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Pgsql源码分析——内存上下文 date: 2018-05-01 22:00:00 categories: - Postgresql - PgSource
Postgresql内存上下文源码分析
1 数据库内存上下文
创建一个内存上下文:MemoryContextCreate
在上下文中分配内存片:palloc
删除内存上下文:MemoryContextDelete
重置内存上下文:MemoryContextReset
这里引入两个概念:内存片和内存块的概念。
内存片(CHUNK):用户在内存上下文中申请(palloc)到的内存单位。 内存块(BLOCK):内存上下文在内存中申请(malloc)到的内存单位。
2 数据结构
2.1 AllocSetContext
typedef struct AllocSetContext
{
MemoryContextData header; /* Standard memory-context fields */
/* Info about storage allocated in this context: */
AllocBlock blocks; /* head of list of blocks in this set */
AllocChunk freelist[ALLOCSET_NUM_FREELISTS]; /* free chunk lists */
/* Allocation parameters for this context: */
Size initBlockSize; /* initial block size */
Size maxBlockSize; /* maximum block size */
Size nextBlockSize; /* next block size to allocate */
Size allocChunkLimit; /* effective chunk size limit */
AllocBlock keeper; /* if not NULL, keep this block over resets */
} AllocSetContext;
AllocSetContext是内存上下文的核心的控制结构,我们在代码中经常看到的内存上下文TopMemoryContext的定义为:
MemoryContext TopMemoryContext = NULL;
可以看到这个内存上下文的类型是MemoryContext,即:
typedef struct MemoryContextData
{
NodeTag type; /* identifies exact kind of context */
MemoryContextMethods *methods; /* virtual function table */
MemoryContext parent; /* NULL if no parent (toplevel context) */
MemoryContext firstchild; /* head of linked list of children */
MemoryContext nextchild; /* next child of same parent */
char *name; /* context name (just for debugging) */
bool isReset; /* T = no space alloced since last reset */
} MemoryContextData;
那么MemoryContextData和AllocSetContext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看下图左半部分。
图 2-1 内存上下文数据结构 AllocSetContext结构的第一个指针用于指向MemoryContextData,也就是说TopMemoryContext实际上是一个AllocSetContext结构,但是使用时通常将类型转换为MemoryContextData,实际上这也是PG中最常用的技巧之一,在代码中可以看到这样的写法:
AllocSet set = (AllocSet) context;
由于AllocSetContext结构中的首部存放着MemoryContextData指针,所以这种转换可以成功。这样的使用方法有些类似与类的继承:MemoryContextData代表父类,AllocSetContext在父类(头部的指针)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的功能。实际上PG就是使用了这种机制实现了interface(MemoryContextData作为interface),而后面的实现可以有很多种(AllocSetContext是内存上下文的一种实现)。 好说到这里言归正传,继续介绍MemoryContextData数据结构的功能:
methods:保存着内存上下文操作的函数指针(例如palloc、pfree)
parent、firstchild、nextchild:形成内存上下文的BTree结构
name:内存上下文名称(为了调试而存在)
isReset:记录上次重置后是否有内存申请动作发生
MemoryContextData使内存上下文形成了一个二叉树的结构,这样的数据结构增加了内存上下文的易用性,即在重置或删除内存上下文时,所有当前上下文的子节点也会被递归的删除或重置,避免错删或漏删上下文。methods中保存的全部为函数指针,在内存上下文创建时,这些指针会被赋予具体函数地址。 下面继续介绍AllocSetContext数据结构:
header:前面介绍过了
blocks:内存块链表,内存上下文向OS申请连续大块内存后,空间由blocks链表维护
freelist:内存片回收数组,后面具体分析
initBlockSize:上下文申请的第一个内存块的大小
maxBlockSize: 上下文申请的最大的内存块的大小
nextBlockSize: 上下文下一次申请的内存块的大小(MemoryContextCreate函数中介绍这三个参数)
allocChunkLimit:申请内存片/块的阈值
keeper:这个指针指向内存上下文重置时不释放的内存块
2.2 AllocChunkData
内存片存在于内存块以内,是内存块分割后形成的一段空间,内存片空间的头部为AllocChunkData结构体,后面跟着该内存片的空间,实际上palloc返回的就这指向这段空间首地址的指针。内存片有两种状态:AllocSetContext中freelist数组中存放的是内存片指针是被回收的内存片;另外一种内存片是用户正在使用的内存片。(注意两种状态的内存片都存在于内存块中,被回收只是改变内存片aset指针,形成链表保存在freelist中;在使用中的内存片aset指针指向所属的AllocSetContext)
typedef struct AllocChunkData
{
void *aset;
Size size;
} AllocChunkData;
在palloc时会发生两种情况:
allocset会在自己维护的内存块链表(blocks)中寻找空间构造内存片,然后分配给用户。
申请新的内存块追加到blocks链表中,在其中分配新的内存片分配给用户。
内存片的数据结构相对简单,空指针aset是一个复用的指针,当内存片正在使用时,aset指向它属于的allocset结构,当内存片被释放后,内存片被freelist数组回收,aset作为实现链表的指针,用于形成内存片的链式结构。
2.3 AllocBlockData
typedef struct AllocBlockData
{
AllocSet aset; /* aset that owns this block */
AllocBlock next; /* next block in aset's blocks list */
char *freeptr; /* start of free space in this block */
char *endptr; /* end of space in this block */
} AllocBlockData;
内存块是内存上下文向操作系统申请的连续的一块内存空间,申请后将AllocBlockData结构置于空间的首部,其中freeptr和endptr用与指向当前内存块中空闲空间的首地址和当前内存块的尾地址,见图2-1中的“连续内存段(内存块)”。aset指向控制结构AllocSetContext,next指针形成内存块的链式结构。
2.4 freelist[ALLOCSET_NUM_FREELISTS]
AllocSetContext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的数组freelist,这是一个定长数组:
#define ALLOCSET_NUM_FREELISTS 11
.
