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王旭:开源协作如何提升业界的安全?

简介: 开发者、组织、业界机构的共同努力,让开源项目和社区,乃至整个世界变得更加安全。

在前不久的上海外滩大会上,蚂蚁资深技术专家、Kata Containers创始人王旭向参会者分享了开源、开放协作与软件安全可信的话题,本文根据演讲内容编辑整理而成。

001.png

今天,我想在这里和大家探讨开源与安全的话题。在过去,人们一直有一些疑问:开源是否比闭源更安全?开源项目如何保证自己的安全?如何通过开源社区促进业界改善安全性?

这里,我将以Kata Containers项目以及蚂蚁基础设施团队的实践为例,对这些问题做一些探讨,来看看社区和业界是怎么做的。

开源项目如何保证安全性?

首先是开源比闭源更安全吗?

你可能从哪里听说过:开源软件相比闭源软件的一个优越性在于,开源软件更安全。

开源运动的一位颇具话题性的早期领军人物Eric S·Raymond,在他的著作《大教堂与集市》中写道:

“在一群足够多的beta测试者与共同开发者的情况下,几乎所有问题都可以被快速定位,并且由某个人迅速解决。”

“有些所谓安全系统,只有在其不为人所知时才是安全的,当心这些虚假的隐秘性。”

这些论点几乎是无可辩驳的。然而,争论就在于——开源是否意味着更多专业的review,更多的人看到代码甚至是发现漏洞了,他们是否会第一时间来帮助开源项目改善质量而非第一时间利用漏洞进行入侵?开源项目是如何第一时间处理漏洞的?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这是Kata Contaienrs 项目的 VMT 流程图,描述了项目漏洞事件响应团队接收到安全报告后是如何处理的。

002.png

所谓VMT,是 Vulnerability Management Team,这是一个应对安全事件的“特权”工作组,成熟的、社区化的开源项目都有这样一个核心团队。当安全研究人员发现在他们的研究中发现项目存在安全漏洞的时候,会向VMT工作组发出报告,而VMT收到之后,会在寻求修复方案的同时,对问题进行评估、去权威机构分配CVE编号,在patch merge之后,还需要确保主要用户的安全,然后再对外公开修复信息。

这里的一个关键点是,开源项目VMT团队和安全人员的配合。只有规范运作的开源项目和白帽子们良好互动,才能真的做到第一时间修复漏洞、保护用户,而不是放出0-day漏洞。这中间的响应流程,即使对于“开源”软件,也是不开放的。

所以,这里我们的结论是——不是你把代码放在 GitHub 上开源了,安全就随之而来了,你要有吸引安全人员的活跃社区和可以响应问题的机制。这里我们知道,有些个人化的开源项目是没有这样的响应机制的,这样的开源项目并没有让用户得到安全,相反,一旦有大量用户使用,得到的是很多惊险。

VMT机制保证了开源项目本身的安全,那么,在一个庞大的开源社区,比如云原生社区,它由数量繁多的开源项目组成生态,关于社区的整体安全性,还会有哪些有趣的互动呢。

如何提升开源社区的安全水位

开源的一个便利之处就是,如果你觉得哪里不够好,可以自己去弥补。在云原生 landscape 里,搜一下安全相关的品类,立刻可以得到一大片的开源安全组件或工具:

003.png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项目不是预先设计的目标,而是社区互动产生的结果。它们反映了一个自组织生态里的演化规律,而不是操作守则。在开源协作里,这样的项目会自然的涌现出来。

这里,我想以Kata Containers为例,来介绍下如何开发一个开源项目并融入社区。

首先我先来简单介绍一下 Kata Containers——

Kata Containers 首先是一个容器运行时引擎,在生态中的位置和 runc 是一致的。但是,和 runc 不同的是,Kata 用轻量级虚拟化技术来做隔离,这个强隔离带来的不仅是安全隔离,也包括性能隔离和故障隔离。

不过我要强调的一点是,Kata 仍然是一个容器引擎,在系统中是完全对等替换 runc 的,对云原生应用来说,它是完全透明的,即使从性能和开销角度说,我们也已经对它进行了很多轻量化的改造。

所以,我们说,它同时兼有虚拟机和容器两者的优点,secure as VM, fast as containers。

三年来,Kata Containers最让我感到骄傲的,是通过开源社区,我们撬动了社区里的其他大玩家,提升了整个云原生世界的安全水位,利用开放协作提升了云原生领域的安全性、改善了社区的信任。

