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道建模流程 |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二十八

简介: 本节将详细介绍衰落信道的整体建模流程,内容上与 3D 信道模 型 3GPP TR36.873 7.3 节和 3GPP TR38.901 的 7.5 节对应。两者在内容上大体相同,前者的目标为6GHz以下的信道建模(记为模型1),后者为0.5~100GHz 的信道建模(记为模型 2)。对于 6GHz 以下的信道建模,两者均可以使用, 在下文的描述中,两者不同的地方均会列出。

第3章

大规模天线无线信道建模

| 3.7 小尺度信道建模 |

| 3.8 信道建模流程 |

无线信道模型包括大尺度信道参数和小尺度信道参数,3D 信道模型的大尺 度信道已在 3.6 节介绍,3.7 节主要介绍了小尺度信道(快衰落信道)的垂直角 度参数模型。本节将详细介绍衰落信道的整体建模流程,内容上与 3D 信道模 型 3GPP TR36.873 7.3 节和 3GPP TR38.901 的 7.5 节[41]对应。两者在内容上大体相同,前者的目标为6GHz以下的信道建模(记为模型1),后者为0.5~100GHz 的信道建模(记为模型 2)。对于 6GHz 以下的信道建模,两者均可以使用, 在下文的描述中,两者不同的地方均会列出。
3D 信道模型中信道参数的生成过程如图 3.21 所示。图中为下行信道参数 的生成过程,若要建模上行信道,需要将角度参数中发射角和到达角的参数 互换。
image.png
(1)以下步骤生成仿真参数 步骤 1:配置仿真环境、网络拓扑、天线阵列参数等。仿真时需要首先配 置仿真场景等参数,需要配置的参数包括:
① 配置信道环境参数,可设置为 UMa、UMi、Indoor Office 或者 RMa; 配置全局坐标系并定义相应角度 θ , φ 和球坐标向量 ˆ θ , ˆ φ ;
② 配置基站数、UE 数;
③ 配置每个基站、每个 UE 的 3D 坐标,以及计算每对基站-UE 的 LOS 径 角度[LOS AOD( φ LOS,AOD),LOS ZOD( θ LOS,ZOD),LOS AOA( φ LOS,AOA),LOS ZOA ( θ LOS,ZOA)];
④ 配置基站、UE 的天线模式,及天线场分量 Frx,Ftx;
image.png
⑥ 配置 UE 的移动速度及移动方向,在全局坐标系中定义;
⑦ 配置系统的中心频率 fc。
(2)以下步骤生成大尺度参数
步骤 2:设置传播环境(LOS/NLOS)。根据场景和 LOS 概率,为每个 UE 与基站间的链路配置 LOS/NLOS 属性,若配置为 LOS,说明多径中包含 LOS 径。
按照表 3.3 计算 LOS 概率。在仿真中,可按下述方法确定 LOS/NLOS:
① 按表 3.3 计算 PLOS;
② 在[0,1]区间随机产生一个数 P;
③ 若 P < PLOS,则基站与 UE 之间存在 LOS 径,相反,若 P≥PLOS,则不 存在 LOS 径。
步骤 3:计算路径损耗
按照表 3.4 计算路损。每条信号链路(每组空间多径)计算一次路损。
步骤 4:产生具有相关性的多径分量统计参数,包括多径扩展、角度扩展、 K 因子、阴影衰落因子等。每组多径计算出一组随机的多径分量统计参数 σ DS、 σ ASD、 σ ASA、 σ K、 σ SF、 σ ZSD、 σ ZSA,生成方法如下。
① 根据互相关参数计算互相关矩阵:
互相关矩阵的说明见 3.7.2 节。互相关参数见表 3.6 中 Cross-Correlations 一 栏。设 7 个参数组成向量[DS,ASD,ASA,K,SF,ZSD,ZSA],则互相关矩 阵 A 表示为。
image.png
③ 生成每个基站的互相关参数: 假设随机量 σ 'DS、 σ 'ASD、 σ 'ASA、 σ 'K、 σ 'SF、 σ 'ZSD、 σ 'ZSA服从高斯分布,并
与 σ DS、 σ ASD、 σ ASA、 σ K、 σ SF、 σ ZSD、 σ ZSA有关,通过式(3-37)计算多径分量 统计参数对应的随机量。
image.png
其中,
• wn1,…,wn7 为均值为 0、方差为 1 的独立高斯变量;
• 矩阵元素 cij为矩阵 C 中的元素。
④ 生成随机的多径分量统计参数 σ DS、 σ ASD、 σ ASA、 σ K、 σ SF、 σ ZSD、 σ ZSA 附表1 至附表 3 中给出了多径分量统计参数 DS,ASD,ASA,K,SF,ZSD, ZSA 的均值和方差,按照表中数值使用式(3-38)至式(3-44)计算每组多径 对应的随机多径分量统计参数:
image.png
image.png
(3)以下步骤生成小尺度参数
步骤 5:生成多径时延
计算每组多径的随机时延 τ n,一组多径也称为一个簇,下文中使用簇表示 多径。
① 按式(3-45)计算每个簇的随机时延:
image.png
其中,
• σ τ 为步骤 4 输出的 σ DS;
• r τ 为附表 1 至附表 3 中常数时延缩放参数;
• Xn 为在(0,1)内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② 归一化各簇的随机时延: 各簇时延减去 UE 所有簇时延的小值,再按升序排列,得到终各簇的随机时延。
