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拆中台了?消息来源是“老K的独家了解”。
“
老K独家了解到,张勇近期在阿里内网发布文章表示,他对目前阿里的中台并不满意,他直言道,现在阿里的业务发展太慢,要把中台变薄,变得敏捷和快速。
”
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中台的争吵更加激烈,当前对中台的看法主要有两种极端,一种是看空中台,认为中台是一个完全错误的方向;另一种是看多中台,认为“中台是我们的战略目标”、“中台就是一个革命性的设计”。但争吵的原因可能是连中台的概念都没有达成共识,可以说是毫无意义的争吵。
中台是架构的产物,建不建中台、如何建中台是架构师的本职工作之一。我们抛弃老生常谈的“小前台、大中台、稳后台”概念解释,从架构的角度来看“中台”前世今生。
(一):“中台”的出生
绝大多数大中型企业都有若干业务条线,各业务条线都是相对独立的部门,各部门各自建设自己的信息化系统,导致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重复造轮子的问题层出不穷,严重浪费了信息化建设资源,各部门呈现出“诸侯割据”状态,导致企业数字资产无法统一,无法打磨企业核心系统,增长乏力,损失数字化转型机会成本。
因为这些原因, 所以阿里的高管们就以美国海军陆战队和 Supercell 的组织形式为启发, 做了“大 (业务) 中台, 小 (业务) 前台”的策略。所谓大中台是沉淀了各个业务条线的共性能力,创建共享业务事业部支撑各业务条线。(图1)
图1:沉淀共性能力,创建共享事业部
这种架构策略并不是阿里独创,togaf架构能力框架在90年代就有“企业利益最大化”、“数据共享”、“沉淀数据资产”等示例原则。
任何一个IT出身的架构师都懂得“高内聚、低耦合”,一个小小的数据加密功能都可以沉淀为“公共代码”,更不用说流行的技术框架,如早期的SSH、SSM,现如今的Spring Cloud微服务框架等,都是避免重复造轮子,沉淀公共服务。
毫无疑问的是,这种架构策略既没有过去时,也依然在不同的企业正在发生。只是因为阿里在行业内拥有权威话语权及一本《企业IT架构转型之道》将公共能力沉淀提高到了战略高度,创造了一个新的架构语言:“中台”。
“中台”概念的提出,一个明显的效果是提升了非IT专业人士的“架构理论”水平,所以似乎人人都“言必提中台”。但是对于IT架构专业人士来说,中台理念本属于架构持续演变中一个合理的阶段性小目标而已,在不同的环境下本应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如今被一刀切的提到这么高的“行政”战略高度,是不是觉得如鲠在喉?
(二):中台的适用场景
中台是不断沉淀共性能力的结果,所以中台的适用场景也必然是对公共能力有依赖的业务场景。(图2)
这四个象限的横轴代表技术演化稳定性,竖轴代表功能的通用性。中台的优势领域在第三象限,这个象限技术具有高确定性,业务功能通用。第二象限属于比较稳定但是不通用的小众行业。第四象限属于普遍流行但是高速变化的领域,比如说内容和服饰或者端上的交互。而第一象限属于创新业务,不但定制化程度高且快速演化。
对于业务通用且技术确定的场景,是最适合中台架构的,也就是在第三象限。如阿里的支付中心,支付的技术是通用的;支付的业务场景也是确定的。任何涉及支付的业务只要调用支付中心提供的能力即可,这是大中台“炮火支援”小前台“单兵作战”快速迭代的典型案例。
图2:中台的适用场景
而在第一象限,由于业务的特殊性及技术的不确定性,是最不适合调用中台服务的,只能采用前后台模式快速迭代。(图3)
图3:第一象限不适合中台的场景
当企业遇到特殊的业务场景及不确定的技术路线,意味着企业可能创新业务,随着新业务的不断稳定,也会不断的沉淀共性能力,而形成新的中台。(图4)
图4:新业务稳定后不断沉淀中台
所以中台是个不断演变迭代的过程,郭东白老师将适用中台的场景归为六类:
“
0.低成本上线:同一个功能模块在多个场景中被使用, 要求该能力的接口确定性高。
1.加速上线:同一个基础能力不需修改或者简单修改即可上线, 也就是模块化支持,要求高 API 确定性和好的功能通用性。
2.提升稳定性:同一个业务能力持续打磨, 要求需求同时具备高的接口稳定性和好的跨业务线通用性。
3.加速能力扩散:基础业务能力可以跨业务线模式, 要求该能力具备比较好的通用性,可以在多个业务线之间共享。
4.统一数据资产:数据模型可以在多个业务线之间统一, 对功能的通用性要求高, 且业务需求相对稳定。
5.集团资源高效利用:业务能力共享, 不仅仅是技术资源, 其实是业务能力有高通用性且需求稳定。
”
(三):中台的组织机构
中台的组织机构是中台架构的禁区,也是中台能够成功的最关键节点,但很少有人谈,因为这需要企业信息化架构顶层设计,而目前很少有企业在按照架构顶层设计的路标走。
“
在中台战略制定中,组织架构调整的矛盾与冲突时刻存在,即便是阿里的“共享业务事业部”,早期也是非常艰难地活在淘宝和天猫的夹缝中。
“中台是一个跨团队、跨业务的问题,这是一个企业级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它是一个企业级治理的问题”,王健在采访中说道:“互联网公司做中台,每一家企业都有不同的背景和原因,如果把这些推到传统企业,有各种条件需要解决,比如组织能不能调,如果不可以调,那很可能做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再往前走了,会碰到一个组织的天花板,或者说是组织先行,还是技术先行,这与互联网公司的情况还不太一样,传统企业在组织架构调整上是一个大的坎,调组织就是在动利益关系,这个很难。”
”
传统大中型企业当中调整组织机构不是一般的难,谁来推动中台建设?哪些人应该加入到中台团队?造中台的钱谁来出?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在没有一个顶层架构的情况下,照搬阿里的中台和组织结构,那么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很多企业抄阿里中台失败的根本的原因,还是企业没有具体信息化架构能力,没有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没有按照既定的路标实施。部分大企业有顶层设计,是放在PPT里,而不是用来实施的。由此可见,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路漫漫其修远兮。(图5)
图5: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思考
(四):结语
架构永远是组织结构的体现。
各个企业面临的战场不同,打的仗不一样,模式自然不同 。阿里中台由美军作战体系而来,而英阿海战需要系统化的、远程总控部署平台,中国星罗棋布的游击战也能赢得天下,三大战役又是不同的打法。
好多新名词,掌握其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就可以了,非要上升到战略层面,可能就拔苗助长了。
其实叫不叫中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否能整合企业能力、提升最大盈利效能、收取规模化运作效益、并同时规避企业运作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