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的完善,推动应用形态不断变迁

本文涉及的产品
云原生大数据计算服务MaxCompute,500CU*H 100GB 3个月
简介: 我们把过去四十年分为五个重要的技术发展阶段,从时间轴上我们把它切分为:1980 - 2000,2000 - 2005,2005 - 2010,2010 - 2020 以及 2020 - 2025。物联网属于第五个阶段,从过去看未来,所以我们先回顾下整个技术发展史,先来看下前四个阶段分别经历了怎样的技术发展?在技术应用上的主要场景是什么?主流的应用形态是什么?诞生了什么样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在 198

我们把过去四十年分为五个重要的技术发展阶段,从时间轴上我们把它切分为:1980 - 2000,2000 - 2005,2005 - 2010,2010 - 2020 以及 2020 - 2025。物联网属于第五个阶段,从过去看未来,所以我们先回顾下整个技术发展史,先来看下前四个阶段分别经历了怎样的技术发展?在技术应用上的主要场景是什么?主流的应用形态是什么?诞生了什么样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在 1980~2000 这个阶段,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和应用的阶段。计算机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数据,对提升流程效率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阶段的应用主要是企业信息系统。这个阶段诞生了很多专为企业服务的科技公司,创造了很多伟大的商业产品。应用系统的数据主要存储在数据库内,数据库以关系数据库为主,这一阶段是关系数据库理论和产品的成熟期,诞生了像 Oracle、IBM DB2、微软 SQL Server 等商业数据库产品。

在 2000~2005 这个阶段,是互联网技术的初始发展阶段。信息能够通过互联网更有效的传递,所以这个阶段诞生了大量门户类的网站,也就是 Web 1.0 时代。LAMP(Linux+Apache+MySQL+PHP) 是当时最流行的建站技术,是一个完全由开源产品组合的低成本解决方案。应用系统的数据存储仍以关系数据库为主,MySQL 以其开源和低成本的优势替换商业关系数据库,得到大规模的应用。随着互联网上的信息越来越多,人们获取有效信息的诉求越来越强烈,所以搜索引擎作为一个新的应用形态诞生。搜索引擎是首个面临大规模数据处理挑战的互联网应用,Google 作为一家伟大的技术公司首创了很多大数据处理技术。大家熟知的三驾马车(GFS、Mapreduce 和 Bigtable),奠定了未来十年 NoSQL 和 Bigdata 技术的发展基础。

在 2005~2010 这个阶段,随着个人 PC 得到普及,以及接入互联网的成本逐渐降低,接入互联网的『人』越来越多。有一些新的应用形态因此诞生,一是人们不再仅满足于从互联网上单向获取信息,更渴望在互联网上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于是促进了社交网络的发展;二是围绕『人群』的应用,一些 B2C 或 C2C 的电商网站开始发展。这个时代就是所谓的 Web 2.0 时代,『人』作为新的数据源开始在互联网上产生大量数据。这个阶段诞生了一些超大体量的互联网公司,主要是在电商和社交网络领域。这些公司面临着如何支撑如此大规模数据在线服务,以及如何处理和分析这些海量数据的挑战。彼时还没有成熟可用的解决方案,所以这些公司不得不开始自研系统的开发,所以之后流行的一些 NoSQL 和 Bigdata 系统都是诞生或孵化自这个时代的超大体量互联网公司,比如 Hadoop 最早在雅虎内部孵化,Cassandra 最早是应用在 Facebook 的收件箱搜索场景。

在 2010~2020 这个阶段,随着 4G 技术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开始发展。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联网,移动应用可以覆盖到更广的人群,渗透到更多的生活场景,比如支付、打车等。传统互联网应用逐步向移动应用形态转换,产生了大量应用搭建的需求,云平台作为低成本、易接入的数据中心被更多企业接受,这十年也是云计算发展的黄金十年。云计算彻底改变了应用的运行环境,与传统 IDC 不同,在这个运行环境中,计算、存储等资源是池化的,可弹性获取多类型的存储和计算资源。基于云的弹性资源构建的应用即『云原生』应用,越来越多的大数据、数据库产品基于云原生构建,而为了拥有弹性可扩展能力,分布式技术也得到大量的使用。现代的新的大数据和数据库产品,分布式和云原生一定是必备的能力。

最后在 2020~2025 这个阶段,我们已经能看到 5G、IoT 技术逐渐成熟,又会诞生一个新的应用形态即物联网。我们能看到的一些新的应用场景,包括车联网、工业物联网以及智能家居等。

