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博认为:
**1、每个机构与投资人对项目和创业者的判断标准都不一样。
2、不同行业、不同阶段,对创始人的要求亦不同
3、最看重的创始人兼具家国情怀、学者智慧、商业思维、江湖行动能力
4、评估团队时会从匹配性、互补性、合理性、稳定性考量
5、基于总结过去失败经验,有16种情况一定不投
36氪认为这部分内容很有价值,因此也对分享做了详细梳理。以下为对分享的整理。**
每个机构与投资人的判断标准都不一样
实际上每个投资人真的不一样。刚才有一位同学问你们投资机构怎么看估值。其实每个机构不一样,我可以告诉你,每个机构的资金、投资范围,都是由他的背景、经验、习惯和他所见到的东西决定的,所以每个机构都不一样。大家不要以为这个机构这样,那个机构那样,但是有普遍规律,不代表一切,因为投资的事情,相对来说慎重、偶然的。
实际上我们这么多年形成的投资的策略,包括以下几条。
第一就是要有技术,今天三位我们投的企业也比较典型,基本上都是在各自的技术领域,表现的非常顶尖这样的团队,我们所投的项目,所打交道的人,基本上都是这样的人。当然跟市场上很多机构不一样,因为很多机构他也很喜欢市场,商业化能力非常强的人,但是源于我们这样的基因,所以我们这么多年来,打交道的人,基本上都是背景,或者是学术,或者在工作,在各自领域,都相对来说比较顶尖的一批人,他拥有的技术,基本上都还是创新的,或者在这个领域的技术,最好的实验室,或者在这个领域这个技术,最好的行业,最好的公司出来的人,这样的人居多,所以我们比较关注技术。
第二是人。早期投资技术固然重要,但是技术的壁垒,技术的领先性是有时限的,最重要的还是这个人,他到底能走多远,否则再好的技术走不远也没用。实际上,虽然启迪之星是围绕着科技做投资,但也最关注团队。
第三,虽然我们不追求快速的赚钱,但是我们也是追求赚钱。很多项目其实启迪在萌芽期投的,但是过了两年变成风口了。再一个阶段,当有一些产业向下沉淀的时候,我们基本上进入的时机就在这。但是这也有特殊性,这时潜在创业者基本上都在实验室、研究院所和大集团里面。
概括来说,就是投背景经验这样的判断,以及能创业的决心和商业化的能力,在这个阶段更多是大浪淘沙下来,比较坚持的人。所以投资人这两个阶段进入,后面还有上升的空间。
投资技术公司的节奏,实际上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阶段,对人的要求不一样的,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充分条件更多的就是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创始人需要什么样的要素,现在创始人有没有,将来能不能扩展。
不同行业、不同阶段对创始人的要求亦不同
另外我想分享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阶段,对人的要求不一样。2B、2C看的人不一样的,没有一类人一定好,一类人一定不好。我们首先要分析这个行业的关键要素是什么,这个行业在不断阶段他需要什么样的人,这个人有没有现在这样的能力,在下一个阶段他能不能快速学习到需要的能力。
当然对于投资来讲,成长性是唯一不变的标准。不管在哪个行业,包括2B也有成长性和扩展性,整个2C很难,但是2B也有很大的企业。中国过去最大的市场是2G,上市公司大多数都是做信息化的厂商。这个市场可以和美国企业服务市场对标的。每一个行业逻辑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企业服务这件事情,虽然中国在赶超美国,但是在过去的十年,也有中国自己的逻辑。
像技术类的企业,我们必须关注,有没有持续的创新能力,创新体系,创新架构。像运营类的企业,就看团队能不能大,最后能不能活下来,打了之后,能不能坚持下来。运营类的行业是非常苦的行业,剩者为王,所以在运营类的企业里面,我们需要一个高执行力的团队。
当然还有一类企业叫行业型企业,市场非常大,相对比较成熟,行业饱和性非常强,政策驱动性非常强,对资源的要求非常强,所以在这类企业的投资上面,我们更看重创始人对自己行业升级的理解,对这个行业资源的整合。
看重的创始人=家国情怀+学者智慧+商业思维+江湖行动
今天说怎么投人,如果是简单分享的话,一句话提炼就够了:家国情怀,学者智慧,商业思维,江湖行动。
家国情怀就是使命,是后来能够坚持下来很重要的原因,包括你的担当,你的责任,你的胸怀,都原自于你是不是真正的想做这件事情。
我们投的项目,大多数非常好的创业者有非常好的知识的底蕴和经验,所以呢,学者智慧这点上,我们投的不太缺,但是很多人缺商业思维和江湖行动。
有人问我,什么叫江湖行动。我觉得一个是对江湖凶险的理解,另外一个就是要有较快的市场的理解能力、融合力,适应力和抗挫折的能力,这就是江湖能力。比如金融行业,风险很高,很多做到半路就很难转行或者停下。
