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负载均衡的一切

本文涉及的产品
网络型负载均衡 NLB,每月750个小时 15LCU
传统型负载均衡 CLB,每月750个小时 15LCU
应用型负载均衡 ALB,每月750个小时 15LCU
简介: 负载均衡(Load Balance)是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它通常是指,将请求/数据均匀分摊到多个操作单元上执行,负载均衡的关键在于均匀。

什么是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Load Balance)是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它通常是指,将请求/数据均匀分摊到多个操作单元上执行,负载均衡的关键在于均匀。

常见的负载均衡方案有哪些?

image.png

常见互联网分布式架构如上,分为:

  • 客户端层
  • 反向代理层
  • 站点层
  • 服务层
  • 数据层

可以看到,每一个下游都有多个上游调用,只需要做到,每一个上游都均匀访问每一个下游,就能实现整体的均匀分摊。

第一层:客户端层到反向代理层

image.png

客户端层到反向代理层的负载均衡,是通过“DNS轮询”实现的。

DNS-server对于一个域名配置了多个解析ip,每次DNS解析请求来访问DNS-server,会轮询返回这些ip,保证每个ip的解析概率是相同的。这些ip就是nginx的外网ip,以做到每台nginx的请求分配也是均衡的。

第二层:反向代理层到站点层

image.png

反向代理层到站点层的负载均衡,是通过“nginx”实现的。

画外音:nginx是反向代理的泛指。

修改nginx.conf,可以实现多种均衡策略:

(1) 请求轮询:和DNS轮询类似,请求依次路由到各个web-server;

(2) 最少连接路由:哪个web-server的连接少,路由到哪个web-server;

(3) ip哈希:按照访问用户的ip哈希值来路由web-server,只要用户的ip分布是均匀的,请求理论上也是均匀的,ip哈希均衡方法可以做到,同一个用户的请求固定落到同一台web-server上,此策略适合有状态服务,例如session;

画外音:站点层可以存储session,但强烈不建议这么做,站点层无状态是分布式架构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session最好放到数据层存储。

(4) …

第三层:站点层到服务层

image.png

站点层到服务层的负载均衡,是通过“服务连接池”实现的。

上游连接池会建立与下游服务多个连接,每次请求会“随机”选取连接来访问下游服务。除了负载均衡,服务连接池还能够实现故障转移、超时处理、限流限速、ID串行化等诸多功能。

第四层:访问数据层

在数据量很大的情况下,由于数据层(db/cache)涉及数据的水平切分,所以数据层的负载均衡更为复杂一些,它分为“数据的均衡”,与“请求的均衡”。

数据的均衡是指:水平切分后的每个服务(db/cache),数据量是均匀的。

请求的均衡是指:水平切分后的每个服务(db/cache),请求量是均匀的。

业内常见的水平切分方式有这么几种:

一、按照range水平切分

image.png

每一个数据服务,存储一定范围的数据:

  • user0服务:存储uid范围1-1kw
  • user1服务:存储uid范围1kw-2kw

这个方案的好处是:

  • 规则简单,service只需判断一下uid范围就能路由到对应的存储服务
  • 数据均衡性较好
  • 比较容易扩展,可以随时加一个uid[2kw,3kw]的数据服务

不足是:

请求的负载不一定均衡,一般来说,新注册的用户会比老用户更活跃,大range的服务请求压力会更大

二、按照id哈希水平切分

image.png

每一个数据服务,存储某个key值hash后的部分数据:

  • user0服务:存储偶数uid数据
  • user1服务:存储奇数uid数据

这个方案的好处是:

  • 规则简单,service只需对uid进行hash能路由到对应的存储服务
  • 数据均衡性较好
  • 请求均匀性较好

不足是:

  • 不容易扩展,扩展一个数据服务,hash方法改变时候,可能需要进行数据迁移

总结
负载均衡(Load Balance)是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它通常是指,将请求/数据均匀分摊到多个操作单元上执行,其的关键在于均匀:

  • 反向代理层的负载均衡,是通过“DNS轮询”实现的
  • 站点层的负载均衡,是通过“nginx”实现的
  • 服务层的负载均衡,是通过“服务连接池”实现的
  • 数据层的负载均衡,要考虑“数据的均衡”与“请求的均衡”两个点,常见的方式有“按照范围水平切分”与“hash水平切分”

希望大家有收获。

架构师之路-分享可落地的技术文章

相关实践学习
每个IT人都想学的“Web应用上云经典架构”实战
本实验从Web应用上云这个最基本的、最普遍的需求出发,帮助IT从业者们通过“阿里云Web应用上云解决方案”,了解一个企业级Web应用上云的常见架构,了解如何构建一个高可用、可扩展的企业级应用架构。
目录
相关文章
|
存储 JavaScript 测试技术
rpmdb损坏的修复方法
yum强制终止后,提示rpmdb损坏 error: cannot open providename index using db3 - bad file descriptor
9387 0
|
小程序 安全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微信小程序项目实例——密码管理器
微信小程序项目实例——密码管理器
微信小程序项目实例——密码管理器
|
数据采集 存储 监控
InfluxDB与Telegraf:数据采集与监控实战
【4月更文挑战第30天】本文介绍了InfluxDB和Telegraf在数据采集与监控中的应用。InfluxDB是高性能的时序数据库,适合高吞吐量和实时查询,而Telegraf是数据采集代理,能收集多种系统指标并发送至InfluxDB。实战部分涉及安装配置两者,通过Telegraf收集数据,然后使用InfluxDB查询分析,配合Grafana实现可视化展示,从而实现有效的监控解决方案。
|
算法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导论------渐近记号Θ、Ο、o、Ω、ω详解
目录: 1.渐近精确界记号:Θ(big-theta) 2.渐近上界记号 :O(big-oh) 3.渐近下界记号 :Ω(big-omege) 4.非渐近紧确上界:o(小-oh) 5.非渐近紧确下界:ω(小-omege) 6.
7480 0
proteus数字电路仿真——入门实例
proteus数字电路仿真——入门实例
470 0
proteus数字电路仿真——入门实例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安全
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与挑战
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为防御复杂的网络威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通过威胁检测、智能防火墙、僵尸网络检测等领域的应用,人工智能能够帮助企业和个人有效应对各种网络攻击。然而,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中也面临着对抗攻击、隐私问题和误报率等挑战。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演进,人工智能将持续在网络安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517 1
|
弹性计算 对象存储
阿里云新老用户、同一用户、同人账号的区别和解释
阿里云新老用户、同一用户、同人账号的区别和解释
401 0
|
安全 Linux 测试技术
Kali Linux助您网络安全攻防实战
Kali Linux助您网络安全攻防实战
526 0
|
Android开发
安装应用提示安装失败或不能安装,报INSTALL_FAILED_DUPLICATE_PERMISSION错误
安装应用提示安装失败或不能安装,报INSTALL_FAILED_DUPLICATE_PERMISSION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