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来十年企业架构的十个关键词

本文涉及的产品
云原生大数据计算服务MaxCompute,500CU*H 100GB 3个月
云原生大数据计算服务 MaxCompute,5000CU*H 100GB 3个月
简介:

随着6月11日上海站的成功举行,由InfoQ与普元信息联合主办的PWorld 2015 软件架构&平台创新大会也圆满闭幕。大会围绕“大平台、微应用”的主题,讨论了面对大环境、技术前景与自身需求,企业应该如何进行相应的调整。这里总结了十个关键词,看看行业老手们是怎样看待企业软件架构的变化与实践。


工业4.0

工业4.0也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由德国提出,它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工业4.0在欧洲乃至全球都获得了巨大关注,可谓国际版的“互联网+”。蓝月亮实业CIO赵春雨认为,工业4.0从宽度和深度上极大地扩展了企业管理软件的范围,每个层面、每个环节都成为智能子系统的生产空间。而工业4.0时代的企业管理软件,将从传统的功能全、覆盖广、大集成、中央控制、紧密耦合、刚性强、难以快速变化、运维成本高且不支持创新实践的“恐龙型”,转型为变动快、功能简单、独立化、分布式进化、松散耦合、易淘汰、对业务归纳和逻辑设计要求高的“生态型”。


互联网+

借助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提及,“互联网+”已经从一种理念,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这样的背景又给企业软件架构带来怎样的影响?普元信息CTO焦烈焱认为,新一代企业架构将从技术驱动转变为商业驱动。他提到,国外并不会谈及互联网+这样的概念,因为国外互联网的业务规模上,to C和to B的比例是6:4,也就是说互联网业务中的40%是在企业间发生的。而这个比例在中国是20:1,B2B的业务仅占5%。我们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就是将5%提升到40%,企业软件架构也将发生相应的改变,为逐步提升的B2B业务规模提供支撑。


BFV(商业功能虚拟化)

由更适应“互联网+”的商业驱动企业架构,引出了这个关键词。BFV(Business Function Virtualization)商业功能虚拟化,是一种开放、弹性、以服务为导向的混合型企业架构,将成为SOA在“互联网+”模式下的升级。在数字化时代,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产生了例如O2O这样虚拟时空交易加现实时空交付的业务形态。在这样的形态下,业务逻辑、模型和流程都会发生变化,传统的企业架构已不足以应对。而新的商业功能虚拟化架构,借助微服务架构的支撑,可以搭建开放、弹性的业务架构,实现企业与企业间横向的、企业内部纵向的以及端到端的关系集成,通过价值链的方式打通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微服务架构

什么是微服务架构?Martin Fowler认为,微服务架构是一种独立部署的软件应用设计方式。这种架构方式没有准确的定义,但是在业务能力、自动部署、端对端的整合、对语言及数据的分散控制上有着共性。Martin Fowler曾在文章中详细阐述了微服务的特征,资深架构师顾伟在分享中总结了其中最重要的三点:轻量可复用、安全可伸缩、失败设计。很多企业在发展中遇到了瓶颈,CIO们纠结如何让企业的架构更有弹性、并节约成本的增加弹性、如何开放服务数据、并规避开放之后的安全问题。而微服务架构正能够满足这些需求。但是,微服务架构也为企业带来一些挑战:微服务的粒度更细,导致了更多的进程;微服务架构整合了多种服务形态,却需要提供统一的接口;开放服务之后,业务量不稳定,增加了CPU和内存的负担。


分布式

以往,在计算能力有限的时代、业务需求也有限的时代,集约化、中心化的架构更受欢迎。而现在,从研发到业务,从软件到硬件,分布式都大行其道。分布式编程、分布式计算、分布式系统、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存储,甚至分布式能源。联想X86云计算解决方案专家黄凯也提到,去中心化和分布式已经成为了传统企业IT部门,特别是零售和生产企业转型的方向。尤其在云计算和移动化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分布式为构建开放、弹性、服务导向的架构提供了可能,也为数据采集、容灾等方面打下了基础。但是同时,分布式也使系统变的更为复杂,需要企业在提升运维能力上投入更多精力。


大数据

随着互联网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我们通过搜索引擎了解各种信息、用即时通讯工具沟通、在网络平台上购物、用移动平台付款、通过流媒体观看电视电影,每一个动作都为互联网贡献着数据。过去十年经历了信息爆炸,而未来十年大数据的价值和挑战在于,如何将不同渠道采集到的各种各样的海量数据整合起来,并从这些0和1中挖掘更多价值。普元大数据产品线总经理王轩认为,新一代的大数据集成平台架构应拥有大规模分布式的采集、高效的数据质量的处理、并能够对海量数据实现质量控制。基于Reactive的分布式架构将成为主流,其通过微服务实现功能,并拥有高响应、高扩展、事件驱动、高可靠性的优势。


