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拥抱开源,Win10为啥要引入真Linux4.X内核?

本文涉及的产品
全局流量管理 GTM,标准版 1个月
公共DNS(含HTTPDNS解析),每月1000万次HTTP解析
云解析 DNS,旗舰版 1个月
简介: “ARM Cortex-A Series Programmer’s Guide for ARMv8-A”:这篇文档接近300页,适合入门学习。

2019 年微软 Build 开发者大会在雷德蒙德召开。继将 Bash shell、原生 OpenSSH、WSL 引入 Windows,以及在微软商店提供 Ubuntu、SUSE Linux 和 Fedora 等发行版,微软又宣布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 将完整的 Linux 内核引入 Windows 10。

按照微软的说法,到时 Windows 10 将包含内置的完整定制版 Linux 内核,为最新的 WSL 提供更好的支持。Linux 内核版本为 4.19,是一个长期稳定版。随着 WSL2 正式发布,WSL2 用的 Linux 内核也将完全开源。近些年,微软公司来雇佣了很多 Linux contributor,给微软带来了很多业界领先的 Linux 技术,所以才会有去年的 WSL,这样的举动也必将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

Linux内核是使用最广泛的开源内核,在服务器和智能手机领域处于统治地位,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热点技术也离不开Linux内核。对于商业公司而言,采用开源的Linux内核可以享受很多好处,比如节约成本,可以利用行业先进的技术,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修改内核。对于个人而言,从Linux内核中可以学习先进的设计方法和编程技术,为内核贡献代码可以证明自己的技术实力。

可是,当我们准备学习Linux内核时,会发现Linux内核的代码庞大而复杂,在没有专业书籍指导的情况下,读懂代码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如何学Linux内核?小编推荐这本《Linux内核深度解析》,书中剖析的代码基于Linux 4.12版本,同时,它基于ARM64硬件平台,将两者结合。

作为一个优秀的开源系统,Linux在业界有很广泛的应用。从1994年发布1.0正式版本开始,Linux内核一直在发展,代码越来越庞大,参伍以变,错综其数,要想深入掌握它,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本书作者余华兵从事Linux内核开发工作十余年,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使用过不同的版本和硬件平台,从2.x到4.x,从MIPS、x86到ARM。伴随着研发大楼的华灯,当年初出校门的学子,如今萧萧两鬓生华,成为一个在Linux领域有深厚积累的专家。相信这本书会让你收获满满。

 对于从事应用程序开发的软件工程师,是否有必要学习内核呢?

应用程序通常使用封装好的库,看起来似乎和内核没有关系,但是库是在内核提供的系统调用的基础上做了一层封装。读者如果研究了库函数和内核配合实现库函数提供的功能,那么对软件运行过程的理解将会更深刻,个人的技术水平也将会提升到新的高度—能够设计开发出高质量的应用程序,在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可以快速地分析定位。另外,内核代表了软件行业的最高编程技术,这些编程技术也适用于应用程序。是否有必要学习内核呢?答案是肯定的。

 为什么要学Linux4.X? 

早些年数通领域各厂商(包括思科和华为)的操作系统,都是基于传统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如典型的VxWorks操作系统)开发的。2010年以后,Linux内核在数通厂商中快速生长,迅速成为数通设备网络操作系统的内核。就像基于Linux内核的安卓系统已经成为智能手机领域的领头羊一样,在数通设备领域,Linux内核也大有一统江湖之势。

我们在基于Linux内核开发网络操作系统的过程中遇到的某些技术问题,在Linux内核的演进过程中已经提供了解决方案。Linux 3.11版本ARM架构支持巨型页机制,解决了ARM架构的进程访问大内存的性能问题。Linux 3.14版本引入ZRAM内存压缩技术,用于节省内存空间,这项技术适合在内存容量小的设备上使用。Linux 2.6.29版本引入的squash文件系统和Linux 3.18版本引入的overlay文件系统,在闪存容量小的设备上解决了存储空间不足的问题。squash文件系统可以压缩数据,但是它是一个只读的文件系统,而设备需要一个可写的文件系统,我们在Linux内核找到了解决方案—使用overlay文件系统在squash文件系统上面叠加一个可写的文件系统。这些拿来即用的Linux内核技术,在这本书中都有提及。

近年来Linux发展迅速,公司最早使用的Linux内核是2.6版本,从2011年发布3.0版本开始到2018年年底发布4.20版本,Linux一共发布了41个版本,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很多技术虽然有众多的工程师在使用和总结,但仍相对零散,基于Linux 4.x的图书更是少之又少。

 本书特点是什么吗? 

