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至今,作为阿里云新金融“一号位”,刘伟光一共拜访了65家客户,深刻感受到了疫情倒逼金融机构加速线上化和数字化进程。让他感触更加深刻的,是收到多家大型银行关于“数据中台建设”的沟通需求和邀请。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数据中台建设的需求发起部门是银行的业务部门;而在以前,银行上马此类科技型项目通常由科技部门发起。
“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意味着银行想把数据变成资产,应用在所有的业务流程当中,打通各种业务。”身为阿里云智能新金融事业部总经理的刘伟光说。
“中台”是阿里巴巴在2015年率先提出来的概念,历经多年内部实践之后,沉淀成为集方法论、工具、组织于一体的智能大数据体系。阿里巴巴于2018年正式通过阿里云对外开放“中台”,助力金融、零售、政务、互联网等行业数字化转型。
过去两年,中台大热,很多公司效仿阿里推出了各类中台。在金融行业,关于中台的争议也有升温:银行已经搭建了数据仓库、数据集市、数据湖、大数据平台等,再建数据中台是否存在重复建设?
7月30日,阿里云“2020数据中台高峰论坛”在西子湖畔举办,给众说纷纭的数据中台一个清晰的答案。
“我坚信2020将是中国金融行业数字中台建设元年。”在刘伟光看来,不仅是银行,包括保险和券商等金融机构都迫切需要建设数据中台。
待挖掘的数据宝藏
金融业流传着一种说法: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在数据上,即“数据为王”。但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该怎样才能把数据真正变成资产?
此前,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在数据挖掘上有过长时间探索。早在2001年3月,工行率先在银行业内建设数据仓库,以打破“信息孤岛”,掀起了一波为期十年的数据仓库建设的浪潮。
如今,数据中台已经成为了金融业的普遍共识。在银行业,包括农行、建行、招行等在内的大行都在向“数据”要生产力,沉淀数据、运营数据,使用数据;在保险行业,保险公司在寻找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去简化与优化保险理赔、核保、出险过程;在资管行业,多家基金、信托、券商都寻求在数据中挖掘新机会,在新一轮的竞争当中破局。
事实上,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数据平台的建设周期和历史不比互联网行业时间短,在数据使用上,这些行业的机构基本上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由于历史原因,这些数据都分散在不同部门。
“数据宝藏在那儿,但却不知道如何挖掘。”一位银行科技部的高层对轻金融表示。
对各类金融机构来说,今天都面临这样一个挑战,即怎样把数据真正变成资产,因为数据资产是所有变革背后最重要的纽带。
金融机构该怎么办?答案是把数据进行打通,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台。
“金融机构要通过中台把数据变成一个自由流动的资产,把数据智能等能力嵌入到业务流程之中,为每一位员工提供分析、预测和决策支持,而不是割裂在很多系统当中。”刘伟光表示。
也就是说,以后金融机构的业务团队也是数据科技团队。
金融数据中台:让机构没有部门墙
一家位于上海的银行,零售业务非常突出,但是他们面临新的烦恼。
这家银行发现,行里到处都在做风控。跟蚂蚁、跟其他互联网公司合作的人在做二次风控,信用卡团队在做风控,自建场景、开放银行等团队也在做风控,面临着很多重复建设。
这家银行找到阿里云并提了一个需求,能不能全行建立一个统一的风控平台?
另一家大型的保险公司也发现,公司建了非常多的数据系统,也建了数据仓库,但却无法找到真正对寿险、财险交叉销售有帮助的真正数据资产。
其实,这样的例子非常多。重复性建设带来IT投资的浪潮,更严重是导致数据割裂、不能复用。有金融从业者估计,超过70%的数据价值没有被利用起来。
用刘伟光的话说,今天的金融数据还没有像自来水一样,能够自由的流到每一个角落。
在这样的背景下,数据中台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通过数据让企业没有部门墙,所有的业务可以共享数据。
为什么金融数据中台很重要?
