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并发】通过源码深度解析ThreadPoolExecutor类是如何保证线程池正确运行的

本文涉及的产品
全局流量管理 GTM,标准版 1个月
云解析 DNS,旗舰版 1个月
公共DNS(含HTTPDNS解析),每月1000万次HTTP解析
简介: 对于线程池的核心类ThreadPoolExecutor来说,有哪些重要的属性和内部类为线程池的正确运行提供重要的保障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深入探讨下这些问题!!

大家好,我是冰河~~

对于线程池的核心类ThreadPoolExecutor来说,有哪些重要的属性和内部类为线程池的正确运行提供重要的保障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深入探讨下这些问题!!

ThreadPoolExecutor类中的重要属性

在ThreadPoolExecutor类中,存在几个非常重要的属性和方法,接下来,我们就介绍下这些重要的属性和方法。

ctl相关的属性

AtomicInteger类型的常量ctl是贯穿线程池整个生命周期的重要属性,它是一个原子类对象,主要用来保存线程的数量和线程池的状态,我们看下与这个属性相关的代码如下所示。

//主要用来保存线程数量和线程池的状态,高3位保存线程状态,低29位保存线程数量
private final AtomicInteger ctl = new AtomicInteger(ctlOf(RUNNING, 0));
//线程池中线程的数量的位数(32-3)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COUNT_BITS = Integer.SIZE - 3;
//表示线程池中的最大线程数量
//将数字1的二进制值向右移29位,再减去1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CAPACITY   = (1 << COUNT_BITS) - 1;
//线程池的运行状态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RUNNING    = -1 << COUNT_BITS;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SHUTDOWN   =  0 << COUNT_BITS;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STOP       =  1 << COUNT_BITS;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TIDYING    =  2 << COUNT_BITS;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TERMINATED =  3 << COUNT_BITS;
//获取线程状态
private static int runStateOf(int c)     { return c & ~CAPACITY; }
//获取线程数量
private static int workerCountOf(int c)  { return c & CAPACITY; }
private static int ctlOf(int rs, int wc) { return rs | wc; }
private static boolean runStateLessThan(int c, int s) {
    return c < s;
}
private static boolean runStateAtLeast(int c, int s) {
    return c >= s;
}
private static boolean isRunning(int c) {
    return c < SHUTDOWN;
}
private boolean compareAndIncrementWorkerCount(int expect) {
    return ctl.compareAndSet(expect, expect + 1);
}
private boolean compareAndDecrementWorkerCount(int expect) {
    return ctl.compareAndSet(expect, expect - 1);
}
private void decrementWorkerCount() {
    do {} while (! compareAndDecrementWorkerCount(ctl.get()));
}

对于线程池的各状态说明如下所示。

  • RUNNING:运行状态,能接收新提交的任务,并且也能处理阻塞队列中的任务
  • SHUTDOWN: 关闭状态,不能再接收新提交的任务,但是可以处理阻塞队列中已经保存的任务,当线程池处于RUNNING状态时,调用shutdown()方法会使线程池进入该状态
  • STOP: 不能接收新任务,也不能处理阻塞队列中已经保存的任务,会中断正在处理任务的线程,如果线程池处于RUNNING或SHUTDOWN状态,调用shutdownNow()方法,会使线程池进入该状态
  • TIDYING: 如果所有的任务都已经终止,有效线程数为0(阻塞队列为空,线程池中的工作线程数量为0),线程池就会进入该状态。
  • TERMINATED: 处于TIDYING状态的线程池调用terminated ()方法,会使用线程池进入该状态

也可以按照ThreadPoolExecutor类的注释,将线程池的各状态之间的转化总结成如下图所示。

  • RUNNING -> SHUTDOWN:显式调用shutdown()方法, 或者隐式调用了finalize()方法
  • (RUNNING or SHUTDOWN) -> STOP:显式调用shutdownNow()方法
  • SHUTDOWN -> TIDYING:当线程池和任务队列都为空的时候
  • STOP -> TIDYING:当线程池为空的时候
  • TIDYING -> TERMINATED:当 terminated() hook 方法执行完成时候

其他重要属性

除了ctl相关的属性外,ThreadPoolExecutor类中其他一些重要的属性如下所示。

//用于存放任务的阻塞队列  
private final BlockingQueue<Runnable> workQueue;
//可重入锁
private final ReentrantLock mainLock = new ReentrantLock();
//存放线程池中线程的集合,访问这个集合时,必须获得mainLock锁
private final HashSet<Worker> workers = new HashSet<Worker>();
//在锁内部阻塞等待条件完成
private final Condition termination = mainLock.newCondition();
//线程工厂,以此来创建新线程
private volatile ThreadFactory threadFactory;
//拒绝策略
private volatile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handler;
//默认的拒绝策略
private static final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defaultHandler = new AbortPolicy();