Kata创立之前的虚拟化容器技术的发展并不快。2015年上半年,我们就开源了 hyperContainer 和 runV,Intel 也同时开源了 clear containers。不过,当时我们的影响还是非常有限的,想加入CNCF都被拒之门外,但我们还是在 Kubernetes 社区里制造了一些影响。比如在 2016 年的时候,我们和 kubernetes node 团队一起推动了 CRI 接口,来抽象化容器引擎。

2017年9月份,我在一个会议上遇到当时 Intel OTC 的时任 GM,也是 Intel 的 SSP VP, Imad Sousou,我们决定一起合作一个开源项目,在基金会的帮助下,我们一起工作了三个月,最终在2017年12月的 KubeCon 大会前一天,发布了Kata Containers这个项目。

随后的故事可以用峰回路转来形容,在2018年上半年,也就是紧接着Kata发布之后的下一次KubeCon,Google发布了gVisor安全容器项目,再之后半年,在2018年AWS发布了轻量虚拟化VMM FireCracker,并引用了 Kata Containers项目来做对比。而在这之间的2018年中,Google 推动 containerd 改进了 Shim API,来进一步让安全容器可以和runC一起被支持,随后这个被称为 shim-v2 的 API 也得到了 CRI-O 的支持,加上 RuntimeClass 和其他一些改进,可以说,2018年是安全容器的爆发年。

今天,Kata 拥有了不小的用户社区,得到了 RedHat,SuSE 和 Ubuntu 三大主流 distro 的支持,也在很多不同行业进入了生产之中,不仅我们蚂蚁、阿里用上了,百度的 Kata 案例也在去年的 OpenInfra Summit 上得到了超级用户大奖,在今年10月19日的OpenInfra Summit大会上,我在Keynote里会正式宣布Kata Containers 1.x在12个稳定发布之后,正式发布2.0版本。不仅 Kata,Google GKE 的用户还可以用上 gVisor,它帮助用户躲过了前不久的 CVE-2020-14386 漏洞。

可以说,开源的力量就在于此——代码只是它对世界的影响力的冰山一角,在水面之下的哪些开放协作和互动,让社区的用户受益,得到了更多的好项目,让社区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基金会如何让开源世界更安全?

要想促进整个开源世界的安全,开源社区的治理组织不能不提。其中,基金会不仅可以接纳安全项目,还可以安全为目的建立基金会,将天南海北的开发者聚集到一起,攻克共同的安全课题,也是开源安全的重要一环。

让我们以Linux旗下的机密计算联盟CCC为例来说明,蚂蚁通过将项目捐献给CCC、参与这样的组织从而对开源社区的安全作出贡献。

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机密计算(Confidential Computing)是一个具备广泛应用前景的前沿技术领域,可信执行环境(Trusted Execution Environment)作为其重要分支,受到业界科技巨头的重视。

机密计算联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CNCF中国区总监Keith Chan告诉我们:CCC的任务和目标之一是在公有云上实现机密计算,这样我们可以做到以前无法做到的事情,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在云上运行敏感数据的计算,机密计算将作为安全体系的核心手段来保护这些敏感数据。

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因为机密计算仍然处于早期,业界鲜有应用,几家企业各自推进自己的研发应用,但难以对业界形成示范效应。因此需要基金会这样的组织来推进这一过程。

CCC希望通过开源开发的原则聚集全世界的人一起来共建机密计算的技术和平台,具体的做法包括:

  • 定义机密计算,并通过开源的方法让全世界的人可以参与,构建生态圈,加快提高市场的接受度和采用率;
  • 通过开源的方法简化企业对机密计算应用的开发和管理;
  • 定义一些基础的服务和框架,并让开发者能够放心地采用这些技术。

作为CCC关键成员的蚂蚁集团也将捐赠Occlum LibOS,这是来自中国的第一个机密计算开源项目,也是目前易用性最好的机密计算LibOS。

004.jpg

通过将其捐赠给基金会,Occlum将成为社区主导的开源项目,将吸引更多业界专家共建,并将和社区其它开源项目合作,如与HyperLedger的avalon项目的合作,在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中落地。

