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V生态全景解析(六):中断实时性及处理技术简介

简介: 编辑语:芯片开放社区(OCC)面向开发者推出RISC-V系列内容,通过多角度、全方位解读RISC-V,系统性梳理总结相关理论知识,构建RISC-V知识图谱,促进开发者对RISC-V生态全貌的了解。

编辑语:

芯片开放社区(OCC)面向开发者推出RISC-V系列内容,通过多角度、全方位解读RISC-V,系统性梳理总结相关理论知识,构建RISC-V知识图谱,促进开发者对RISC-V生态全貌的了解。

上期的【技术解码】中,我们对比介绍了提高RISC-V处理器数据并行性的技术,即Vector向量计算技术与SIMD技术。在处理器中,除了需要提高数据并行性,中断实时性也是考量处理器性能的重要指标。

因此,本期内容我们将为大家介绍CPU处理外部事件的中断技术,以丰富RISC-V系列内容中处理器技术主题的内容。

01 什么是中断

中断是CPU处理外部事件的一个重要技术。它能使CPU暂停正在执行的任务,转而处理中断请求,处理完成后返回断点,继续执行原来的任务。

02 中断与轮询的区别

在一个SoC中,外部设备与CPU的交互一般有两种手段:轮询和中断。

轮询是指CPU不断查询外设的状态寄存器,从而了解设备的状态,进行必要的操作。为了节约CPU资源,查询工作往往不是连续的,而是定时进行。轮询方式具有简单,易实现,易控制的优势,同时也存在浪费CPU和系统资源,无法及时感知设备状态变化的不足。

中断,顾名思义,就是打断正在进行的工作。中断不需要处理器轮询设备的状态,设备在自己发生状态改变时将主动发送一个中断请求给处理器,后者在接收到这一请求时,会暂停当前正在执行的任务,转而去处理外设的中断请求。

目前大多数SoC的外设都采用中断的方式与处理器进行沟通,本文将重点介绍与中断实时性相关的技术。

03 中断实时性的概念

中断实时性是指CPU响应中断的快慢程度,我们可以用中断响应时间来衡量它。CPU响应中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完成当前指令的执行

(2)保护现场

(3)寻找中断入口

(4)执行中断处理程序

(5)中断返回并恢复现场

中断响应时间,就是从上述第(1)步开始,到第(4)步的第一条指令为止,所花费的时间。在很多系统,特别是实时系统中,必须尽量缩短中断响应时间,以提高中断的实时性。

04 提高中断实时性的技术

我们重点介绍两项技术,分别用来加速上述的第(1)步和第(4)步。

4.1 中断快速响应模式——加速完成当前指令

在通常情况下,CPU会在每条指令的“退休”阶段响应中断。所谓“退休”,是指一条指令已经完成了所有的操作,即将从流水线上退出。如果CPU执行了多周期指令或者执行延时不可预期指令,那么该条指令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到达“退休”阶段。此时的中断响应速度会受到极大影响,大幅降低系统的实时性。

在中断快速响应模式下,CPU无需等待指令退休,即可直接响应中断。这一机制可以打断较长执行延时的指令,从而提高中断响应的速度。

【例】玄铁R807实现了中断快速响应模式,软件可以通过控制寄存器打开/关闭此功能。

假设当前指令是一条Load指令,在没有cache或cache miss的情况下,CPU需要读取memory。受总线带宽和memory延时的影响,该指令的执行时间不确定。

  • 在普通模式下,CPU必须等到Load指令退休以后才能响应中断,等待时间可能是几十~几百个时钟周期,严重影响实时性。
  • 在中断快速响应模式下,CPU放弃当前的Load指令,直接响应中断,等待时间几乎为零

4.2 利用TCM——更快开始处理中断

TCM是Tightly Coupled Memory的缩写,意思是紧耦合Memory。所谓“紧耦合”,是指与CPU的流水线紧密结合。我们可以把TCM通俗地理解为“CPU身边的memory”。它可以像一般memory一样读写,同时不受总线带宽的影响,可以保证单周期访问。TCM用于存放对实时性有严格要求的指令和数据,当然也是加速中断处理的有力手段。

【例】玄铁I805和R807实现了TCM。下面对比一下使用TCM与否的差别。

  • 不使用TCM:处理中断时,CPU跳转到普通memory空间取指令,访问延时不确定。虽然Cache可以起到加速的作用,但是Cache存在Miss、Eviction等不确定因素,所以不能100%保证实时性。
  • 使用TCM:系统初始化时,通过专用接口将一些关键中断的处理函数搬运到TCM,并且把中断入口地址映射到TCM。处理中断时,CPU跳转到TCM区域取指令,TCM可以保证稳定的低延时指令流,从而100%满足实时性的要求。