本书剖析的代码基于Linux 4.12版本,发布于2017年,是Linux内核史上变动较大的版本之一。基于这个版本进行内核代码解析并出版成书,是比较新颖的,既不失通用性,又兼顾4.x版本中引入的不少新技术点。同时,它基于ARM64硬件平台,将两者结合的书,目前还是比较少的。

另外,本书没有过多地介绍操作系统的基础原理,而更多地是以实际代码来解读在Linux内核中是如何实现操作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对于熟悉操作系统基础的读者来说,可以快速地切入到具体代码的理解与实现中。从内核引导和初始化开始,到进程管理、内存管理、中断/异常/系统调用、内核互斥技术和文件系统,本书比较系统地对内核代码进行了深度解析。

Linux内核的知识点相当繁多,很难在一本书中面面俱到,也没有必要。所以,在这本书中,看似不经意间逐层展开的知识点,都是比较基础和常用的。作者以他的实践经历尽量通俗地进行解读,并抓住了其中的重点,可以让读者在实际的开发、调试和维护工作中学以致用。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学习Linux内核技术尤其如此。要真正消化理解Linux内核,离不开大量的工程实践。希望本书可以成为你前进路上的好帮手!

 如何读这本书?

本书介绍4.12版本的Linux内核,建议你在阅读本书时到Linux内核的官方网站中下载一份代码,对照代码学习。推荐使用“Source Insight”软件阅读代码。

Linux内核支持多种处理器架构,处理器架构特定的代码放在“arch”目录下。ARM处理器在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处于统治地位。ARM处理器从ARMv7演进到支持64位的ARMv8,ARM公司重新设计了处理器架构,ARMv8定义了AArch64和AArch32两种执行状态,AArch64是64位架构;AArch32是32位架构,兼容ARMv7。因为ARMv8和ARMv7的差别很大,所以Linux内核把ARMv8和ARMv7当作两种不同的处理器架构,ARMv7架构的代码放在“arch/arm”目录下,ARMv8架构的代码放在“arch/arm64”目录下。人们通常把ARMv8架构的AArch64执行状态称为ARM64架构。本书在介绍Linux内核时选择ARM64处理器架构。

学习本书,需要具备ARM64处理器的基础知识,推荐以下两篇文档,读者可以从ARM公司的网站下载。

(1)“ARM Cortex-A Series Programmer’s Guide for ARMv8-A”:这篇文档接近300页,适合入门学习。

(2)“ARM Architecture Reference Manual ARMv8, for ARMv8-A architecture profile”:这篇文档有6000多页,写得很详细,适合当作工具书来查询。

学习内核,关键是要理解数据结构之间的关系和函数调用关系。内核中数据结构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函数调用层次深,有些函数中的分支非常多,一个函数就可能涉及很多技术,这些都是初学者学习中的障碍。作者建议读者在学习时抓住主要线索,弄清楚执行流程,刚开始不要过多关注函数的细节。为了方便学习,作者绘制了很多图来描述数据结构之间的关系和函数的执行流程。另外,作者在介绍每种技术时会先介绍使用方法,从使用方法开始学习技术,相信会对读者理解技术有很大的帮助。

全书内容共分为6章。

第1章介绍内核的引导过程,本书选择常用的引导程序U-Boot,读者可以从德国DENX软件工程中心的网站下载U-Boot的代码,对照学习。

第2章介绍内核管理和调度进程的技术原理。

第3章介绍内核管理虚拟内存和物理内存的技术原理。

第4章介绍内核处理异常和中断的技术原理,以及系统调用的实现方式。

第5章介绍内核实现的各种保护临界区的互斥技术。

第6章介绍内核的虚拟文件系统,内核使用虚拟文件系统支持各种不同的文件系统。

书名:《Linux内核深度解析》

作者:余华兵

编辑推荐:  

  • 基于ARM64架构的Linux 4.x内核;
  • 大量图例描述数据结构之间的关系和函数的执行流程;
  • 结合代码分析,以通俗化语言全面剖析Linux内核。

本书基于4.x版本的Linux内核,介绍了Linux内核的若干关键子系统的技术原理。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内核的引导过程、内核管理和调度进程的技术原理、内核管理虚拟内存和物理内存的技术原理、内核处理异常和中断的技术原理,以及系统调用的实现方式等。此外,本书还详细讲解了内核实现的各种保护临界区的互斥技术,以及内核的文件系统。本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通过大量的图例来描述数据结构之间的关系和函数的执行流程,并结合代码分析,引导读者阅读和理解内核源代码。

