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科技成果的转化市场复杂,交易效率低下,管理无序且分散,“科学技术”如何才能创造其应有的价值?
据此,上海技术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技所”)谢吉华在清华五道口科创管理与服务公益班“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之技术交易要素市场生态体系建设”分享中,介绍了上海技术交易所的初期探索与相关思考。
-1-
技术交易市场:
规模急剧增长,暴露问题颇多
近年来,技术交易市场在急剧增长。
2018年,整个技术合同交易市场的成交额为1.77万亿(人民币,下同);2019年,这个规模上升到2.2万亿,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达21.3%。
另一方面,全国技术专利的转让也在逐渐攀升。2010年仅为0.6万件,2015年开始突破10万;2018年和2019年,全国专利转让的数量分别为10.7万件和21.3万件。
“但是技术交易行业依然存在多种难题。”谢吉华表示。 从技术成果上来看,科研技术的成果数量实际上已经非常惊人,科技成果的质量的差异也比较明显;但传统的科技成果在转化中的投资机会因为没有专业的组织体系所以往往只能“靠运气”。
从企业端来说,一般企业的技术需求动态,市场和研究人员无从知晓,且企业对技术的需求是分散性和低频的。
而从市场端来说,市场交易中,科研人员和市场的需求之间的供需信息是不对称的,且对接和交易效率非常低下,价格动态也没有量化标准。
尽管问题颇多,但硬科技逐渐成为国家创新创业的主要驱动力,国家层面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的建设。
2015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2020年3月,国务院更是发布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从国家决策层面,完善了我国要素市场体系的顶层设计,下达了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军令状。 “上海一直以来都在搭建科学技术的底层建设。1993年,上海市政府联合国家科技部设立了全国首家国家级常设技术交易市场;2019年,市清办复函上海市政府表示原则同意上海技术交易所联席会议备案;2020年10月28日,在国家级常设技术交易市场的基础上,上海技术交易所正式开市。”谢吉华介绍称。
-2-
上技所的探索:
以技术交易为核心、建生态体系
“从多年的实践经验上来看,若想落实技术交易市场的建设,需要体系支撑。”谢吉华介绍,这个支撑包括交易监管体系,即我们能够在监管上明确交易规则;同时还要围绕技术、人才和数据等做好交易的服务体系。 从监管层面来看,上技所是《上海市交易场所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后,首家获批资质的交易所。 在获得资质后,上技所在探索“一条以技术交易为核心、汇聚各类要素进场交易的技术交易服务生态体系”。 具体来看,上技所为技术交易提供基础交易以及增值和衍生服务。 其中基础服务包括技术的挂牌服务、成果公示、成果推介、组织交易(竞价、拍卖、招投标技术择优)、结算以及出具交易凭证等等各项技术交易环节服务。 “这种基础交易服务是一体化的,便捷又透明,可有效解决之前技术交易分散、信息不对称的老难题。” 增值服务包括,为技术的转让提供战略以及科技政策的咨询;科技项目的融资、路演、招商、项目的推介以及技术成果转化方案设计与实施等。而在衍生环节,上技所更为服务的载体提供项目的孵化运营。 “我们希望不仅仅专注于技术本身,立足点应该在项目和产业,希望通过扶持技术交易而实现产业的赋能。为此,上技所汇聚了各类要素主体进场交易,欲实现技术交易在整个生态上进行良好循环。”
在业务实践和服务案例上,2020年,上技所针对上海新微技术工业研究院在处置技术类无形资产交易周期过长、交易成本高等问题,通过多次实地走访、内部讨论等方式,为工研院量身打造了国有科技成果交易“先交易后备案”的简化流程,方便其进场交易。除此之外,上技所还服务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上海仪电溯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国有企业,并与其持续保持沟通与对接。 此外,上海浦江特种气体有限公司通过上技所征集战略合作,上技所拓宽项目推介渠道,实现了专业投资领域的定向推介;上技所组织召开了专家研讨会,为项目讨论定制创新融资方案,规划战略投资的优先领域及后续布局。2019年12月,该项目更是成功对接了全世界最大的氢气和氮气供应商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Inc.作为国际战略投资合作方。
“目前,上技所依然在实践的早期中。上海技术交易所不是上海的,而是大家的。希望和多方市场载体包括各地优秀的孵化器、高校研究机构共同搭建起全国技术交易体系,促进技术交易、科技创新的长足进步。”谢吉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