05 下期预告

有关中断实时性及处理技术,我们就介绍到这里。下期内容,我们将为大家介绍RISC-V的工具链,欢迎大家持续关注RISC-V系列内容。

目录
打赏
0
2
0
0
1034
分享
相关文章
穿戴科技新风尚:智能服装设计与技术全解析
穿戴科技新风尚:智能服装设计与技术全解析
229 85
HarmonyOS Next~鸿蒙AI功能开发:Core Speech Kit与Core Vision Kit的技术解析与实践
本文深入解析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中的Core Speech Kit与Core Vision Kit,探讨其在AI功能开发中的核心能力与实践方法。Core Speech Kit聚焦语音交互,提供语音识别、合成等功能,支持多场景应用;Core Vision Kit专注视觉处理,涵盖人脸检测、OCR等技术。文章还分析了两者的协同应用及生态发展趋势,展望未来AI技术与鸿蒙系统结合带来的智能交互新阶段。
128 31
RTSP协议规范与SmartMediaKit播放器技术解析
RTSP协议是实时流媒体传输的重要规范,大牛直播SDK的rtsp播放器基于此构建,具备跨平台支持、超低延迟(100-300ms)、多实例播放、高效资源利用、音视频同步等优势。它广泛应用于安防监控、远程教学等领域,提供实时录像、快照等功能,优化网络传输与解码效率,并通过事件回调机制保障稳定性。作为高性能解决方案,它推动了实时流媒体技术的发展。
可穿戴设备如何重塑医疗健康:技术解析与应用实战
可穿戴设备如何重塑医疗健康:技术解析与应用实战
82 4
AI技术如何重塑客服系统?解析合力亿捷AI智能客服系统实践案例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客服系统中的应用,涵盖技术架构、关键技术和优化策略。通过感知层、认知层、决策层和执行层的协同工作,结合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库构建和多模态交互技术,合力亿捷客服系统实现了智能化服务。文章还提出了用户体验优化、服务质量提升和系统性能改进的方法,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强调其在客户服务领域的核心价值与潜力。
122 6
静态IP代理与动态IP代理:提升速度与保障隐私的技术解析
本文探讨了静态IP代理和动态IP代理的特性和应用场景。静态IP代理通过高质量服务提供商、网络设置优化、定期更换IP与负载均衡及性能监控提升网络访问速度;动态IP代理则通过隐藏真实IP、增强安全性、绕过封锁和提供独立IP保障用户隐私。结合实际案例与代码示例,展示了两者在不同场景下的优势,帮助用户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代理服务以实现高效、安全的网络访问。
78 1
基于 Megatron 的多模态大模型训练加速技术解析
Pai-Megatron-Patch 是一款由阿里云人工智能平台PAI 研发的围绕英伟达 Megatron 的大模型训练配套工具,旨在帮助开发者快速上手大模型,打通大模型相关的高效分布式训练、有监督指令微调、下游任务评估等大模型开发链路。本文以 Qwen2-VL 为例,从易用性和训练性能优化两个方面介绍基于 Megatron 构建的 Pai-Megatron-Patch 多模态大模型训练的关键技术
分片上传技术全解析:原理、优势与应用(含简单实现源码)
分片上传通过将大文件分割成多个小的片段或块,然后并行或顺序地上传这些片段,从而提高上传效率和可靠性,特别适用于大文件的上传场景,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不佳时,分片上传能有效提高上传体验。 博客不应该只有代码和解决方案,重点应该在于给出解决方案的同时分享思维模式,只有思维才能可持续地解决问题,只有思维才是真正值得学习和分享的核心要素。如果这篇博客能给您带来一点帮助,麻烦您点个赞支持一下,还可以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有疑问和错误欢迎在评论区指出~
基于Python的情感分析与情绪识别技术深度解析
本文探讨了基于Python的情感分析与情绪识别技术,涵盖基础概念、实现方法及工业应用。文中区分了情感分析与情绪识别的核心差异,阐述了从词典法到深度学习的技术演进,并通过具体代码展示了Transformers架构在细粒度情感分析中的应用,以及多模态情绪识别框架的设计。此外,还介绍了电商评论分析系统的构建与优化策略,包括领域自适应训练和集成学习等方法。未来,随着深度学习和多模态数据的发展,该技术将更加智能与精准。
99 0
深度干货 | 如何兼顾性能与可靠性?一文解析YashanDB主备高可用技术
数据库高可用(High Availability,HA)是指在系统遇到故障或异常情况时,能够自动快速地恢复并保持服务可用性的能力。如果数据库只有一个实例,该实例所在的服务器一旦发生故障,那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服务。长时间的服务中断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数据库高可用一般通过多实例副本冗余实现,如果一个实例发生故障,则可以将业务转移到另一个实例,快速恢复服务。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镜像

更多
AI助理

你好,我是AI助理

可以解答问题、推荐解决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