image.png
③ 若包含 LOS 径,需要对式(3-46)计算出的各簇时延乘一个系数来补 偿 LOS 峰值叠加(LOS Peak Addition)对时延分布的影响。系数 D 按式(3-47) 计算:
image.png
其中,
• K 因子(Ricean K-factor),取 dB 值,且 K= σ K 由步骤 4 生成。 包含 LOS 径时各簇时延的计算公式为:
image.png
注:生成的 LOS n τ
不用于步骤 6 中各簇功率的计算。
步骤 6:生成每个簇的功率 P。
① 计算每个簇的功率:
image.png
其中,
image.png
• Zn ~ N(0, ξ )中 ξ 取自附表 1、附表 2 或者附表 3,取 dB 值;
② 功率归一化,使所有簇的功率和为 1:
image.png
③ 若包含 LOS 径,使用 LOS 径的 K 因子对功率做如下处理,在第一子径 上添加 LOS 功率,并将其他 NLOS 径的功率按式(3-51)处理:
image.png
其中,
• KR 为步骤 4 生成的 σ K,取线性值;
④ 计算簇中每个子径的功率,计算公式为:Pn/M,M 为每个簇包含的子 径个数;
⑤ 移除−25dB 的簇:移除与功率大的簇相比功率小 25dB 的簇。
image.png
水平角度的生成过程以 AOA 为例,AOD 生成过程相同。
image.png
其中,
• Pn 由步骤 6 得出; σ ASA由步骤 4 得出;
• 常数 C 是一个由簇数决定的权值,取自表 3.11。
image.png
② 若包含 LOS 径,对权值 C 做如下处理:
image.png
其中,
• K 为 Ricean K-factor,取 dB 值,且 K= σ K 由步骤 4 生成。
③ 随机化每个簇的 AOA,见式(3-54):
image.png
其中,
• K 为 Ricean K-factor,取 dB 值,且 K= σ K 由步骤 4 生成。
③ 随机化每个簇的 AOA,见式(3-54):
image.png
其中,
• 随机变量 Xn取自{1,–1};随机变量 ( ) 22 ASA ~ 0, 7n YN σ ; LOS,AOA ϕ由步骤 1得出。
④ 若包含 LOS 径,将第一簇的角度与 LOS 角度重合,每个簇的 AOA 由 式(3-55)生成:
image.png
⑤ 定义各簇中每个子径的 AOA:在每个簇的 AOA 上随机添加各子径的 偏移量,生成每个子径的到达角,见式(3-56):
image.png
其中,
• cAOA是角度扩散常数,在附表 1 至附表 3 中定义;
• α m 是归一化的簇内子径偏移值,由表 3.12 定义:
image.png
垂直角度的生成过程以 ZOA 为例,ZOD 的生成过程相同。
① 生成每个簇的 ZOA,垂直维角度服从 Laplacian 分布,按式(3-57)生成:
image.png
其中,
• Pn 由步骤 6 得出; σ ZSA由步骤 4 得出;
• 常数 C 是一个由簇数决定的权值,取自表 3.13 或者表 3.14 。
image.png
② 若包含 LOS 径,对权值 C 做如下处理:
image.png
其中,
• K 为 Ricean K-factor,取 dB 值,且 K= σ K 由步骤 4 生成。
③ 随机化每个簇的 ZOA,见式(3-59):
image.png
image.png
垂直角度 ZOD 的生成过程与 ZOA 基本相同,其中以下两个公式需要更改:
① 更改一:在随机化每个簇的 ZOD 时,将式(3-59)替换为式(3-62):
image.png
image.png
步骤 8:随机组合水平角度和垂直角度。
在同一簇内(或功率强的两个簇的同一子簇内),随机组合步骤 7 生成 的角度:
① 将生成的水平角度 AOD 与 AOA 随机组合,并将生成的垂直角度 ZOD 与 ZOA 随机组合;
② 将水平发射角 AOD 与垂直发射角 ZOD 随机组合。
步骤 9:生成交叉极化增益。
为每个簇 n 的每个子径 m 生成交叉极化增益(XPR) ,nm κ ,XPR 服从对数 正态分布: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对于功率强的两个簇 n=1、2(强二径),每个簇分为 3 个中径,每个簇 包含的 20 个子径分配到 3 个中径中, 3 个中径对应的时延偏移以及分配规则见 附表 4 或者附表 5。对于强二径中包含的 3 个中径,每个中径分别按式(3-65) 生成对应的时域信道参数。
若包含 LOS 径,需要添加 LOS 径的时域信道,令 image.png
按照 计算式(3-65)得到的第 n 个簇的时域信道,则 LOS 径下时域信道参数按式 (3-68)生成,其中 KR 为线性值。
image.png
其中,下标为 LOS 的参数为 LOS 径参数,物理含义与其对应的多径参数 含义相同,生成过程也与多径参数的生成过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 12:对每个簇的时域信道添加路损、穿透损耗以及阴影衰落。

