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规划没有兼顾甲方高中低多个层次人员的需求
数字化转型的规划,应该兼顾甲方高中低三个层次人员的需求。一般而言,高层注重方向指引,提纲挈领。中层注重统一协调,监督管理。基层注重执行,提升效率。在乙方进行项目调研时,甲方高中低层次站位的角度不同,如果规划不能兼顾三个层次,那么要么规划的高度深度不够,要么就是落地困难。
有一些方法论能够兼顾业务诉求,例如IBM使用的组件化业务模型(Component Business Model,CBM),可帮助管理者评估整个企业的目标和战略,帮助中层梳理业务管理流程,协助基层员工关注具体的业务执行,总之是兼顾了甲方高中低多个层次的要求。同时,组件化业务模型也能够有效利用内、外部专业化的优势。
八、机械化照搬最佳实践,甲方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规划
前些年,在做数字化转型的项目时,乙方很多项目依照最佳实践的方法论向甲方进行介绍和复制。按照最佳实践进行复制的好处是,路径清晰可达,最佳实践经过了验证,从业务、技术等角度都可以产出比较明确的、有价值的交付物。但是,如果仅仅机械化的照搬某些最佳实践,全盘照搬缺少特色,比较容易陷入一种被动跟踪的困境。
试举一例,乙方在做项目规划时,向甲方隆重介绍了为甲方同行丙方企业所做的规划,并且强调三年来,甲方同行丙方按照规划取得了多少成果。乙方满心以为甲方会折服于乙方的专业能力,对给丙方的规划照单全收。殊不知甲方经过了冷静思考之后,抛出了一个问题:“既然丙方已经在三年之前按照此规划做了设计,我和丙方之间是竞争关系,他们比我们早干了三年,那我们是后发,如果仍然按照此套路去规划设计,那么请问我们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照搬最佳实践,需要和甲方的规模、行业地位、发展定位等相匹配。如果甲方是定位成行业跟随型的企业,则按照最佳实践是比较合适的。如果是行业领先的甲方,照搬最佳实践就需要慎重考虑。如果是想成为行业引领,则照搬最佳实践也可能成为障碍,因为其他的机构、企业已经按照最佳实践应用过了,并且有时间上的先发优势。那么,此时的甲方直接套用最佳实践的经验,如果没有考虑清楚后发优势,忽视了自身的差异、禀赋,没有深入挖掘内在的优势和潜力,则会陷入盲目跟从的陷阱。
在智慧城市领域也存在着“追星式规划”,例如,甲方人员参观了北京、上海某个明星项目,甲方人员一致认为该项目落地效果非常理想,但是实际上该项目投资规模很大,可能多达数亿元,如果甲方财力不够支撑该项目实施,则也是无法落地的。
九、市民、员工等公众对于顶层规划的参与度低
有些项目的规划设计,尤其是在前期,市民、员工等公众的参与度非常低,市民、员工等公众不了解规划设计的目标,也不知道具体情况。项目规划设计做出来了之后,公众看不懂。即使市民、员工等公众了解到了规划设计的情况,也无法理解其中的内容、含义,从而只是被动参与。因此,公众不理解,不清楚来龙去脉,会造成公众更多的疑问,例如,大家就会有疑问,为什么要做个大数据平台出来呢?做个大数据平台会有什么价值?公众会认为,做个大数据平台可能还不如直接做个APP,APP最起码能够看得见,摸得着。
从最初的设计阶段,市民、员工等公众的参与度就低,到后期系统开发完成上线之后,公众的使用度、参与度仍然低。从最初的立项、规划设计,到系统上线,市民、员工等公众由于不了解、看不懂,到不参与,甚至是抵触大,造成项目的效果大打折扣。
当前,我们看到了一些甲方正在想办法提高市民、员工等公众的参与程度,例如,有的政府发布了征集城市运行痛点的项目,也有的政府借助于大数据对市民反映较多的问题集中向社会公布,征集解决办法。这些都是提高公众参与程度的有力措施。
十、规划设计对于困难的估计程度不足
项目的时间进度节点是很多规划设计项目的重要内容。在考虑项目时间进度节点时,如果规划对于困难的估计不足,则会给出错误的时间估算。比如,乙方在做数字化转型的项目当中,如果在数据都能够充分共享的情况下,完成项目需要六个月的周期。但是,乙方在做实际项目的实施时,恰恰是数据共享遇到的阻力、障碍最大,在项目中最为耗时,整个项目六个月的周期,乙方可能花了三个月时间,仍然尚未打通甲方的数据。对于困难估计不足,就会打乱时间进度节奏。
既然有了坑,那么如何规避呢?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甲方应该重视规划设计的作用
目前的很多规划,由于乙方竞争激烈等原因,造成了甲方的议价空间比较大。很多规划是由乙方低价或者是免费赠送给甲方的。甲方会认为:一方面规划不重要,实际项目最重要,因此,甲方支付意愿比较低;另一方面,甲方觉得规划如果是赠送的,则为甲方自己省钱了,相当于白捡钱了。乙方由于付出了前期沟通、调研、撰写等成本,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当然也是能省就省。乙方找几个人,很快就把规划做好了。
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规划上面省的钱,未来实际在项目实施当中,要么乙方通过推荐关联的厂商找补回来,要么就不尽心尽力,在规划中潜藏了一些坑。结果规划的免费午餐,最终变成了项目实施最昂贵的坑。
二、甲乙双方都应该重视调研的工作
我们经常见到写的非常体系化、格式非常漂亮的一些规划,但就是有一个问题,该规划“放之四海而皆准”,开玩笑地说,把该规划当中的企业名、区县名做个批量替换,该规划马上就可以作为另一个企业、另一个区县的规划了。
想要做出高质量的规划,前期做出高质量的调研必不可少。只有调研充分了,那么依据国家、省市的多级规划,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产业布局、比较优势、发展方向,才能做出比较优质的规划;如果做的实际调研不充足,就会有坑。
三、甲方尽量寻找独立的第三方做规划
目前,很多的项目规划设计都是乙方免费送给甲方的,乙方的团队往往从自身出发,一是站位高度不够,二是规划对自己有利的方向,依据自身的优势或者技术参数形成规划。如果甲方足够重视规划,则可以多考察几个乙方,思考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乙方做规划是最合适的,对乙方有一个综合性的对比评判,或者邀请跨领域的、跨厂商的独立第三方做规划。
综上述所,在数字化转型的大潮当中,无论是做智慧城市、企业数字化转型,规划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避免了规划当中的这些坑,才能有效提升项目实施的效果,达到一张蓝图干到底的效果。
本文的撰写得到了以下老师的指导,在此感谢!
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资深专家 霍向光老师
数字化转型专家 KK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