ThreadPoolExecutor类中的重要内部类

在ThreadPoolExecutor类中存在对于线程池的执行至关重要的内部类,Worker内部类和拒绝策略内部类。接下来,我们分别看这些内部类。

Worker内部类

Worker类从源代码上来看,实现了Runnable接口,说明其本质上是一个用来执行任务的线程,接下来,我们看下Worker类的源代码,如下所示。

private final class Worker extends 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 implements Runnable{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6138294804551838833L;
    //真正执行任务的线程
    final Thread thread;
    //第一个Runnable任务,如果在创建线程时指定了需要执行的第一个任务
    //则第一个任务会存放在此变量中,此变量也可以为null
    //如果为null,则线程启动后,通过getTask方法到BlockingQueue队列中获取任务
    Runnable firstTask;
    //用于存放此线程完全的任务数,注意:使用了volatile关键字
    volatile long completedTasks;
    
    //Worker类唯一的构造放大,传递的firstTask可以为null
    Worker(Runnable firstTask) {
        //防止在调用runWorker之前被中断
        setState(-1);
        this.firstTask = firstTask;
        //使用ThreadFactory 来创建一个新的执行任务的线程
        this.thread = getThreadFactory().newThread(this);
    }
    //调用外部ThreadPoolExecutor类的runWorker方法执行任务
    public void run() {
        runWorker(this);
    }

    //是否获取到锁 
    //state=0表示锁未被获取
    //state=1表示锁被获取
    protected boolean isHeldExclusively() {
        return getState() != 0;
    }

    protected boolean tryAcquire(int unused) {
        if (compareAndSetState(0, 1)) {
            setExclusiveOwnerThread(Thread.currentThread());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protected boolean tryRelease(int unused) {
        setExclusiveOwnerThread(null);
        setState(0);
        return true;
    }

    public void lock()        { acquire(1); }
    public boolean tryLock()  { return tryAcquire(1); }
    public void unlock()      { release(1); }
    public boolean isLocked() { return isHeldExclusively(); }

    void interruptIfStarted() {
        Thread t;
        if (getState() >= 0 && (t = thread) != null && !t.isInterrupted()) {
            try {
                t.interrupt();
            } catch (SecurityException ignore) {
            }
        }
    }
}

在Worker类的构造方法中,可以看出,首先将同步状态state设置为-1,设置为-1是为了防止runWorker方法运行之前被中断。这是因为如果其他线程调用线程池的shutdownNow()方法时,如果Worker类中的state状态的值大于0,则会中断线程,如果state状态的值为-1,则不会中断线程。

Worker类实现了Runnable接口,需要重写run方法,而Worker的run方法本质上调用的是ThreadPoolExecutor类的runWorker方法,在runWorker方法中,会首先调用unlock方法,该方法会将state置为0,所以这个时候调用shutDownNow方法就会中断当前线程,而这个时候已经进入了runWork方法,就不会在还没有执行runWorker方法的时候就中断线程。

注意:大家需要重点理解Worker类的实现。

拒绝策略内部类

在线程池中,如果workQueue阻塞队列满了,并且没有空闲的线程池,此时,继续提交任务,需要采取一种策略来处理这个任务。而线程池总共提供了四种策略,如下所示。

  • 直接抛出异常,这也是默认的策略。实现类为AbortPolicy。
  • 用调用者所在的线程来执行任务。实现类为CallerRunsPolicy。
  • 丢弃队列中最靠前的任务并执行当前任务。实现类为DiscardOldestPolicy。
  • 直接丢弃当前任务。实现类为DiscardPolicy。

在ThreadPoolExecutor类中提供了4个内部类来默认实现对应的策略,如下所示。

public static class CallerRunsPolicy implements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

    public CallerRunsPolicy() { }

    public void rejectedExecution(Runnable r, ThreadPoolExecutor e) {
        if (!e.isShutdown()) {
            r.run();
        }
    }
}

public static class AbortPolicy implements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

    public AbortPolicy() { }

    public void rejectedExecution(Runnable r, ThreadPoolExecutor e) {
        throw new RejectedExecutionException("Task " + r.toString() + " rejected from " + e.toString());
    }
}

public static class DiscardPolicy implements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

    public DiscardPolicy() { }

    public void rejectedExecution(Runnable r, ThreadPoolExecutor e) {
    }
}

public static class DiscardOldestPolicy implements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

    public DiscardOldestPolicy() { }


    public void rejectedExecution(Runnable r, ThreadPoolExecutor e) {
        if (!e.isShutdown()) {
            e.getQueue().poll();
            e.execute(r);
        }
    }
}

我们也可以通过实现RejectedExecutionHandler接口,并重写RejectedExecutionHandler接口的rejectedExecution方法来自定义拒绝策略,在创建线程池时,调用ThreadPoolExecutor的构造方法,传入我们自己写的拒绝策略。

例如,自定义的拒绝策略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CustomPolicy implements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

    public CustomPolicy() { }

    public void rejectedExecution(Runnable r, ThreadPoolExecutor e) {
        if (!e.isShutdown()) {
            System.out.println("使用调用者所在的线程来执行任务")
            r.run();
        }
    }
}

