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AN——无线接入网架构优化 | 带你读《5G时代的承载网》之十八

简介: C-RAN 是根据现网条件和技术进步的趋势,提出的新型无线接入网构架, 是基于集中化处理(Centralized Processing)、协作式无线电(Collaborative Radio)和实时云计算构架(Real-time Cloud Infrastructure)的绿色无线接 入网构架(Clean System)。其本质是通过实现减少基站机房数量,减少能耗, 采用协作化、虚拟化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和动态调度,提高频谱效率,以达到 低成本、高带宽和灵活度的运营。

第 3 章 5G 网络架构

| 3.6 5G 网络重构关键技术 |

3.6.4 网络切片——灵活自适应的网络形态

3.6.5 C-RAN——无线接入网架构优化

C-RAN 是根据现网条件和技术进步的趋势,提出的新型无线接入网构架, 是基于集中化处理(Centralized Processing)、协作式无线电(Collaborative Radio)和实时云计算构架(Real-time Cloud Infrastructure)的绿色无线接 入网构架(Clean System)。其本质是通过实现减少基站机房数量,减少能耗, 采用协作化、虚拟化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和动态调度,提高频谱效率,以达到 低成本、高带宽和灵活度的运营。C-RAN 的总目标是为解决移动互联网快速 发展给运营商所带来的多方面挑战(能耗、建设和运维成本、频谱资源),追求 未来可持续的业务和利润增长。
1G 和 2G 时代,基站是一体化的,每个基站自成体系,基站及配套设施全 部位于机房内,基站通过馈线与铁塔上的天线相连;到 3G 时代,将传统一体 化基站分为两部分,即 RRU 和 BBU。RRU 位于室外,BBU 位于室内,RRU 与 BBU 之间通过光纤连接,每个 BBU 可以带多个(3 ~ 4 个)RRU,这种方 式即为 D-RAN(分布式无线接入网)。
C-RAN 是对分布式基站的进一步演进,最早由中国移动于 2009 年提出, 其基本定义是:基于分布式拉远基站,C-RAN 将所有或部分的基带处理资源 进行集中,形成一个基带资源池并对其进行统一管理与动态分配,在提升资源 利用率、降低能耗的同时,通过对协作化技术的有效支持而提升网络性能。通 过近些年的研究,C-RAN 的概念也在不断演进,尤其是针对 5G 高频段、大带宽、多天线、海量连接和低时延等需求,通过引入集中和分布单元 CU/DU 的 功能重构及下一代前传网络接口 NGFI 前传架构,来实现无线接入网架构的优 化。RAN 的演进示意如图 3-42 所示。
image.png
如 3.6.4 节所述,5G 的 BBU 功能将被重构为 CU 和 DU 两个功能实体, 以处理内容的实时性进行区分。CU 设备主要包括非实时的无线高层协议栈功 能,同时也支持部分核心网功能下沉和边缘应用业务的部署,而 DU 设备主要 处理物理层功能和实时性需求的二层功能,考虑节省 RRU/AAU 与 DU 之间的 传输资源,部分物理层功能也可上移至 RRU/AAU 实现。在具体的实现方案上, CU 设备采用通用平台实现,这样不仅可支持无线网功能,还具备了支持核心 网功能和边缘应用的能力;DU 设备可采用专用设备平台或通用 + 专用混合平 台实现,支持高密度数学运算能力。引入网络功能虚拟化框架后,在 MANO 的 统一管理和编排下,配合网络 SDN 控制器和穿通的操作维护中心 OMC 功能组 件,可实现包括 CU/DU 在内的端到端灵活资源编排能力和配置能力,满足运 营商快速按需的业务部署需求。
为解决 CU/DU/RRU 间的传输问题,运营商可引入 NGFI 架构,如图 3-43 所示,CU 通过交换网络连接远端的分布功能单元,这一架构的技术特点 是,可依据场景需求灵活部署功能单元:传送网资源充足时,可集中化部署 DU 功能单元,实现物理层协作化技术,而在传送网资源不足时也可以分布式部署 DU 处理单元。而 CU 功能的存在,实现了原属 BBU 的部分功能的集中,既兼 容了完全的集中化部署,又支持分布式的 DU 部署,可在最大化保证协作化能 力的同时,兼容不同的传送网能力。
image.png