多屏融合

互联网终端从曾经唯一的PC,到现在的PC、手机、Pad、TV、穿戴设备甚至智能家居的大大小小屏幕百花齐放。很多企业以为,做多屏融合就是设计一套界面、让业务登上所有网络终端这么简单。普元信息产品部副总经理王葱权,生动的把这种误解形容为“以为步兵骑上了马就变成了骑兵,以为业务上了各种屏幕就是互联网+”。他认为,多屏融合要求企业具有三种关键能力,首先需要针对不同屏幕的不同属性、不同用户定位,让用户对产品从认知逐步转化为交易;其次是账户管理,考虑在不同的经销商、分销商、流通环节下如何分账;最后是业务流程的完善和升级,在业务接入平台的支撑下,实现围绕不同屏幕、不同用户的产品、系统、服务的无缝对接。


Docker

Docker这么火,可Docker究竟是什么?云栈科技CEO王利俊认为,Docker是一个基础设施的管理平台,可以作为计算、存储、网络、调度的载体;Docker为整个软件维护提供了一个基线管理功能,对过去几十年开发领域中未能很好实现的点做出了补充;Docker是一个构架和分发的系统,通过Docker hub技术实现应用打包自动化,并且在团队以及公司内部进行分享和协作。平安健康互联网技术平台资深架构师王延炯则认为,Docker是平台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通过软件交付标准化,促进运维、测试、开发团队协作,让每个企业都可以用最合适的方式,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OpenStack

与Docker相比,OpenStack诞生的更早一些,应用也更为成熟。OpenStack在云计算领域获得比较广泛的应用,归功于它一开始就被设计为离散的无状态框架,为大规模的分发和扩展提供了良好基础,能够全部面向服务和面向云,利于云计算的规模化扩展。但在具体实践中,仍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联想X86云计算解决方案专家黄凯,为搭建模块化OpenStack组件提供了两点建议:首先,核心服务必须高可靠,认证服务必须高可用,同时网络接入服务也必须非常可靠;其次需要明晰的边界,只有在边界明晰的状态下,才能定位错误。所有的错误日志和业务合规都需要有明确的边界,因为在大规模的云计算环境中,一旦出现问题,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


大平台、微应用

回到PWorld 2015的主题——大平台、微应用。随着IT基础计算能力的提高、云计算的广泛应用,企业能够将分散的业务软件集成到统一的大平台上,提供统一的标准和兼容的接口。也将从多种渠道采集的海量信息集成到大数据平台,进行深度处理、分析和挖掘;而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带来了新的业务模式与业务流程,也对企业架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复杂的前端流程更多转移到了后端,大型软件系统被拆解为微型应用,面向业务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在速度至上的互联网+时代,企业需要快速开发、快速上线各种微应用,同时将应用的缺陷放到平台里去完善和迭代。大平台为微应用提供高效、有力的支撑,而微应用能够在大平台中完成生命周期的运维。


这里的十年并非普通的十年,IT技术发展速度几乎呈指数级增长,上面这些关键词的未来或许在五年内就会得到验证。然后我们就可以用剩下的五年,继续展望下一个十年的面貌,而技术界会在每一个技术人勇于突破的挑战创新和百折不挠的逐步实践中,让世界变的更加智能。PWorld也将继续关注企业软件领域的创新与实践,帮助更多中国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实现成功转型。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5-06-13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大数据文摘”,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众号