对于人尤其是创始人的评估,我们有四个维度,第一个是人性,第二个是能力,第三个是经验,第四个知识。
这是一个金字塔结构,越往上越难改变。下面的问题,对投资人只是看不同阶段不同行业的问题,但是上面的问题,是根本性的问题。
所以我们投人的时候会把它分成不同的层次看,到底缺哪些能力,哪些能不能改。在人性方面,显然就很难改变。这我们希望他是一个有担当、诚信、有道义、感恩、充满着情怀、有开拓精神、能够冒险、在曲折的路上能够坚持、坚信、有利他精神的人。
另外,我们觉得他成长的能力很关键。不管是自己还公司的,都有清晰的定位,能自己挑战自己,在挑战自己的时候,有一些总结性的感悟,能够帮助自己成长,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是利他的,能够聚焦到更多的一帮人。很多上市公司做不大,都是因为创始人的格局和胸怀不够。
从能力方面,决策能力非常重要。很多创始人在早期的时候,他的选择非常多,我们认为一个创始人能够有所为有所不为,能够在关键的时候决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刚才提到换位思考,实验调整的能力,都非常重要,其实核心还是能不能快速学习,快速成长,快速调整的能力。
经验的话,更多的是看和你干的事是不是匹配,你的经验是不是这个行业最需要的。另外,我们看到的最多的问题,就是经验限制了想象力,很多人因为有了经验不敢去做,失去了开拓精神。一般在投资的时候,见创业者的时候,都会问你过去的经历是什么,我们聊天的时候都是很轻描淡写的,但是后面其实都还是有我们自己判断的想法和逻辑的。
第四个就是知识,这个层次是最简单的,我们在投资的时候,我们见的人基本上在他的知识和技术领域都是非常强的。我们看的时候,第一就看知识是不是你相关的知识,比如说有一些人学机械的,最好稿电子,有没有相关性。第二就是知识的壁垒、高度和长度,因为所有的东西,都是可以被超越的,我们要去判断这个知识到底能领先多长时间,他长持续多长时间,他有没有持续创新的能力。第三就是他的知识体系是否有系统性,这个与能否可持续的创新有相关性。
评估团队:匹配性+互补性+合理性+稳定性
我们在看团队的时候,比较看这几点:匹配性、互补性、合理性、稳定性。
第一就是匹配性。很多人讲项目的时候,我基本上都问你们是什么背景,为什么要干这件事情。我们希望有限的钱,能投到我们筛选出来概率比较高的项目上,所以我们基本要求对团队一定有相关的经验和相关的背景。
第二就是互补性,一个团队,光一个人打拼肯定不行,在未来的成长当中,肯定需要有一个比较好的团队。对于特别早期的项目,可能更多的就是考验创始人的格局和影响力,在稍微成长一点,有商业模式的时候,就要看是不是团队作战的团队,团队里面是不是技术、市场、管理、运营能够互补。
第三是合理性。创业公司融资的时候,经常被问你们的股权现在是什么样的情况,它涉及到公司能够发展多长远。
第四是稳定性,稳定性就是这个团队有没有默契,有没有背景。我们发现,在创业公司快生快死的创业公司里面,大多数的问题都是创始人不合,包括性格上、价值观上。所以在投资的时候,我们就会判断,到底是什么样的缘分让他们走到一起,他们的性格是不是互补的,能不能调整,在他们驱动力方面,价值观方面,是不是保持一致,有时候细节的事谈不明白,就要从价值观的角度去谈。
坚决不投的类型
刚才讲的都是成功的规律,但是我觉得成功都是偶然的,失败基本上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寻的,所以这些企业我们不投,可能连看也不用看了。
第一,人云亦云。
第二,创业决心不足,不投钱不干。这种我们基本上不投,因为没有创业决心。
第三,单打独斗、 没有团队。目前为止,我们投的有一百多个企业里面,有两三个表现不好的,过了两三年都还是一个人,核心团队都是一个人,股权都还在自己的手里,这样基本上做不成事。
第四,年龄偏大、 身体不好、眼神飘忽。我们投过的企业里面有两位创始人去世了,创始人一旦去世,或者一旦离开,对整个公司的影响是致命性的,所以我们现在要求45岁以上的创始人,在拿投资的时候做体检。
第五,没有契约精神,不诚信, 不靠谱。
第六,狂妄自大、 好高骛远、华而不实。
第七,情绪不稳定、 缺乏自控力。
第八,凡事找外因。
第九,同时做多家公司,不专注。
第十,不懂尊重、 不知感恩、缺乏分享精神。
第十一,沉迷玩乐 (喝酒、德扑、 高尔夫)。
第十二,思维僵化保守、视野格局不够。
第十三,满足于赚生意钱、缺乏远见和战略思维 。
第十四,报喜不报忧、 沟通不顺畅。
第十五,异想天开,没有相关经验和积累。
第十六,不能言简意赅清晰表达自己。
原创文章,作者:石亚琼。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寻求报道,请 点击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