷洒作业,对比农民自走、高压喷枪、常规机械等方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秦会珠在发布会上介绍道。「从总体上可以看出,无人机与人类作业的效果差异并不显著,但耗时大大减少,同时对于水、农药的利用率有很大提升。我们可以看出无人机喷雾的技术可以替代部分地面作用方式,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而在昨天的展示中,大疆拿出了更为先进的 T16「第二代植保无人机」。


全自动运行


让无人机自动喷洒农药,听起来像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过程。但在现场演示中大疆告诉我们:操作起来非常简单。首先使用一台精灵 4 RTK 航测无人机在农田上空飞一圈自动拍摄高清照片,随后将数据传入一台笔记本电脑进行本地处理;大疆智图软件会进行 3D 建模和 AI 路线规划,然后把数据卡插到 T16 无人机上,它们就可以按照已算好的路线自动进行喷洒作业了。


大疆表示,无人机现在已经可以在不规则的果园里进行全自动作业,自动避开建筑物、池塘和电线等障碍,整个过程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预。


微信图片_20211130231937.jpg

在整个作业过程中,无人机飞手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准备下一轮喷洒的农药,而不是跟随无人机进行操作,这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大疆本次展示的 T16 是目前国内首款将三维场景重建、地图语义识别两项 AI 技术实现应用落地的植保无人机。在果树场景下作业,通过航测规划,大疆智图(Terra)的导入与处理后,就可以实现对作业场景的识别,果树、建筑物、电线杆、河流,空地等细节均不会遗漏。


在完成作业场景识别,生成 3D 航线后,T16 就能根据规划航线进行自动飞行作业,相比传统的整片作业区域均匀喷洒模式,无人机可以节省 30% 农药和水的使用量。


针对果园场景中,果树种类多样、高矮不一,地形情况复杂,草丛与密集的果树在远距离俯瞰视角下容易混淆,难以区分的问题。T16 果树模式的背后,是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系统,其采用三维点云切片与三维特征融合技术,可在复杂场景中正确识别多种物体。为了进一步实用化,大疆利用神经网络量化技术,对网络模型进行深度压缩,使得深度学习模型可以在一台笔记本上进行快速推理。


据介绍,目前这套系统已经通过了超过 30 万张的果树图片训练,能够在不到 1 分钟的时间内完成 200 亩地的全环境识别。识别的果树类型达到了 20 种,包括苹果、柑橘、芒果、香蕉、火龙果等等。果树识别准确率达到了 95%。


微信图片_20211130231940.gif

在喷洒作业中,一名飞手最多可以让五架 T16 无人机同时起飞工作。


在大多数的果园中,果树的种植都是分布不均匀,而且因为树龄差别,树高也有一定的差异。果园中也经常会有建筑物、电线杆,池塘等障碍,这位无人机的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大疆无人机「果树模式」的出现无疑会是农业无人机市场的一次变革。


果树模式

 

无人机作为农业生产的工具,其实在国内已经有不少实践了。2015 年,大疆推出了旗下首台农业无人机,时至今日,国内已有不少农田是由农业无人机进行农药喷洒维护的。「在最初的几年里,无人机的应用范围还很狭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袁会珠介绍道。「但新技术的发展很快。据统计,在 2018 年,国内无人机的应用面积已经达到 3 亿亩次了,而全国的农药喷洒面积大致为 70 亿亩次。」


农业无人机在中国北方的小麦、水稻等平整农田中的应用推广很快,而不久之前在果树这样对喷洒方式要求较高的场景中还难以施展。


大疆农业曾推出过应对茶园陡峭山坡的仿地飞行功能,这种技术可以实现按照植保作业面的起伏来确定无人机的高度,但还不足以解决果园植保需求,比如当两棵树的距离相差较大时,植保机飞行过程中,飞机就可能被前方果树触发避障而中断作业。

 

而现在,通过更为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果园植保需求已得到了很好解决。通过 AI 完成作业场景的识别后,植保机了解果树的分布情况,保证植保机在有果树的地方才喷洒,没有果树的地方就停止,这一切都是自动执行的。


大疆还在发布会上展示了即将推出的「树心识别」功能,借助 AI 在短短几秒标识出果园里树木的树心位置,可针对植物树心位置进行针对性喷洒。

 

全自动工作的方式不仅比人工打药速度快,效率也大大高于以往的手动操作无人机的作业方式。以往果园施药人工作业,一人一天大约喷洒 10 亩左右,而且很容易造成对人的伤害;而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一台无人机一小时可以喷洒 60 亩果园。


大疆表示,目前这套系统已经通过了超过 30 万张的果树图片训练,能够在不到 1 分钟的时间内完成 200 亩地的全环境识别。识别的果树类型达到了 20 种,包括苹果、柑橘、芒果、香蕉、火龙果等等。识别准确率达到了 95%。


在 2019 年,大疆计划在华南五省(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和四川)继续推广无人机作业,并实现 100 万张果树图片训练,将识别准确率提升至 97%。


微信图片_20211130231943.jpg

大疆 T16 无人机在喷洒农药作业时无需进行人工操作。我们可以通过遥控器观察设备的运转情况。


第二代植保无人机


大疆在农田中演示的是最新推出的第二代植保无人机。相比上一代产品 MG-1P,新机体重塑了整体结构,采用模块化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载重和高效喷洒范围。