5G C-RAN 基于 CU/DU 的两级协议架构、NGFI 的传输架构及 NFV 的实 现架构,形成了面向 5G 的灵活部署的两级网络云构架,将成为 5G 及未来网络 架构演进的重要方向。与传统的 4G C-RAN 无线网络相比,5G C-RAN 网络 依然具有集中化、协作化、云化和绿色四大特征,只是具体内涵有一些演进。
集中部署。传统 4G C-RAN 集中化是一定数量的 BBU 被集中放置在一个 大的中心机房;随着 CU/DU 和 NGFI 的引入,5G C-RAN 逐渐演变为逻辑上 两级集中的概念,第一级集中沿用 BBU 放置的概念,实现物理层处理的集中, 这对降低站址选取难度、减少机房数量、共享配套设备等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 可选择合适的应用场景,有选择地进行小规模集中(比如百载波量级);第二级 集中是引入 CU/DU 后无线高层协议栈功能的集中,将原有的 eNodeB 功能进 行切分,部分无线高层协议栈功能被集中部署。
协作能力。对应于两级集中的概念,第一级集中是小规模的物理层集中, 可引入 CoMP、D-MIMO 等物理层技术实现多小区 / 多数据发送点间的联合发 送和联合接收,提升小区边缘频谱效率和小区的平均吞吐量;第二级集中是大 规模的无线高层协议栈功能的集中,可借此作为无线业务的控制面和用户面锚 点,未来引入 5G 空口后,可实现多连接、无缝移动性管理、频谱资源高效协 调等协作化能力。
无线云化。云化的核心思想是功能抽象,实现资源与应用的解耦。无线云 化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全部处理资源可属于一个完整的逻辑资源池,资源分 配不再像传统网络在单独的基站内部进行,基于 NFV 架构,资源分配是在“池” 的层面上进行,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得处理资源的复用共享(如潮汐效应),降低 系统的成本,并带来功能的灵活部署优势,从而实现业务到无线端到端的功能 灵活分布,可将移动边缘计算视为无线云化带来的灵活部署方式的应用场景之 一;另一方面,空口的无线资源也可以抽象为一类资源,实现无线资源与无线 空口技术的解耦,支持灵活无线网络能力调整,满足特定客户的定制化要求(如 为集团客户配置专有无线资源实现特定区域的覆盖)。因此,在 C-RAN 网络中, 系统可以根据实际业务负载、用户分布、业务需求等实际情况动态实时调整处 理资源和空口资源,实现按需的无线网络能力,提高新业务的快速部署能力。
绿色节能。利用集中化、协作化、无线云化等能力,减少运营商对无线机 房的依赖,降低配套设备和机房建设的成本和整体综合能耗,也实现了按需的 无线覆盖调整和处理资源调整,在优化无线资源利用率的条件下提升了全系统 的整体效能比。
未来无线网络需要提供多种业务服务,根据 3GPP 定义可以分为三大类: 增强的移动宽带业务、面向垂直行业的大规模机器通信业务、低时延高可靠业 务。不同的业务对于网络架构的需求有所差异,主要体现在时延、前传和回传 的传输能力、业务数据处理的容量等方面。因此,对无线云网络 C-RAN 的系 统设计也会提出不同的要求。
1.增强的移动宽带业务场景
对于移动宽带业务,无线网络需要考虑两个基本能力要求:一个是覆盖, 另一个是容量。对于语音业务,对业务的带宽和时延要求不高,而对于交互式 视频或者虚拟现实业务,则需要保证大带宽和低时延。在增强移动宽带(eMBB) 网络中,数据的传输容量也有大幅度提高,比如支持几十或数百吉比特每秒的 传输速率;在实时性方面需要考虑几毫秒量级的时延需求。
对于具体的业务指标,3GPP 的技术文档 TR22.891[2]和 TR38.913[3]有 相关的描述:
——对于慢速移动用户,用户的体验速率要达到 1Gbit/s 量级;
——对于高速移动或者信噪比比较恶劣的场景,用户的体验速率至少要达 到 100Mbit/s;
——业务密度最高可达 Tbit/(s⋅km2)量级;
——对于高速移动用户,最高需要支持 500km/h 的移动速率;
——用户平面的延时需要控制在 4ms 量级。
因此,作为一种通用的网络结构,无线云网络需要考虑 CU 和 DU 的分离。
根据实际网络的部署,下面列举 C-RAN 网络对于支持 eMBB 业务的典型 用例。
用例 1:基于多连接的部署用于网络容量和覆盖的提升。