.
AllocChunk freelist[ALLOCSET_NUM_FREELISTS]; /* free chunk lists */
.
.
这是一个存放内存片指针的数组,数组中每一个元素都是一个内存片指针,就像前面提到的,空闲内存片会形成链表结构,而链表的头结点的指针就存放在这个数组中。从长度来看,这个数组可以保存11个内存片的链表,每一个链表都保存这特定大小的内存片:
图2-2 freelist
图2-2描述的就是freelist数组的结构,数组下标0位置保存8字节的内存片,下标1位置保存16字节的内存片,以此类推,freelist中可以保存的最大的内存片为8k字节。 相同大小的内存片会串在同一个链表中,放在freelist中指定的位置,数组下标的计算按照公式:log(Size)-3。例如大小为512字节的内存片被释放了,套用公式log(512)-3=5,那么这个内存片就会维护到freelist[5]指向的链表中。(具体计算过程见AllocSetFreeIndex函数)。
3 算法
3.1 AllocSetContextCreate:创建内存上下文
MemoryContext
AllocSetContextCreate(MemoryContext parent,
const char *name,
Size minContextSize,
Size initBlockSize,
Size maxBlockSize)
内存上下文创建需要传入几个参数:
parent:当前创建内存上下文的父节点
name:当前创建内存上下文名称
minContextSize:创建上下文时申请内存块大小
initBlockSize:该上下文第一次申请内存块大小
maxBlockSize:该上下文可以申请的最大内存块大小
让我们看几个数据库中最常见的上下文创建时的参数,结合具体值在说说创建时参数的作用:
minContextSize:如果这个值设定了并超过了一定大小(一个内存块结构体加上一个内存片结构体的大小),那么在创建上下文时立即申请一个内存块,大小为minContextSize。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上下文minContextSize都为0,那么ErrorContext的minContextSize为8k有什么作用呢?在系统出现OOM时,内存空间已经耗尽,但是ereport的错误处理流程仍然需要申请内存空间去打印错误信息,但系统已经没有内存可以申请了。这时ErrorContext中保留的8k空间可以保证最后的错误处理流程可以正确执行。
-initBlockSize、maxBlockSize:内存上下文中的内存块申请的大小是由这两个参数决定的,initBlockSize代表了第一次申请的内存块大小,后面每一次申请都是前一次申请大小的二倍,直到申请内存大小为maxBlockSize为止,当达到maxBlockSize时,以后每一次申请的内存大小都等于maxBlockSize。(事实上如果多次在一个上下文申请内存,那么很快就会到达maxBlockSize,举个例子:TupleSort中申请内存块的大小序列为:8k 16k 32k 64k 128k 256k 512k 1M 2M 4M 8M 8M 8M 8M . . .)
allocChunkLimit:这里引出一个重要的参数,内存片申请阈值,这个值被开始被设为8k字节,但是后面会适当缩小到maxBlockSize的1/8。这个参数的调整是为了减少内存片空间的浪费(内存块中的最后一段内存不足以放下一个内存片,所以这段空间被舍弃掉了,理论上浪费掉的空间最大为allocChunkLimit)
3.2 AllocSetAlloc
申请内存的流程图:
需要重点关注的有几点:
回收当前内存块的剩余空间:将剩余空间切割成freelist能保存的最大值,例如1000字节的内存片回收时首先申请512字节的内存片,然后挂在freelist[6]上,剩余488字节申请256字节的内存片挂在freelist[5]上,剩余232字节继续上面处理流程,直到最后空间小于8字节为止。
在多次申请内存块后,内存块的大小总会等于maxBlockSize,这样如果出现内存泄漏导致OOM时,如果某一个内存上下文非常大,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分析内存问题的根因。例如每100次申请8M的内存块时,打印一次Backtrace。
3.3 AllocSetFree
释放内存流程图:
3.4 AllocSetRealloc
relloc流程图:
3.5 AllocSetStats
这个函数会被MemoryContextStats递归调用,遍历内存上下文树的内个节点,并获取当前节点的信息。
GDB调试时这一个非常好用的函数,可以直接在log中打印内存上下文树,指令:
gdb > p MemoryContextStats(TopMemoryContext)
PG提供了一系列内存上下文debug相关函数,具体可见mcx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