「我们在设计 T16 之初,是先设计风场,再设计无人机其他结构的。」大疆创新公关总监谢阗地表示。「因此这款产品的性能远超前代。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任何其他公司推出过这样的无人机。」


大疆 T16 拥有最多 16 升的农药载重量,更为重要的是其六旋翼设计中,有两个辅助旋翼是专门用于调整风场的。在 T16 的正下方,气流不会像其他无人机那样形成循环,这种设计避免了农药喷洒时触及到无关区域,并提高了喷洒效率。


研究人员还发现,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可以带来一个预料之外的好处——无人机旋翼带来的气流会掀起植物叶片,从而使得喷洒的液体触及到植株叶片背面、树干等深层区域。


据悉,大疆与农科院的第二期项目将在签约后全面启动,未来一年内,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将以 DJI 大疆农业的植保无人机 T16 为对象,在全国多个柑橘等果树产区进行实地测试,为大疆植保无人机的飞防优化提供多方位的技术支持。此外,双方还将会在植保无人机创新应用进行探索,包括「果树模式」的持续优化,遥感技术在农田生产全周期的应用等。


微信图片_20211130231947.jpg


今年 4 月 1 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初步确定的 15 个拟发布新职业中,「无人机操作手」名列其中,目前在国内已经出现了很多农业无人机植保队伍。据大疆介绍,农业无人机在价格最高的茶园环境中进行农药喷洒作业的价格此前为每亩 100 元,在升级了全自动作业模式之后,这一价格已经降低到了每亩 20 元。低价格、高效率的农业无人机或许很快就能为大疆开拓出一片新市场。


截止 2018 年 11 月,大疆农业中国市场保有量 2 万台,该公司已在全国培训了超过 1000 名维修人员,并培训了 14,000 名专业持证植保飞手。目前,这家公司希望继续与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展开合作,将无人机技术推广到更多种类的作物上,并推动「精准农业生态圈」,鼓励农民接触新技术。



本文为机器之心报道,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获得授权

相关文章
|
1月前
|
人工智能 算法 安全
AI + 热成像技术在动火作业风险防控中的实现路径
融合AI视觉与热成像技术,构建动火作业安全管控体系。通过定制化易燃物识别、计算机视觉测距、红外温度监测与多源图像融合,实现风险目标精准识别、安全距离实时预警、高温火源智能捕捉,并结合小程序“即拍即查”与后端闭环管理平台,完成隐患从发现到整改的全流程追溯,提升工业现场安全管理智能化水平。
181 10
|
5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当无人机遇上Agentic AI:新的应用场景及挑战
本文简介了Agentic AI与AI Agents的不同、Agentic无人机的概念、应用场景、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592 5
当无人机遇上Agentic AI:新的应用场景及挑战
|
29天前
|
传感器 人工智能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学生不应依赖AI写作业,怕大脑用进废退。职场人呢?
过度依赖AI将削弱深度思考能力,创新源于主动“跨界整合”。职场人需警惕“思维外包”,善用AI为“杠杆”而非“拐杖”,保持自主思考方能突破边界。法思诺创新学院倡导:创新可训练,大脑越用越强。
|
6月前
|
缓存 人工智能 架构师
龙蜥社区走进中国农业大学,共探“AI+生命科学” 操作系统优化实践
“AI+生命科学”这一跨学科领域的巨大潜力与重要意义。
|
4月前
|
传感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AI种田有多猛?看它如何“统治”自动化农业!
AI种田有多猛?看它如何“统治”自动化农业!
219 8
|
5月前
|
人工智能 监控 算法
基于无人机与AI视觉的矿山盗采智能监测系统技术解析
本文提出融合无人机与AI的三维监管方案。通过全天候视频覆盖、AI车辆识别与行为分析、数据闭环管理及动态算法迭代,实现对矿区24小时智能监控,大幅提升响应效率与监管精度,有效降低人工成本,保障矿区安全。
310 6
|
4月前
|
人工智能 Java API
AI时代,产品经理究竟怎样才能避免沦为‘手工作业者’?
2025年AI技术爆发之际,智能体正从概念走向落地应用。本文三桥君重点探讨MCP协议(Model-Communication-Protocol)作为智能体生态的核心连接器,解决两大关键问题:一是智能体与工具的高效交互,通过标准化协议访问API、数据库等资源;二是智能体间的协作机制,借助A2A协议实现多智能体协同工作。产品专家三桥君从开发者和用户双视角分析MCP协议的价值,指出其将推动智能体从问答助手升级为企业"数字员工"。
81 0
|
8月前
|
数据采集 人工智能 运维
工业巡检进入‘无人化+AI’时代:无人机智能系统的落地实践与未来
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凭借高效性、智能化和精准性,解决了传统人工巡检效率低、成本高、漏检风险大的问题。该系统通过“空中机器人+AI分析”,实现多维度数据采集与分析,大幅提升巡检效率和准确性。广泛应用于能源、交通、工业等领域,助力运维模式升级,成为工业4.0时代基础设施运维的标配工具。
1098 19
工业巡检进入‘无人化+AI’时代:无人机智能系统的落地实践与未来
|
8月前
|
人工智能 分布式计算 调度
打破资源边界、告别资源浪费:ACK One 多集群Spark和AI作业调度
ACK One多集群Spark作业调度,可以帮助您在不影响集群中正在运行的在线业务的前提下,打破资源边界,根据各集群实际剩余资源来进行调度,最大化您多集群中闲置资源的利用率。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