为了有利于支持 eMBB 业务的覆盖和容量需求,双连接或者多连接是一种 有效的网络部署和技术实现手段。在多连接场景下,不同的连接可能对应不同 的接入技术和频段,一个连接负责覆盖,一个连接负责容量提升,实现覆盖和 数据的理想结合,比如,站间载波聚合的应用。由于 CU 和 DU 分离,两个连 接的 DU 可以独立处理物理层信息,这样可以节省前传接口的传输开销,同时 一个 CU 可以处理两个连接的非实时信息,如图 3-44 所示。
image.png
典型的部署场景如下。
——一个宏站覆盖一个宏小区,一个微站覆盖一个微小区,一个宏站可以 连接一个或多个微站。宏微小区可以同频或者异频。
——对于宏站,DU 和 RRU 通常分离,但对于微站,DU 和 RRU 可以分 离也可以集成在一起。
——对于宏站,CU、DU 可以部署在一起;对于微站,CU 和 DU 的连 接一般需要专门的前传连接,根据具体的技术应用对前传的时延有不同的需 求,如果无线承载需要合并,则时延要求一般小于 5ms,否则需求可以被放宽 一些。
用例 2:基于基站协同管理的服务与小区间干扰协调和高密度业务的需求。
当业务的容量需求变高,在密集部署情况下,基于理想前传条件,多个 DU 可以聚合部署,形成基带池,优化基站资源池的利用率,并且可以利用多个小 区的协作传输和协作处理以提高网络的覆盖和容量,如图 3-45 所示。
image.png
相关的部署需求如下。
——所有 RRU 需要和 DU 池通过直接光纤或高速传输网络连接,时延要求 一般在微秒量级。
——DU 池支持的小区数目可以达到数十至数百个。
——CU 和 DU 的连接一般通过传输网络,时延要求则没有 RRU 和 DU 的 前传连接严格。
用例 3:基于时延差异性的部署优化。
对于语音业务,带宽和时延要求不高,实时功能 DU 可以部署在站点侧, 非实时功能可以部署在中心机房,而对于大带宽、低时延业务(如视频或者虚 拟现实),一般需要高速传输网络或者光纤直接连接 RRU 和中心机房,并在中 心机房部署缓存服务器,以降低时延并提升用户体验。
下面列举了两种可能的部署,并在图 3-46 给出了相应的部署示意图。
image.png
——高实时、大带宽的业务(如视频和虚拟现实业务):为了保证高效的时 延控制,需要高速传输网络或光纤直连 RRU,数据统一传输到中心机房进行处 理,减少中间的流程,同时,DU 和 CU 则可以部署在同一位置,网络实体则合 而为一。
——低实时语音等一般业务:在这种场景下,带宽和实时性要求不高,实时功能 DU 可以部署在站点侧,多个 DU 通过前传连接到一个 CU,非实时功能 CU 可以部署在中心机房。
2.垂直行业和机器通信需求场景
对于面向垂直行业的机器通信或者大规模机器通信连接业务,需要考虑机 器通信的特点:数据量少而且稀疏,数量多,覆盖距离可大可小,实时性要求 不高。在 3GPP 技术文档 TR22.891 中,对于传感器类的 MTC 要求一百万连 接数 / 平方公里,如此巨大的数目需要设计合理的网络结构降低成本。
在和 Cloud RAN 的结合中,可以考虑一个具体的用例。
——物联网的集中化管控:可以让多个 DU 或者 RRU 连接到一个 CU,由 CU 进行区域物联网的集中管控。由于物联网业务实时性要求不高,可以将 CU 和核心网进行共平台部署,减少无线网和核心网的信令的交互,减少机房的数 量。在图 3-47 基于物联网的无线云网络结构中,包括一个 CU 可以控制数量 巨大的多个 DU 和 RRU,同时 CU 也可和核心网共享机房。
image.png
3.低时延、高可靠需求场景
对于此类业务,可靠性和实时性是主要的技术需求,容量的需求并不高, 因而面向这一业务,C-RAN 系统需要考虑时延的敏感性和传输的可靠性,对 于系统的效率没有严格的要求。因此,针对这种业务,需要考虑的前传的理想 传输以保证时延,同时可以采用多个小区信号的联合发送和接收以保证信号的 可靠性。典型的业务场景包括自动驾驶、无人机控制、工业 4.0 等,对网络有 着苛刻的时延要求。
3GPP 技术文档 TR22.891 有以下相关的技术要求。
——低时延小于 1ms。
——超可靠至少低于误包率(<10-4)。
——对于高速移动场景如无人机控制,需要保证在飞行速度为 300km/h 时 能提供上行 20Mbit/s 的传输速率。
在和 Cloud RAN 的结合中,与其他业务的差异性可以体现在以下用例中。
——基于高实时通信的自动驾驶:将 RAN 的实时处理 DU 和非实时处理功 能单元 CU 部署在更加靠近用户的位置,并配置相应的服务器和业务网关,进 而满足特定的时延和可靠性需求,如图 3-48 所示。