- END -

相关文章
|
3天前
|
缓存 资源调度 安全
深入探索Linux操作系统的心脏——内核配置与优化####
本文作为一篇技术性深度解析文章,旨在引领读者踏上一场揭秘Linux内核配置与优化的奇妙之旅。不同于传统的摘要概述,本文将以实战为导向,直接跳入核心内容,探讨如何通过精细调整内核参数来提升系统性能、增强安全性及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从基础概念到高级技巧,逐步揭示那些隐藏在命令行背后的强大功能,为系统管理员和高级用户打开一扇通往极致性能与定制化体验的大门。 --- ###
19 9
|
2天前
|
缓存 负载均衡 Linux
深入理解Linux内核调度器
本文探讨了Linux操作系统核心组件之一——内核调度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哲学。不同于常规的技术文章,本摘要旨在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Linux内核的调度机制,通过分析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以及在多核处理器环境下的表现,揭示调度器如何平衡公平性和效率。文章进一步讨论了完全公平调度器(CFS)的设计细节,包括它如何处理不同优先级的任务、如何进行负载均衡以及它是如何适应现代多核架构的挑战。此外,本文还简要概述了Linux调度器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对实时任务支持的改进和对异构计算环境的适应性。
18 6
|
3天前
|
缓存 Linux 开发者
Linux内核中的并发控制机制:深入理解与应用####
【10月更文挑战第21天】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指南,探讨Linux操作系统中用于实现多线程和进程间同步的关键技术——并发控制机制。通过剖析互斥锁、自旋锁、读写锁等核心概念及其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本文将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工具来构建高效且稳定的应用程序。 ####
17 5
|
1天前
|
算法 Linux 调度
深入理解Linux内核调度器:从基础到优化####
本文旨在通过剖析Linux操作系统的心脏——内核调度器,为读者揭开其高效管理CPU资源的神秘面纱。不同于传统的摘要概述,本文将直接以一段精简代码片段作为引子,展示一个简化版的任务调度逻辑,随后逐步深入,详细探讨Linux内核调度器的工作原理、关键数据结构、调度算法演变以及性能调优策略,旨在为开发者与系统管理员提供一份实用的技术指南。 ####
14 4
|
3天前
|
算法 Unix Linux
深入理解Linux内核调度器:原理与优化
本文探讨了Linux操作系统的心脏——内核调度器(Scheduler)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通过参数调整和代码优化来提高系统性能。不同于常规摘要仅概述内容,本摘要旨在激发读者对Linux内核调度机制深层次运作的兴趣,并简要介绍文章将覆盖的关键话题,如调度算法、实时性增强及节能策略等。
|
3天前
|
Java Linux Android开发
深入探索Android系统架构:从Linux内核到应用层
本文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Android操作系统的复杂架构,从其基于Linux的内核到丰富多彩的应用层。我们将探讨Android的各个关键组件,包括硬件抽象层(HAL)、运行时环境、以及核心库等,揭示它们如何协同工作以支持广泛的设备和应用。通过本文,您将对Android系统的工作原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理解其如何平衡开放性与安全性,以及如何在多样化的设备上提供一致的用户体验。
|
3天前
|
缓存 运维 网络协议
深入Linux内核架构:操作系统的核心奥秘
深入Linux内核架构:操作系统的核心奥秘
17 2
|
网络协议 NoSQL Linux
阿里云 Linux 内核优化实战(sysctl.conf 和 ulimits )
一、sysctl.conf优化Linux系统内核参数的配置文件为 /etc/sysctl.conf 和 /etc/sysctl.d/ 目录。其读取顺序为: /etc/sysctl.d/ 下面的文件按照字母排序;然后读取 /etc/sysctl.conf 。
8594 1
|
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负载均衡 算法
深入探索Linux内核调度机制的优化策略###
本文旨在为读者揭开Linux操作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CPU调度机制的神秘面纱。通过深入浅出地解析其工作原理,并探讨一系列创新优化策略,本文不仅增强了技术爱好者的理论知识,更为系统管理员和软件开发者提供了实用的性能调优指南,旨在促进系统的高效运行与资源利用最大化。 ###
|
5天前
|
监控 网络协议 算法
Linux内核优化:提升系统性能与稳定性的策略####
本文深入探讨了Linux操作系统内核的优化策略,旨在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和最佳实践,显著提升系统的性能、响应速度及稳定性。文章首先概述了Linux内核的核心组件及其在系统中的作用,随后详细阐述了内存管理、进程调度、文件系统优化、网络栈调整及并发控制等关键领域的优化方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展示了这些优化措施如何有效减少延迟、提高吞吐量,并增强系统的整体健壮性。最终,文章强调了持续监控、定期更新及合理配置对于维持Linux系统长期高效运行的重要性。 ####