使用自定义拒绝策略创建线程池。

new ThreadPoolExecutor(0, Integer.MAX_VALUE,
                       60L, TimeUnit.SECONDS,
                       new SynchronousQueue<Runnable>(),
                       Executors.defaultThreadFactory(),
               new CustomPolicy());

好了,今天就到这儿吧,我是冰河,我们下期见~~

目录
相关文章
|
2月前
|
设计模式 存储 安全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创建型模式的主要关注点是“怎样创建对象?”,它的主要特点是"将对象的创建与使用分离”。这样可以降低系统的耦合度,使用者不需要关注对象的创建细节。创建型模式分为5种:单例模式、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式、原型模式、建造者模式。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
2月前
|
存储 设计模式 算法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行为型模式篇】11种行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案例实现、优缺点、扩展对比、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行为型模式用于描述程序在运行时复杂的流程控制,即描述多个类或对象之间怎样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单个对象都无法单独完成的任务,它涉及算法与对象间职责的分配。行为型模式分为类行为模式和对象行为模式,前者采用继承机制来在类间分派行为,后者采用组合或聚合在对象间分配行为。由于组合关系或聚合关系比继承关系耦合度低,满足“合成复用原则”,所以对象行为模式比类行为模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行为型模式分为: • 模板方法模式 • 策略模式 • 命令模式 • 职责链模式 • 状态模式 • 观察者模式 • 中介者模式 • 迭代器模式 • 访问者模式 • 备忘录模式 • 解释器模式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行为型模式篇】11种行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案例实现、优缺点、扩展对比、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
2月前
|
设计模式 存储 安全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结构型模式描述如何将类或对象按某种布局组成更大的结构。它分为类结构型模式和对象结构型模式,前者采用继承机制来组织接口和类,后者釆用组合或聚合来组合对象。由于组合关系或聚合关系比继承关系耦合度低,满足“合成复用原则”,所以对象结构型模式比类结构型模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结构型模式分为以下 7 种: • 代理模式 • 适配器模式 • 装饰者模式 • 桥接模式 • 外观模式 • 组合模式 • 享元模式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
30天前
|
自然语言处理 数据处理 索引
mindspeed-llm源码解析(一)preprocess_data
mindspeed-llm是昇腾模型套件代码仓,原来叫"modelLink"。这篇文章带大家阅读一下数据处理脚本preprocess_data.py(基于1.0.0分支),数据处理是模型训练的第一步,经常会用到。
52 0
|
2月前
|
安全 搜索推荐 数据挖掘
陪玩系统源码开发流程解析,成品陪玩系统源码的优点
我们自主开发的多客陪玩系统源码,整合了市面上主流陪玩APP功能,支持二次开发。该系统适用于线上游戏陪玩、语音视频聊天、心理咨询等场景,提供用户注册管理、陪玩者资料库、预约匹配、实时通讯、支付结算、安全隐私保护、客户服务及数据分析等功能,打造综合性社交平台。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陪玩系统正成为游戏爱好者的新宠,改变游戏体验并带来新的商业模式。
|
4天前
|
Python
python3多线程中使用线程睡眠
本文详细介绍了Python3多线程编程中使用线程睡眠的基本方法和应用场景。通过 `time.sleep()`函数,可以使线程暂停执行一段指定的时间,从而控制线程的执行节奏。通过实际示例演示了如何在多线程中使用线程睡眠来实现计数器和下载器功能。希望本文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Python多线程编程,提高程序的并发能力和执行效率。
32 20
|
9天前
|
安全 Java C#
Unity多线程使用(线程池)
在C#中使用线程池需引用`System.Threading`。创建单个线程时,务必在Unity程序停止前关闭线程(如使用`Thread.Abort()`),否则可能导致崩溃。示例代码展示了如何创建和管理线程,确保在线程中执行任务并在主线程中处理结果。完整代码包括线程池队列、主线程检查及线程安全的操作队列管理,确保多线程操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2月前
|
NoSQL Redis
单线程传奇Redis,为何引入多线程?
Redis 4.0 引入多线程支持,主要用于后台对象删除、处理阻塞命令和网络 I/O 等操作,以提高并发性和性能。尽管如此,Redis 仍保留单线程执行模型处理客户端请求,确保高效性和简单性。多线程仅用于优化后台任务,如异步删除过期对象和分担读写操作,从而提升整体性能。
79 1
|
4月前
|
存储 消息中间件 资源调度
C++ 多线程之初识多线程
这篇文章介绍了C++多线程的基本概念,包括进程和线程的定义、并发的实现方式,以及如何在C++中创建和管理线程,包括使用`std::thread`库、线程的join和detach方法,并通过示例代码展示了如何创建和使用多线程。
79 1
|
4月前
|
Java 开发者
在Java多线程编程中,创建线程的方法有两种:继承Thread类和实现Runnable接口
【10月更文挑战第20天】在Java多线程编程中,创建线程的方法有两种:继承Thread类和实现Runnable接口。本文揭示了这两种方式的微妙差异和潜在陷阱,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选择适合项目需求的线程创建方式。
66 3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镜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