image.png
以上针对不同业务做了单独的分析,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对混合业务 的支持,则需要考虑网络切片的应用,典型的应用方式有两种:如图 3-49 所示, 一种是无线资源静态共享,由于不同频道和不同无线传输技术的使用,eMBB/ mMTC/uRLLC 可以使用不同的 DU 和 RRU,无须统一集中处理,当然,网络 接口仍然保持一致;另一种是无线资源动态共享,这种情况下 DU 的处理也更 复杂,它必须同时支持不同的无线传输技术,因此,DU 的功能实体是 3 种业 务共享的。
image.png
从总体上看,无线云网络 C-RAN 对不同接入技术和不同的业务的混合使 用,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兼容性,其灵活的网络架构可以满足不同业务场景中 具有很大差异的时延、容量、频谱效率等需求。

相关实践学习
钉钉群中如何接收IoT温控器数据告警通知
本实验主要介绍如何将温控器设备以MQTT协议接入IoT物联网平台,通过云产品流转到函数计算FC,调用钉钉群机器人API,实时推送温湿度消息到钉钉群。
阿里云AIoT物联网开发实战
本课程将由物联网专家带你熟悉阿里云AIoT物联网领域全套云产品,7天轻松搭建基于Arduino的端到端物联网场景应用。 开始学习前,请先开通下方两个云产品,让学习更流畅: IoT物联网平台:https://iot.console.aliyun.com/ LinkWAN物联网络管理平台:https://linkwan.console.aliyun.com/service-open
相关文章
|
2月前
|
消息中间件 存储 缓存
十万订单每秒热点数据架构优化实践深度解析
【11月更文挑战第20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在高峰时段需要处理海量订单,这对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和扩展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双十一”、“618”等大型促销活动中,每秒需要处理数万甚至数十万笔订单,这对系统的热点数据处理能力构成了严峻挑战。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优化架构以应对每秒十万订单级别的热点数据处理,从历史背景、功能点、业务场景、底层原理以及使用Java模拟示例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67 8
|
2月前
|
边缘计算 运维 5G
5G承载网是5G无线接入网与核心网之间的通信管道,负责高效传输数据,保障高速率、低时延和高可靠性
5G承载网是5G无线接入网与核心网之间的通信管道,负责高效传输数据,保障高速率、低时延和高可靠性。关键技术包括灵活以太网、网络切片、光传输和智能管控,支持多样化业务需求。未来将更加智能化、融合化和绿色节能,推动5G网络的快速发展。
265 4
|
1月前
|
弹性计算 运维 监控
阿里云云服务诊断工具:合作伙伴架构师的深度洞察与优化建议
作为阿里云的合作伙伴架构师,我深入体验了其云服务诊断工具,该工具通过实时监控与历史趋势分析,自动化检查并提供详细的诊断报告,极大提升了运维效率和系统稳定性,特别在处理ECS实例资源不可用等问题时表现突出。此外,它支持预防性维护,帮助识别潜在问题,减少业务中断。尽管如此,仍建议增强诊断效能、扩大云产品覆盖范围、提供自定义诊断选项、加强教育与培训资源、集成第三方工具,以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681 243
|
27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可视化
基于深度混合架构的智能量化交易系统研究: 融合SSDA与LSTM自编码器的特征提取与决策优化方法
