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兹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是最常见的导致中老年人认知障碍的疾病之一。这是一种脑补记忆消除的残酷病症,很容易丢三落四,甚至慢慢忘掉最亲近的人。
浙江杭州少年陆原76岁的大外婆就深受这种“遗忘”之苦,在陆原8岁那年,家人发现大外婆出门后,经常记不得回家的路。后来被医生诊断为阿尔滋海默病。
正在初二的陆原于是决定用自己的编程知识制作一款“智能颈环”,带领大外婆找回记忆。他还给这个“神器”起了个温暖的名字——“勿忘我”。
这款智能颈环有两个功能,一个是外出家庭地址提醒,一个是亲人识别提醒,陆原希望用这样的方式帮助和外婆一样的阿尔滋海默患者,希望他们不要忘记亲人,不要忘记那些曾经的美好。
用紫外线识别器防止迷路,人脸识别帮外婆认人
在作品介绍的视频中,陆原表示,这款智能颈环在硬件上使用了Arduino Nano,配置紫外线传感器,“哈士奇”图像识别传感器,使用Mind+进行编程,外观上使用123D Design建模,并使用光固化3D打印技术,制作外壳。
“构思时间比较长,编程用了一天,建模也用了一天,最终3D打印煎熬地等了3天。”陆原说。
产品雏形出现后,陆原又亲自对它进行了打磨抛光喷剂的工序,完成外壳和组装。
迷路一直是大外婆日常生活的困扰。陆爸爸说,有一次大外婆一个人出去散步,一下楼就忘了住在哪一幢,后来家人在隔壁小区找到了她。
于是在这款颈环上,陆原增加了紫外线传感功能,如果紫外线传感指数高于40,就说明人在室外,过20分钟就会提醒回家,并且提示家庭住址。
陆原还希望这款颈环能够提醒外婆更快认出身边的亲人。因此增加了人脸识别功能。如果图像识别到已经录入过的人脸,那么颈环中的Arduino Nano就会控制mp3模块,并通过耳机悄悄播放相应人物介绍“这是您儿子”、“这是您孙子”,帮患者回忆起来。
四年级开始学习编程,曾开发“爸爸查房警报器”
别看陆原还是一名初二学生,但是已经是一名相对成熟的小程序员了。
四年级那年,陆原就开始学编程,也是在那年有了第一个作品智能信箱,把家里信箱外面填加一块显示屏,不开箱就知道有没有信,有几封信。
陆原还做过一个叫“爸爸查房报警器”的有趣小发明。因为怕陆原睡觉太晚或玩手机,晚上爸爸经常上来查房。陆原就在爸爸查房的必经之路上安装了一个小装置,人一经过就会触发,他就能提前收到“警报”。
此外在小学6年级时,陆原做了一个智能垃圾桶,遥控桶盖开合,还得了省级比赛小学组一等奖。
14岁女孩用AI开发亲戚识别器,界面友好
除了陆原,之前文摘菌也报道过一位用技术为祖母找回记忆的小程序员。
这位小程序员Emma Yang自从发现患阿兹海默症的祖母很难记住家里人,就决定研究如何利用AI与面部识别技术来帮助祖母以及其他病人。
Emma Yang才七八岁的时候,她的祖母就变得越来越爱忘事了。在往后的几年内,这些由阿尔茨海默症引起的影响记忆力的毛病逐渐恶化。于是,从很小就开始学习编程的Yang决定开发一个App来帮帮忙。
她的App名为Timeless,仍处于开发阶段。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可以使用此App浏览亲友的照片,App通过面部识别技术来告诉他们照片对应的人是谁以及他们与患者是什么关系。如果患者不认识房间里的某个人,他们可以直接举手拍张照,App也将自动识别该人。
Timeless也和“勿忘我”一样,采用了该公司开发面部识别软件,同时Timeless还包括一个列出当天日程的简单提醒界面,以及一个显示家庭成员照片与姓名的联系人界面。
若病人试图重复呼叫某位联系人(该疾病有时会导致这样的情况)App就会显示:“您确定呼叫该联系人吗?您在5分钟内已经呼叫过TA了。”还有一个“个人”界面会显示病人的名字,年龄,电话号码与地址。
App的其他部分功能由一位护理者维护,包括在日历上更新日程,以及邀请亲友发来一组自拍,以便面部识别算法学习并识别他们。
目前该App仍处于开发阶段,Yang也不知道它能否达到设想的效果。在一次众筹活动中,她正在为与患者进行下一步的试点实验筹集资金。但她对这项App的效果非常乐观,尤其是当病人能够在病情的早期阶段就开始使用该App时。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阿尔滋海默病的发病率也在显著上升。中国患病人数目前居世界之首,约为1000万人,平均存活年限为5.9年。
目前市场上并没有App能够真正帮助到阿尔茨海默病人的日常生活,也有网友在两位小程序员的产品下留言质疑,老年人,特别是阿尔滋海默患者根本不会使用科技产品,很难记得携带。
但事实上,只要产品本身足够简单易用,学习使用的本身也是强化老人记忆的过程。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记忆与衰老中心(Memory and Aging Center)的副教授Katherine Possin认为,“对于那些遭受认知损伤或记忆问题的人来说,学习一项新技术或软件确实不容易”,Possin说道。“但如果病人的病情尚不严重且有护理者的支持与帮助,只要App足够简单,他们是有可能通过重复练习来学会如何使用的。”
参考素材:
https://m.weibo.cn/status/4567312864387311?wm=3333_2001&from=10AA393010&sourcetype=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