相关实践学习
基于MaxCompute的热门话题分析
本实验围绕社交用户发布的文章做了详尽的分析,通过分析能得到用户群体年龄分布,性别分布,地理位置分布,以及热门话题的热度。
SaaS 模式云数据仓库必修课
本课程由阿里云开发者社区和阿里云大数据团队共同出品,是SaaS模式云原生数据仓库领导者MaxCompute核心课程。本课程由阿里云资深产品和技术专家们从概念到方法,从场景到实践,体系化的将阿里巴巴飞天大数据平台10多年的经过验证的方法与实践深入浅出的讲给开发者们。帮助大数据开发者快速了解并掌握SaaS模式的云原生的数据仓库,助力开发者学习了解先进的技术栈,并能在实际业务中敏捷的进行大数据分析,赋能企业业务。 通过本课程可以了解SaaS模式云原生数据仓库领导者MaxCompute核心功能及典型适用场景,可应用MaxCompute实现数仓搭建,快速进行大数据分析。适合大数据工程师、大数据分析师 大量数据需要处理、存储和管理,需要搭建数据仓库?学它! 没有足够人员和经验来运维大数据平台,不想自建IDC买机器,需要免运维的大数据平台?会SQL就等于会大数据?学它! 想知道大数据用得对不对,想用更少的钱得到持续演进的数仓能力?获得极致弹性的计算资源和更好的性能,以及持续保护数据安全的生产环境?学它! 想要获得灵活的分析能力,快速洞察数据规律特征?想要兼得数据湖的灵活性与数据仓库的成长性?学它! 出品人:阿里云大数据产品及研发团队专家 产品 MaxCompute 官网 https://www.aliyun.com/product/odps 
相关文章
|
8天前
|
运维 Cloud Native Devops
云原生架构: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器
【8月更文挑战第11天】在数字化浪潮中,企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云原生架构作为一种新型的IT架构模式,以其灵活性、可扩展性和高效性成为企业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工具。本文将深入探讨云原生架构的核心概念、优势以及它如何助力企业实现敏捷开发、自动化运维和微服务治理,最终加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旅。
19 3
|
3天前
|
人工智能 运维 虚拟化
完善多云平台软件体系,VMware再探索下一代企业IT架构
完善多云平台软件体系,VMware再探索下一代企业IT架构
|
11天前
|
运维 Cloud Native 持续交付
云原生架构: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器
【8月更文挑战第7天】在数字化浪潮中,云原生架构成为企业转型的关键。它不仅改变了应用的开发、部署和管理方式,还提升了系统的可伸缩性、弹性和自动化能力。本文将探讨云原生的核心概念、优势以及它如何助力企业实现敏捷和高效的运营。
|
11天前
|
Cloud Native 云计算 微服务
云原生时代:企业分布式应用架构的惊人蜕变,从SOA到微服务的大逃亡!
【8月更文挑战第8天】在云计算与容器技术推动下,企业分布式应用架构正经历从SOA到微服务再到云原生的深刻变革。SOA强调服务重用与组合,通过标准化接口实现服务解耦;微服务以细粒度划分服务,增强系统灵活性;云原生架构借助容器化与自动化技术简化部署与管理。每一步演进都为企业带来新的技术挑战与机遇。
37 6
|
18天前
|
Cloud Native Devops 持续交付
探索云原生架构:未来企业技术演进的必由之路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席卷全球,企业正逐步将目光转向云原生架构,以期实现更高效、灵活且可扩展的IT服务。本文深入探讨了云原生的核心概念,包括容器化、微服务、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等,并阐述了这些技术如何共同促进现代企业的快速发展。同时,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展示了云原生在实际应用中带来的效益,以及企业在采纳云原生路径时可能面临的挑战和解决策略。
|
1月前
|
Cloud Native 安全 API
云原生架构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与挑战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云原生架构逐渐成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本文深入探讨了云原生架构的核心组件、实施策略以及面临的主要挑战,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的云原生应用框架和解决方案。通过分析多个行业案例,本文揭示了云原生技术如何助力企业提升业务灵活性、加快产品上市时间并优化资源管理。
|
1月前
|
运维 Cloud Native Devops
云原生架构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与挑战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云原生技术成为支撑企业创新和灵活性的关键。本文将探讨云原生架构的核心概念、优势以及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主要挑战。通过分析不同行业的案例,我们将揭示云原生如何助力企业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同时指出安全性、合规性和技术复杂性等实施障碍,为读者提供一套实施云原生架构时的考量框架。
|
1月前
|
弹性计算 运维 Kubernetes
阿里云ECS与混合云策略的结合,不仅为企业搭建了一个既灵活又稳定的IT基础架构,还为业务的快速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7月更文挑战第3天】阿里云ECS在混合云中扮演关键角色,提供弹性计算资源和多样计费模式,确保业务连续性与灵活性。通过VPC互通、应用迁移、数据同步服务,如VPC对等连接、DTS,实现云上云下资源的高效整合。结合安全解决方案,保证在混合环境下的合规与安全。阿里云ECS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应对市场变化。
98 1
|
2月前
|
边缘计算 Cloud Native
“论SOA在企业集成架构设计中的应用”必过范文,突击2024软考高项论文
SOA架构,即面向服务的架构,它将系统中的所有功能都拆分为一个个独立的服务单元。这些服务通过相互间的沟通与配合,共同完成了整体业务逻辑的运作。在SOA架构中有几个核心概念:服务提供者、服务使用者、服务注册中心、服务规范、服务合同,这些概念清晰地阐述了服务应如何被提
176 6
“论SOA在企业集成架构设计中的应用”必过范文,突击2024软考高项论文
|
2月前
|
运维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云原生架构在现代企业中的转型作用与挑战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云原生技术已成为推动企业IT架构现代化的关键力量。本文将深入探讨云原生架构的定义、核心价值及其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实例,同时分析企业在采纳云原生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和解决策略。通过引用最新的行业报告和案例研究,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如何有效实施云原生策略的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