因为数据中台是一个真正的金融机构全局视角的工程,强调数据能力高度复用、资产复用,站在用户视角,为每个业务提供数据资产级别的决策支撑。
在阿里云看来,中台是一个系统,包含了技术、方法论、组织建设,以及打破部门墙的文化建设,包含“一把手”驱动的文化。
“金融数据中台最重要的变化是把数据变成全行级,让所有的员工都能使用数据服务。这本身就是要打破机构的部门墙、数据墙。”刘伟光称。
但是在谈及数据中台的时候,与之对比甚至争议的是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湖、数据集市等名词。
对此,阿里巴巴集团数据委员会委员长朋新宇告诉轻金融,从管理决策权方面来说,企业构建数据仓库、数据湖等,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为主;而数据中台的建立,则能够快速为一线前台员工进行服务决策。
数据中台能够激发出对业务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当然,也必然意味着企业组织架构的调整,朝着敏捷时代进发。
那么,金融数据中台如何给金融机构带来业务价值?
有这样一个案例,可以更清晰的看到金融数据中台带来的价值。
某省级农信社以前信贷审批全靠人工,线上业务刚刚开展缺乏线上风控能力,营销筛选也靠人工,大数据平台则主要靠写代码操作,维护成本高,且存在指标口径不统一等难题。
阿里云为其提供了智能决策平台,综合农信社的业务偏好,建设了线上业务风控体系;使用QuickDecision引擎部署信贷全流程风控策略、模型,实现统一数据规范、统一口径、统一管理。
最终,该银行的智能贷款实现了实时信贷风控;信用卡刷卡消费实现实时营销,支持圈选目标客群进行定向营销。
让数据像水电一样伸手可得
“随时看到我想看的所有数据,随时调取,没有任何时间的延迟,这是数据服务的力量。”
在今天,阿里巴巴每个员工对数据就像“水”一样伸手可得,未来数据中台的建设会成为继数据仓库之后新一轮的建设高峰。
阿里云当前为金融机构提供的数据中台服务,正是阿里集团这些年沉淀下来的数据能力。
不过,阿里的数据中台建设也并非一蹴而就,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2013年,阿里实现数据存储计算平台统一,内部称为“登月”;
2012年~2014年这一阶段,阿里提出数据服务化,数据中台方法论这个时候被提出,并尝试落地;
2014年~2015年,阿里升级集团数据公共层,开启了集团数据建设与管理体系统一,这是基于电商体系的方法论升级与实践;
2015年~2017年,数据公共层升级到阿里系,更多多样业务的工具化升级实践;
2017年,基于阿里经济体,全面启动了集团中台战略,提出阿里经济体的数据中台建设。
目前,阿里数据中台具有两大优势,一是从工具到应用都更加全面;二是阿里真正做成过数据中台,一步步走过了跟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一模一样的路,最后走到数据中台。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阿里云金融数据中台核心价值有四个,其中两个是降本和提效,另外两个价值则是阿里云独有的——实现业务增长和组织升级。
朋新宇告诉轻金融,阿里云当前为金融机构提供的数据中台服务,正是阿里集团这些年沉淀下来的数据能力。阿里云把自身在数据中台建设过程中积累的好的方法、好的产品模块,最终沉淀成了多款产品,即“两横两纵”,构成了数据中台的核心组建能力。
一方面,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成为阿里云横向的数据平台的核心能力;另一方面,阿里云不仅把业界经常流行的问题研发成一套独特的分析方法、框架和模型,还较好兼顾了运营与洞察能力。
今年6月,阿里云宣布数据中台已经深度联合蚂蚁生态,为金融机构,提供理财业务“线上用户增长”、整体的数字化运营解决方案,这也是市场看重的优势。
在沉淀上述能力之后,阿里云还在推动企业数字化升级,推出基于数据中台业务模式的解决方案和云上数据中台的赋能业务。
阿里云正在做的事情,是把中台项目背后的产品真正变成一个通用的商品,能让客户在阿里云的平台上快速地实现从1到N的复制。
当然,金融机构在厘清数据中台的同时,更要理清自身的需求,如果简单跟风模仿,“为中台而中台”,那么中台的价值是难以实现的。
结语
很多人问刘伟光,提到数据中台,在他脑海中会浮现什么形象?刘伟光想到的第一个形象就是超级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上面有飞机维修、加油、供给等很多职能,数据中台就像航空母舰一样,是输送炮弹、输送能力的平台。”
当然,就像航空母舰需要不断维护与升级一样,中台建设也不能一劳永逸,而是需要不断迭代,提升与业务不断融合的能力。
最终,真正的中台不是一个外挂在核心系统之外的数据平台,而是将数据能力嵌入到每一个业务流程中的智能大数据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