总结下过去几十年的技术和产品演进的规律:基础设施技术 -> 信息化范围变大 -> 更多场景、更大数据规模 -> 技术和产品发展

  1. 每个阶段都是由一个『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普及作为起点,基础设施的核心作用是让信息化的范围进一步变大。比如互联网让应用能与更多终端连接,移动互联网直接打破了终端这个壁垒,直接让应用能与更多人连接,而物联网会把更多设备也加入这个连接。
  2. 随着信息化的范围变大,更多新的应用场景诞生,同时更大数量的『个体』产生更大规模的数据,成为基础技术发展的推动力。
  3. 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基础技术会落后于应用形态发展。但随着分布式技术和云计算的普及,基础技术演进和普及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也可以看到基础技术产品形态的变化,从最早的商业型产品,到开源型产品,再到现在的云原生产品。
相关实践学习
阿里云AIoT物联网开发实战
本课程将由物联网专家带你熟悉阿里云AIoT物联网领域全套云产品,7天轻松搭建基于Arduino的端到端物联网场景应用。 开始学习前,请先开通下方两个云产品,让学习更流畅: IoT物联网平台:https://iot.console.aliyun.com/ LinkWAN物联网络管理平台:https://linkwan.console.aliyun.com/service-open
目录
相关文章
|
SQL 关系型数据库 数据库
七天.NET 8操作SQLite入门到实战详细教程(选型、开发、发布、部署)
七天.NET 8操作SQLite入门到实战详细教程(选型、开发、发布、部署)
317 2
|
11月前
|
人工智能 数据可视化 程序员
2024年值得推荐的4款免费且功能强大的在线文档工具
2024年值得推荐的4款免费且功能强大的在线文档工具
589 4
2024年值得推荐的4款免费且功能强大的在线文档工具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传感器 数据采集
使用Python实现深度学习模型:智能设备故障预测与维护
【10月更文挑战第10天】 使用Python实现深度学习模型:智能设备故障预测与维护
1664 2
|
编解码 开发工具 Android开发
Android平台RTSP|RTMP播放器如何实现TextureView渲染
本文介绍了在Android平台上使用TextureView进行RTSP和RTMP视频流渲染的技术背景和实现方法。TextureView相较于SurfaceView具备更高性能、更强功能性和更灵活的绘制方式等优势,但也有必须在硬件加速环境下运行和较高内存占用等局限。文中详细展示了如何在SmartPlayerV2工程中创建和配置TextureView,并通过代码示例解释了如何根据视频分辨率信息调整显示比例,以及处理TextureView的各种生命周期回调。此外,还列举了该播放器SDK支持的多项高级功能,如多实例播放、多种编码格式支持、硬解码能力等,旨在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实现高性能的直播播放器。
385 3
|
Java API 开发工具
开源即时通讯IM框架 MobileIMSDK v6.5 发布
本次更新为次要版本更新,进行了bug修复和优化升级(更新历史详见:码云 Release Notes、Github Release Notes)。 MobileIMSDK 可能是市面上唯一同时支持 UDP+TCP+WebSocket 三种协议的同类开源IM框架。轻量级、高度提炼,历经10年、久经考验。客户端支持iOS、Android、Java、H5、微信小程序、Uniapp,服务端基于Netty。
313 2
|
Ubuntu 搜索推荐 Linux
【专栏】8款适合学生的Linux发行版,看看有没有你喜欢的!
【4月更文挑战第28天】本文介绍了8款适合学生的Linux发行版:Ubuntu(用户友好,稳定且有教育资源)、Linux Mint(优化用户体验)、Fedora(创新前沿)、openSUSE(强大稳定)、Elementary OS(简洁设计)、Manjaro(Arch Linux的易用版)、Zorin OS(类似Windows)和Kubuntu(KDE桌面环境)。选择时需考虑易用性、软件资源、社区支持和稳定性。这些发行版各具特色,适合不同需求的学生,有助于提升技术能力和探索精神。建议学生亲自尝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Linux发行版,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技术环境。
533 0
QT桌面项目(日历程序)
QT桌面项目(日历程序)
249 0
|
异构计算
xilinx小实验——vivado纯逻辑编程第一个demo
xilinx小实验——vivado纯逻辑编程第一个demo
580 0
xilinx小实验——vivado纯逻辑编程第一个demo
|
SQL 存储 运维
MySQL主从复制与读写分离(详细部署案例)
MySQL主从复制与读写分离(详细部署案例)
761 0
|
存储 缓存 运维
云上应用系统数据存储架构演进
前言回顾过去二十年的技术发展,整个应用形态和技术架构发生了很大的升级换代,而任何技术的发展都与几个重要的变量相关。一,应用形态的变迁,产生更多的场景和需求。整个应用形态从企业应用、互联网服务再到移动应用,历经了几个不同阶段的发展。从最早企业内应用系统,到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覆盖到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场景和需求。而新的场景和需求,是推动产品和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二,更复杂的场景
1371 0
云上应用系统数据存储架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