另外,不仅仅是Occlum,蚂蚁集团还正式开源了KubeTEE,解决机密计算在集群中的问题,还有正在研发中的HyperEnclave,解决TEE部署环境问题。这些机密计算的组件,也是蚂蚁对提升整个社区和业界的安全性所做的努力。

正是有开发者、组织、业界机构的共同努力,才让开源项目和社区更加安全,而更安全的开源社区,也将让整个世界变得更加安全。

相关文章
|
运维 Kubernetes Devops
思否开源项目推介丨Choerodon:开源多云应用敏捷全链路技术平台
思否开源项目推介丨Choerodon:开源多云应用敏捷全链路技术平台
思否开源项目推介丨Choerodon:开源多云应用敏捷全链路技术平台
|
供应链 Cloud Native 安全
OSCAR 分享之蚂蚁开源治理的方法和实践
用不用开源技术不再是个问题,如何用好开源技术才是
632 1
OSCAR 分享之蚂蚁开源治理的方法和实践
|
运维 Cloud Native 安全
招行架构师徐佳航:金融云原生与开源标准的共同生长
云原生的技术价值喻示着它就是未来,加入到一个具有可延续性生命力的开源社区,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到达那里。——徐佳航,KubeVela Maintainer,来自招商银行基础设施研发中心云平台及运维平台开发团队。
招行架构师徐佳航:金融云原生与开源标准的共同生长
|
存储 运维 Kubernetes
从开源技术 KubeVela 谈起:云原生应用交付会怎样发展|学习笔记(一)
快速学习从开源技术 KubeVela 谈起:云原生应用交付会怎样发展。
|
存储 运维 Kubernetes
从开源技术 KubeVela 谈起:云原生应用交付会怎样发展|学习笔记(三)
快速学习从开源技术 KubeVela 谈起:云原生应用交付会怎样发展。
|
存储 分布式计算 供应链
隐语:打造安全易用、社区共建的数据密态时代技术基础设施
7月4日,蚂蚁集团宣布面向全球开发者开源可信隐私计算框架“隐语”。这是蚂蚁集团经过6年多的研究打磨,推出的集成当前主流隐私计算技术的通用框架,具备安全可验证,对开发者和使用者友好易用的设计。“隐语”开源背后蚂蚁有什么思考?蚂蚁隐私计算对未来的预期是什么?蚂蚁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安全官、隐语开源社区技术指导委员会主席韦韬博士在“隐语”开源发布会上做了分享。
892 0
隐语:打造安全易用、社区共建的数据密态时代技术基础设施
|
消息中间件 Cloud Native 容灾
阿里云中间件发展历程和开源现状
中间件已经发展多年,其目的主要为通过标准接口和协议解决异构网络环境下分布式应用软件互联和互操作问题。近几年,随着云原生技术的高速发展,云时代对中间件的定义又进行了扩充。2020 年由信通院牵头组织的云原生中间件白皮书对于云原生中间件又提出了 10 项新要求,主要分为底层资源、设计原则、运行时和呈现状态四个维度。阿里巴巴中间件已经有 15 年的发展历史,它与阿里业务一起成长,也是阿里巴巴云原生实践 15 年全程见证者。
阿里云中间件发展历程和开源现状
|
Cloud Native 安全 云计算
伯俊软件获得阿里云原生核心授牌伙伴认证,共建新生态
数字化转型并不是简单地开发技术产品,而是对企业理念、组织架构等全方位再造,是一场全新的考验。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道阻且长,需要专业且精耕的企业“手把手”帮扶。
2371 4
伯俊软件获得阿里云原生核心授牌伙伴认证,共建新生态
|
消息中间件 Kubernetes Oracle
2022 年之后的开源愿景
  在开源领域工作了十多年之后,经历了从初创公司到世界上最大的开源公司,并推出了我的开源项目资助平台,我终于有了一个想法。“开源”一词并不足以涵盖现代开放软件所有可感知的价值,开源需要一个更广阔的视野,以及一个支持开放治理和开放资金的基础设施。   在过去,开源的价值在于源代码,我们可以从自由软件的自由度和开源定义的发布标准中感知到这一点。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现如今,开源产品的生产速度很快,但腐烂和过时的速度更快。除了源代码提供的价值之外,开源项目还有其他重要的特征。开源的价值在于项目被采用,有时候一个项目会成为某种技术事实上的标准(比如用于消息传递的 Apache Kafka)。开源的价值
23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