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员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leader对自己很不放心,很多细节都盯得太紧,感觉老板不信任自己
leader把架构都设计,数据库,流程,接口都设计好了,自己只是做实现,感觉很没有成就感
leader都不怎么管,压力好大,很多事情不知道怎么做
画外音:员工想,什么时候能当上leader呀,还是指挥别人好。
作为leader,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明明很简单,怎么教都不会,还不如自己来
帮下属都安排好了,执行总是出问题
想给下属一些空间,每次交付都搞砸
画外音:leader想,带队伍太累了,还是做好自己的事情轻松,把我撤回去得了。
以上种种情况,都是“授权”的问题,对于新晋管理者,关于授权,这四点一定要注意。
一、思路的转变
很多leader,都是从团队专家提拔而来,ta们在自己熟悉和擅长的领域得心应手。
升级为leader之后,仍然保有原来做事的方式与思路,沉浸在细节里,继续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能够“让自己感觉良好”。
这个时候,leader应该将自己的目标,团队的目标,分解转化为下属的目标,完成由“亲自动手”到“指导教练”的转变。
二、口令的转变
回顾一下,作为团队一线专家时,是怎么沟通项目或架构设计的:
1. 这个地方,做了xx设计,以实现高可用;
2. 这个地方,做了xx方案,以实现高并发;
3. 这个地方,先xx,再oo,以保证一致性;
4. 有几个同学在做后端接口,有几个同学在做页面,哪一天联调,哪一天能交付;
5…
作为一线员工,更多说的是做什么(what),怎么做(how),作为leader的时候,就不能总这么和员工下达口令了。
leader,应该更多的说明:
1. 为什么要做(why);
2. 目标是什么(goal);
3. 交付的时间是什么(when);
4. 好的交付标准是什么(criteria);
然后,给员工以授权,给员工以挑战,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并在ta遇到风险和困境时,站出来指导他和支持ta。
画外音:有时候不是leader管得细,是口令下达不对。
三、根据员工的类型做授权管理
作为leader,和员工说清楚原委,目标,标准,交付时间之后,要做的就是授权员工,然后拿到结果。
有些leader又反馈了,“我充分授权了呀,但到交付日期时,员工搞砸了,我还得背锅”。
所谓的授权管理,不是简单的放任员工去做而不管,而是要针对不同的员工类型,做不同的管理动作。
在授权管理这一块,员工通常根据能力和意愿会分为四类:
员工能力强意愿低,此时的管理动作是:和员工沟通,找到动力,并做潜在的内在外在激励动作,比如:达成目标时嘉奖
员工能力弱意愿高,此时的管理动作是:安排高阶能力强的员工对其进行指导
员工能力强意愿强,此时的管理动作是:未来应该让员工承担更多责任,并让ta更多的参与到决策中来
员工能力弱意愿弱,此时的管理动作是:辞退
四、授权不授责
权责这一块,很多人的观点并不能达成一致。
有些人认为,应该“权责合一”,既然交给你的事情,你就得想办法做好,做不好就是你的问题。
个人旗帜鲜明的认为,在授权下属这一件事情上,授权不授责,是一个有担当的leader必须具备的品质。
画外音:我分享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欢迎探讨。
leader的工作,确实是把团队的目标,自己的目标转化和分解为下属的目标,授权leader放手去干。但出了问题,没有拿到结果,不也是因为leader自己:
没有及时check和review
没有给与协助,提供资源与解决方案
看错了人
么?
不要让下属背负太大压力,和下属建立良好的信任管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授权不授责”都是最基础的。
犯了一次错,要勇于替下属承担责任,找到问题所在,帮助下属成长提升。不迁怒。
“不迁怒”的同时,也必须让下属“不贰过”,出过一次错,指出了问题所在,但同一个坑不能踩两次,下属不涨经验,则很有可能是态度出了问题,此时则需要严肃处理。
总结
新晋的管理者,想想自己身上有“管的太细,被下属嫌弃”的状况么,此时可能你需要:
思路的转变:从亲自动手,到教练思维
口令的转变:从传达what和how,转变为传达why/goal/when/criteria
根据员工类型做不同的管理动作:
(1)能力强,意愿低:激励
(2)能力弱,意愿高:指导
(3)能力强,意愿强:赋予更多职责,让其参与决策
(4)能力弱,意愿低:淘汰
有担当,授权不授责,不迁怒,不贰过
场景一
刚毕业那会,有个leader帮我做code review,读到一行时:
他给我下指令:dd
我说,啥?
他又重复了一遍,dd
我当时心底就团起了一股无名业火,别只让我删除一行,告诉我为什么。
场景二
每次路过设计团队,都能听到,雪白的Mac后面,不断的有人在指挥:
粗一点粗一点
深一点深一点
快一点快一点
...
我在想,被“指点”的设计师是什么感受?
据说,每一个设计师背后,都有无数个指点江山的神。
不迁怒,不贰过,共勉
本文转自“架构师之路”公众号,58沈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