本文探讨了在量化交易中结合时序特征和静态特征的混合建模方法。通过整合堆叠稀疏降噪自编码器(SSDA)和基于LSTM的自编码器(LSTM-AE),构建了一个能够全面捕捉市场动态特性的交易系统。SSDA通过降噪技术提取股票数据的鲁棒表示,LSTM-AE则专注于捕捉市场的时序依赖关系。系统采用A2C算法进行强化学习,通过多维度的奖励计算机制,实现了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下最大化收益的目标。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在不同波动特征的股票上表现出差异化的适应能力,特别是在存在明确市场趋势的情况下,决策准确性较高。
65 5
基于深度混合架构的智能量化交易系统研究: 融合SSDA与LSTM自编码器的特征提取与决策优化方法
|
6天前
|
消息中间件 监控 小程序
电竞陪玩系统架构优化设计,陪玩app如何提升系统稳定性,陪玩小程序平台的测试与监控
电竞陪玩系统架构涵盖前端(React/Vue)、后端(Spring Boot/php)、数据库(MySQL/MongoDB)、实时通信(WebSocket)及其他组件(Redis、RabbitMQ、Nginx)。通过模块化设计、微服务架构和云计算技术优化,提升系统性能与可靠性。同时,加强全面测试、实时监控及故障管理,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
12天前
|
存储 弹性计算 架构师
老板点赞!技术人如何用架构优化打赢降本增效战?
大家好,我是小米,一个喜欢分享技术的小架构师。通过亲身经历,我将介绍如何通过架构优化帮助公司降本增效。两年前,我加入一家初创公司,面对成本高企的问题,通过弹性伸缩、微服务化和数据治理等手段,成功降低了40%的技术成本,提升了60%的系统响应速度。希望我的经验能给你启发!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软件求生”,获取更多技术干货。
23 5
|
1月前
|
存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AI系统】计算图优化架构
本文介绍了推理引擎转换中的图优化模块,涵盖算子融合、布局转换、算子替换及内存优化等技术,旨在提升模型推理效率。计算图优化技术通过减少计算冗余、提高计算效率和减少内存占用,显著改善模型在资源受限设备上的运行表现。文中详细探讨了离线优化模块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方案,包括结构冗余、精度冗余、算法冗余和读写冗余的处理方法。此外,文章还介绍了ONNX Runtime的图优化机制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实现,展示了如何通过图优化提高模型推理性能的具体示例。
61 4
【AI系统】计算图优化架构
|
28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前端开发 算法
婚恋交友系统平台 相亲交友平台系统 婚恋交友系统APP 婚恋系统源码 婚恋交友平台开发流程 婚恋交友系统架构设计 婚恋交友系统前端/后端开发 婚恋交友系统匹配推荐算法优化
婚恋交友系统平台通过线上互动帮助单身男女找到合适伴侣,提供用户注册、个人资料填写、匹配推荐、实时聊天、社区互动等功能。开发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技术选型、系统架构设计、功能实现、测试优化和上线运维。匹配推荐算法优化是核心,通过用户行为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提高匹配准确性。
85 3
|
2月前
|
监控
SMoA: 基于稀疏混合架构的大语言模型协同优化框架
通过引入稀疏化和角色多样性,SMoA为大语言模型多代理系统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64 6
SMoA: 基于稀疏混合架构的大语言模型协同优化框架
|
2月前
|
监控 Serverless 云计算
探索Serverless架构:开发实践与优化策略
本文深入探讨了Serverless架构的核心概念、开发实践及优化策略。Serverless让开发者无需管理服务器即可运行代码,具有成本效益、高可扩展性和提升开发效率等优势。文章还详细介绍了函数设计、安全性、监控及性能和成本优化的最佳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