| 3.9 小 结 |

相关文章
路径损耗计算模型 |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二十五
本小节介绍 3D 信道的路损模型,是以 ITU 信道为基础拓展得到的。
12696 0
路径损耗计算模型  |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二十五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小尺度信道建模 |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二十六
小尺度衰落是指无线电信号在短时间或短距离(若干波长)传播后其幅度、 相位或多径时延的快速变化。这种衰落是由于同一传输信号沿不同的路径传播, 由不同时刻(或相位)到达接收机的信号互相叠加所引起的,这些不同路径到 达的信号称为多径信号,接收机的信号强度取决于多径信号的强度、相对到达 时延以及传输信号的带宽。
 小尺度信道建模  |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二十六
大尺度信道建模 |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二十四
本节将介绍 3D 信道模型中 不同传输场景的大尺度衰落模型,包括路损计算、穿透损耗、直射径概率、阴 影衰落等。
大尺度信道建模  |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二十四
场景建模 |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二十一
本节讲述了3D 信道场景 、 UMa 场景和 UMi 场景 和 Indoor Office 场景 。
 场景建模   |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二十一
|
算法 5G 调度
多天线传输方案的选择 |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 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六
CSI 的获取能力对于 MIMO 技术方案的 选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例如,同样是为了保证传输的可靠性,发射分集技术将同一信息的多个冗余样本通过不同的数据通道进行发送,而单流传输的波束赋形技术则是将全部的发射功率和信息馈送到理想的数据通道之中。其中的一个重要差别便是,发射机一侧能否获得及时准确的信道 状态信息。
多天线传输方案的选择  |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 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六
|
数据建模 图计算 数据库管理
天线模型 |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二十三
本文介绍了两种方案,在信道模型的应用中,可以使用这两种方案对 UE 方向进行建模,并根据 不同的信道场景或不同的评估目标选择合适的方案。
天线模型  |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二十三
小结 |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二十九
本章主要对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的无线信道建模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大规 模天线对于未来低频段和高频段无线移动通信系统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 适用于高层楼宇覆盖、室外宏覆盖、热点覆盖和无线回传等场景,起到提升频 谱效率、扩展覆盖等作用。对于这些场景进行抽象概括,得到了信道建模的场 景,分别为 UMa、UMi、RMa 和 Indoor Office 场景。
小结  |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二十九
坐标系模型 |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二十二
本节介绍 3D 信道模型中局部坐标系和全局坐标系的定义、坐标系间的转换 关系以及双极化天线场分量在全局坐标系中的建模方法。
坐标系模型   |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二十二
|
5G 调度
部署场景 |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二十
本节讲述了高层楼宇覆盖 、室外宏覆盖 、热点覆盖和无线回传 四个部署场景。
部署场景  |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二十
非理想互易性对 Massive MIMO 容量的影响 |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十六
在大规模天线系统中,随着基站天线个数和空分用户数的增加,信道信息获 取成为系统实现的瓶颈。当采用 TDD 模式时,在相干时间内基站可以利用上行信 道估计信息来进行下行预编码的设计,进而减少下行导频以及用户 CSI 反馈的开 销。然而,实际系统中,整体通信信道不仅包括空中无线部分,还包括通信双方 收发机的射频电路。虽然空中信道满足上下行互易性,但是考虑到收发射频电路的 不一致性,如果不进行精准的电路校准,上下行整体信道无法保证互易性精度[21]。 本节将通过理论分析,研究非理想互易性对大规模 MIMO 系统性能的影响。
非理想互易性对 Massive MIMO 容量的影响 | 带你读《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原理与设计 》之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